浅谈高等卫生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2014-01-26 10:08刘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9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职业院校卫生

刘冉

浅谈高等卫生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刘冉

国家的大力支持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但与此同时,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如办学理念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专业结构的设置不够科学, 教学资源结构不合理等。高等卫生职业教育要想快速、大规模地发展, 就必须深入群众路线, 努力深化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强化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做好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构建合理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问题;对策;群众路线;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愈发重视。作为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随之得到了迅猛发展[1]。然而长久以来,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也积存了大量的问题。如何迎接挑战, 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把握住发展机遇, 实现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是目前许多医学职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1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办学理念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但长期以来, 受传统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 医学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存在以下诸多问题:①过于注重学生的学历教育,不够重视短期培训。②学制过于单一, 不能建立起适合医学职业教育发展的弹性学习制度, 选修制和学分制的推广不够。③办学主体不够多元化, 学校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学校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不足, 实施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未能普及。④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 以“学科为本位”来进行课程的设置,导致所授教学内容不能与医疗机构岗位需求紧密结合。⑤忽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 不能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不能科学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进行办学[2]。

1.2专业结构的设置不够科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社会上涌现出许多新兴的卫生服务岗位, 但受一些因素的制约, 目前的专业结构设置未能与社会发展实现无缝对接。在很多高等卫生职业院校, 护理专业学生数量过于庞大, 而助产、检验、影像、口腔、康复等专业的学生数量甚少, 比例严重失衡, 这种情况会造成教学资源的结构性短缺, 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同时, 短时间内大量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 致使新的就业困局出现, 市场上急需的医疗卫生相关专业人才又存在短缺, 卫生技术人员的供需情况严重失衡, 非常不利于其人员结构的改善, 这必将对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3]。

1.3尚未健全医疗卫生职业准入制度 目前在我国的医药卫生行业中, 制定了相对严格而又较为完善的职业准入制度的仅有医、药、护行业, 许多近年来新出现的医疗服务岗位,尚未制定规范的职业准入制度, 如口腔修复工、康复技师等在岗人员尚未取得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不仅如此, 由于出现时间短, 一些新兴的岗位甚至连相关职业标准都未能进行设置, 其从业人员也没有接受规范的职业培训, 这些情况不利于建设一支规范稳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而且也不利于医疗和卫生保健服务质量的提高, 这将大大制约卫生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

2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相应对策

2.1深入开展群众路线, 关注民生, 解决民困 现阶段, 教育和医疗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两大民生问题, 卫生职业教育是这两大民生问题的交叉点, 发展好卫生职业教育对于服务群众, 解除民忧、民困有重大现实意义[4]。①要想大力发展高等卫生职业教育, 就必须将“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作为办学理念贯彻深化。根据社会、市场、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 适时调整专业, 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卫生服务需求。②要实现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需要努力协调好不同专业、岗位之间的平衡, 应当深入、扎实的推广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训培养工作, 尤其是为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③建立健全卫生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引导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目前尚未制定职业资格规范的岗位, 应当尽快建立起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 以此来引导卫生职业教育全面健康、合理的发展, 同时积极制定、调整医疗卫生机构的用人制度, 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灵活的用人机制。

2.2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深化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要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努力探索创新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应当根据医疗卫生专业自身特点、学科的发展趋势、社会医疗及卫生服务的需求, 积极创建可满足社会及人民群众需求的医疗卫生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5]。其次, 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把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重点, 把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主干, 进行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 与此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加强人文知识教育, 努力构建素质、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充分体现其职业素质和能力。最后, 组织一批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制定医疗卫生行业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通过该标准来引导各个专业的科学发展, 进而推动整个高等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的全面教学改革。

2.3重视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现阶段, 由于高校大规模的扩招, 许多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需求, 这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相当不利, 甚至会进一步对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产生制约。因此,应当抓住机遇, 积极建设职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 还应注意软硬件建设相结合, 既要配备功能完善的硬件设施, 又要加强对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要将学校的优势专业与特色专业相结合, 教学与服务相结合, 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

2.4推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构建满足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倡导教师专业化是加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不二选择。①教师专业化体现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教育性特点。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师应遵循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原理,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来教授医药护等卫生知识和技能, 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医疗卫生技术专业人才。教师的专业化, 有利于教师们积极探讨、交流具体的教学问题, 总结教学经验, 努力探索教学改革方法, 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努力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 以满足市场、社会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②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突显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职业化特点。职业教育的专业化要求教师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企业的文化理念, 明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其应当具备的素质。

综上所述, 在对教师的培养过程中, 应重视对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创建一支高素质、高标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实现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陈竺.以科学观为统领, 为人民健康培养更多更好的卫生人才.中国高等教育, 2008(9):9-13.

[2] 王庭之, 蔡红星.行业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的战略研究.职业技术育, 2011(26):68-71.

[3] 潘永忠.卫生职业院校医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提高策略.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5):23-24.

[4] 来茂德.转化医学:从理论到实践.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7(5):429-431.

[5] 崔具玲.浅谈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2):43-44.

2014-06-30]

473003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一附院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职业院校卫生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卫生歌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