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

2014-01-27 12:39周永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患肢出院关节

周永萍

(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外科,重庆 400000)

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

周永萍

(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外科,重庆 40000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因骨折就治的70例老年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总结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并发症干预、康复指导的护理方法。结果70例患者除2例因继发疾病而病重住院外,均达到治疗效果出院,随访效果良好。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能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改善患者的预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骨折;心理干预;并发症干预;康复指导;护理

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是指骨头或骨头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主要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及积累性劳损而发生骨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在骨折患者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1,2]。老年人因自身的生理特点,体内钙流失、骨丢失严重,产生骨质疏松,骨强度降低。在遇到暴力撞击、跌倒、损伤时容易发生骨折。而老年患者在心理、生理上的特殊性,加之体质差、自身修复能力弱、脏器功能低,并通常伴有呼吸系统、心血管、内分泌、泌尿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导致手术耐受差、术后并发症多,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笔者对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本院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提高护理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经验。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60岁),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4.8岁。股骨颈骨折30例,髋部骨折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9例,行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36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骨折原因:跌倒56例,撞伤14例。合并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18例,神经系统疾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21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内分泌系统疾病8例,并存2种以上疾病的15例。

1.2 结果:70例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后,除两例因继发疾病而病重住院外,均达到治疗效果出院。随访效果良好。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干预:老年患者骨折多因跌倒、撞伤等意外发生,发病突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对患者行动造成极大不便。同时,老年患者在心理及生理上,具有悲观、固执、反应迟钝等心理特点,较容易产生急躁、沮丧、焦虑、痛苦、恐惧、孤独等不良情绪反应,因此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不打断患者的倾诉。向患者介绍骨折的知识、治疗方法和效果,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紧张感、恐惧感。积极热情地为患者及家属排忧解难,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及心理引导,让家属多花时间来陪伴患者,给患者多些鼓励与关怀,使之共同帮助解决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说明适当锻炼与积极心态对康复的影响,使患者保持乐观、充满自信。术后通过谈话、听音乐、看书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疼痛[3]。

2.2 并发症干预:①压疮:由于老年患者骨折后行动不便、身体比较虚弱、肢体感觉迟钝、术后卧床固定康复,不便翻身,身体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发生压疮,引起组织损伤,继发细菌感染,进而引起骨髓炎等而危及生命。在预防压疮的护理工作中,定时调整体位,背部垫一软枕,使床铺与身体呈45°,协助患者翻身,每3 h翻身1次。防止皮肤受压过久。对于容易发生压疮的,可以使用气垫床。定期清洁皮肤,用温水擦洗患者身体,1~2次/天。及时处理大小便,保持床铺及患者衣物的清洁与干燥。帮助患者按摩内外踝、肩胛部、肘部、骶尾部等易受压部位,按摩时,将大毛巾放在患者身下,在按摩处涂少量50%乙醇,以手掌大、小鱼际部分做压力均匀的按摩,由轻到重,每处按摩约5 min,3次/天。建议患者饮食清淡新鲜、少食多餐。在条件允许下,指导患者适当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②便秘:老年患者因术后活动较少,长期卧床,食欲下降,肠蠕动缓慢,易引起便秘。应建议患者多吃高纤维、易消化、高蛋白的流质食物、多喝水,多进食蔬菜水果。给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使排便通畅。③泌尿系统感染:老年患者自身抵抗力低、尿道黏膜退化萎缩,长期卧床清洁不到位,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应鼓励患者多喝水,保证每日饮水量在2000 mL以上,促进排尿,达到生理性冲洗尿道的效果。在无菌的条件下,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会阴后擦干,保持会阴的清洁与干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对于有置留导尿管的患者用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天;定时更换导尿管、尿袋,每周2次。④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呼吸系统退化,呼吸道清洁与防御能力下降,又因骨折长期卧床,导致肺部易因支气管分泌物流向肺底而遭受病原体感染。所以应保持病房空气流通,严禁吸烟,避免患者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做好保暖措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来锻炼肺功能,鼓励患者咳嗽,咳出痰液。⑤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骨折后行动不便、活动受阻,加之老年患者因其生理原因血流缓慢,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而且患者由于手术创伤,静脉壁损伤,机体血小板释放增多,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血小板凝集、黏附性较强,形成血栓。从下肢远端向近端进行按摩,促进静脉回流,鼓励患者尝试着进行适当的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及血液黏稠度,适度抬高患肢以利于下肢静脉回血。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血肿、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必要时给予小剂量肝素以加强机体抗凝[4]。

2.3 康复指导:①功能锻炼:在进行功能锻炼之前,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对功能锻炼的反应,患肢的严重程度与愈合程度等来进行训练指导。告知患者功能锻炼对康复的作用、具体的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放松心态,不要急于求成。进行功能锻炼时,应让患者尝试着自己进行适当的锻炼,以不感到疼痛与疲惫为准。前期主要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促进血液回流。循序渐进,逐渐加大关节的主动活动度,进行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待固定拆除后加强功能锻炼。具体如下:骨折后1~2周内,在保证断端不移位的前提下,对患肢肌肉进行主动舒缩活动。除骨折部上下关节外,身体其他各部分关节均应进行功能锻炼。骨折2周后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活动,动作缓慢,逐步活动上下关节。循序渐进,至接近临床愈合时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增加活动次数。骨折后期则是辅助应用物理治疗和药物熏洗,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使各关节功能迅速恢复正常。②起立步行:在继续保持肌肉放松与功能锻炼的前提下,协助患者使用拐杖起立步行,患肢尽量不负重,健腿先落地,而后患肢落地,站立时间1~2 min;指导患者家属配合患者的行走,保护患者的安全,以防跌倒损伤。步行时间不宜过长,5~10 min,患肢负重不宜过大。③出院指导: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新陈代谢低,骨折手术后患肢恢复时间比较长,出院时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大部分时间患者仍然需要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所以出院前应采用示范动作要领,健康教育文字及图片等方法,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同时建议家属在旁督促,让家属掌握一些必备的家庭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同时为患者制定一些训练计划:出院后,在床上做关节伸屈、内收外旋练习。家人协助上下床,根据恢复情况,适当下地练习步行。出院后8周后,进行关节伸展、单腿平衡训练,11~14次/天,2分/次,使用双拐6周后改用单拐。出院3个月后,功能恢复良好无疼痛时,可尝试着不使用拐杖行走,步行量不宜过大,患者在家中不负重、不要弯腰拾物、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屈膝、不要坐矮板凳等,定期到医院拍片检查。与此同时,家属应为患者建立起正常的生活模式,培养积极乐观、温馨的家庭氛围。指导患者定期复诊,进行家庭巡视,掌握患者的随访情况,以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5]。

3 小 结

骨折给老年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疼痛与不便,而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能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能促进术后患者的尽快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并发症干预、康复指导等具体护理方法,研究得出,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针对压疮、便秘、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正确的康复指导,能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机体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郭伟伟,罗银珍.老年髋骨骨折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3, 19(6):52-53.

[2] 周果兰.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2,26(9):836-839.

[3] 张丽波,谭川江.浅析老年患者骨折后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88-89.

[4] 时娟.创伤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36):3149.

[5] 董丽,高娟.老年多发骨折患者29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98.

R473.6

B

1671-8194(2014)28-0296-02

猜你喜欢
患肢出院关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