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性1型糖尿病血淀粉酶升高的临床研究

2014-01-27 12:39史光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爆发性酮症酸中毒

史光英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镇江 212002)

爆发性1型糖尿病血淀粉酶升高的临床研究

史光英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镇江 212002)

目的爆发性1型糖尿病起病急,血淀粉酶多数升高。本研究以爆发性1型糖尿病血淀粉酶升高和普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淀粉酶升高比较,主要是明确血淀粉酶升高在爆发性1型糖尿病发病中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爆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以普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对照组,两组血淀粉酶之间行t检验,说明二者差异,以P<0.05说明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二者无显著差异。结果爆发性1型糖尿病糖尿病血淀粉酶升高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淀粉酶升高检验,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爆发性1型糖尿病病毒对胰腺外分泌腺破坏是偶发事件,并不具有普遍性,血淀粉酶升高主要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关。

爆发性;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淀粉酶;血糖

爆发性1型糖尿病是日本首先报道新的1型糖尿病亚型,在日本报道占1型糖尿病15%~20%,而我国一项研究表明仅占1型糖尿病7%。欧美相关报道较少。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取我院2006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诊断15例爆发性1型糖尿病例为研究对象,期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患者均为糖尿病初次发病,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入组爆发性1型糖尿病标准:①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症状,畏寒、发热症状;②出现多饮、多尿、烦渴等糖尿病症状到发现高血糖之间的时间一般不超过7 d。③初诊血糖≥16.0 mmol/L。④糖化血红蛋白≤8.5,和血糖值有明显分离现象。⑤查空腹C肽≤0.3 ng/mL,餐后2 hC肽在≤0.5 ng/mL。⑥患者糖尿病相关抗体均阴性。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8~48岁,平均(34.8±21.2)岁;pH值:7.25~6.90,平均(7.1±0.19)。计算血淀粉酶均数(X)404苏氏单位。标准差(S)为128苏氏单位。对照组:选取2006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住9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消除pH值对血淀粉酶影响,选取男性36例,女性55例。年龄17~51岁,平均(38.8±19.2)岁,pH值:7.26~6.90。

1.2 方法:收集25例爆发性1型糖尿病组每例患者血淀粉酶数据,计算血淀粉酶均数(X)404苏氏单位。标准差(S)为128苏氏单位。同时收集对照组普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淀粉酶数据,计算血淀粉酶均数378苏氏单位,标准差为110苏氏单位。单位:苏氏单位;正常值:40~180苏氏单位。

1.3 统计学处理:以SSPS13为统计软件,对两组均数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确定P值,t检验数值1.01,t<1.98,P>0.05,两组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

2 讨 论

爆发性1型糖尿病是日本首先报道新的1型糖尿病亚型,在日本报道占1型糖尿病15%~20%,而我国一项研究表明仅占1型糖尿病7%,考虑和我国对爆发性1型糖尿病认识不足有关。欧美相关报道较少。爆发性1型糖尿病起病前往往患者起病急骤,从出现多饮、多尿、烦渴等糖尿病症状到发现高血糖之间的时间一般不超过7 d,平均4.4 d。起病时常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60%),咽痛(25.2%)、咳嗽(12.0%)、头痛(11.5%)和流涕(7.9%)。诊断时多有酸中毒,患者起病时的血糖很高,平均(44.4±20.0)mmol/L,且酮体升高,90%以上的患者动脉血pH低于7.35。然而由于起病急骤,患者的HbA1c水平几乎正常。因此凡遇到超高血糖而HbA1c接近正常的酮症酸中毒患者,应考虑爆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断。爆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进展更为迅速,血糖控制更不稳定。日本全国的经验表明爆发性患者与相匹配的一般1A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较,5年后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提高(24.4%对2.6%),餐后C肽水平显著较低[7]。强烈提示爆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现:出现高血糖症状1周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首诊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6.0 mmol/L(>288 mg/dL)。完全符合以下3条标准时可确诊本病:①出现高血糖症状后(约7 d内)发生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首诊时尿和(或)血酮体升高];②首诊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6 mmol/L(>288 mg/dL),HbAlc<8.5%;③尿C肽排泄<10 ng/d,或空腹血清C肽水平<0.10 nmoL/L(<0.3 ng/mL),静脉胰高糖素负荷后(或进餐)的血清C肽<0.17 nmoL/L(<0.5 ng/mL)[6]。入组15例主要表现上呼吸道症状。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到酮症酸中毒住院之间时间4~7 d,起病较急;血糖值高,均>16.0 mmol/L,但患者查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或轻微升高,本研究15例中最高7.8%,均低于8.5%;C肽水平低,胰岛功能差,血糖波动大,均需要1天4次胰岛素注射才能控制血糖,考虑短时间内病毒破坏胰岛β细胞有关。国外报道,爆发性糖尿病胰腺血淀粉酶普遍明显升高,考虑是否与病毒破坏胰腺外分泌腺有关。本研究明确爆发性1型糖尿病病毒感染破坏胰岛β细胞同时是否破坏胰腺外分泌腺。本研究表明患者爆发性1型糖尿病存在血淀粉酶升高,但和普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淀粉酶升高无显著差异,考虑爆发性1型糖尿病不是普遍存在病毒破坏胰腺外分泌腺引起血淀粉酶升高,血淀粉酶升高主要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关。

[1] 周智广,张弛,张冬梅,等.特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特征及其亚临床诊断探讨[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79-85.

[2] 宋晓艳,窦京涛.爆发性1型糖尿病[J].山东医药,2009,49(12): 110-111

[3] 冯尚勇,张真稳,朱妍,等.爆发性1型糖尿病2例[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7):181-182.

[4] Murase Y,Imagawa A,Hanafusa T,et al.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as a high risk group for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anationwide 5-year-study in Japan[J].Diabetologia,2007,50(3):531-537.

[5] Hanafusa T.Imagawa A.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a novel clinical entity requiring special attention by all medical practitioners[J]. Nat ClinPraet Endocrinol Metab,2007,3(1):36-45.

[6] 李剑波.爆发性1型糖尿病诊断处理[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6(3):45-46.

[7] 刘建民.爆发性1型糖尿病的特点与诊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3):41-42.

R587.1

B

1671-8194(2014)28-0109-01

猜你喜欢
爆发性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26例抢救护理
春季鱼类爆发性死亡的现状和分析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09年冬季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期间行星波活动特征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的统计特征*
FDA警告:降糖药SGLT-2抑制剂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