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外渗至皮下血肿的护理体会30例

2014-01-27 12:39朱喜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外渗皮下酒精

朱喜莲

(辽宁省朝阳市一建职工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输血外渗至皮下血肿的护理体会30例

朱喜莲

(辽宁省朝阳市一建职工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输血外渗;皮下血肿;护理

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输血可有效且迅速地纠正患者缺血的状况,是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护士是输血实施过程中最开始和最后一步的具体执行者,只有做好输血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才能提高输血的疗效,如果在临床输血时护理不当并巡视不及时,会出现输血外渗、血肿,因此护士应当辨别易引起外渗的危险因素、并掌握其处理措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我科成功地护理了30例静脉输注浓缩红细胞因穿刺部位外渗引起皮下血肿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使她(他)们在3~7 d内血肿完全消退。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输血外渗患者中,男22例,女8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2岁。血肿治愈率100%。

2 原因分析

2.1 穿刺操作不当。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易滚动,护士操作失误,易形成皮下血肿硬结,也常因四肢表浅血管条件差、营养不良、贫血等造成穿刺困难,一次穿刺成功率不高而引起渗血,继而发生瘀血、肿痛甚至感染。

2.2 患者年龄高,血管脆性大,瓣膜功能退化,凝血机制不好,肢体水肿组织回流不畅易至渗血。

2.3 压迫方法不当,观察不细致。输血结束拔针后压迫者手法不当,只压在皮肤穿刺点上,未能有效压住血管穿刺点。本组出现血肿的患者中老年人(60岁以上)居多,这与老年人本身的生理特点有着密切关系,皮肤弹性较差,使压迫者找不准止血点出现血肿,输液贴掩盖静脉穿刺部位,护士往往最初忽视对小血肿的观察,使血肿变得越来越大,导致严重后果。本组3例出现严重皮下血肿,输血侧肢体自肘关节至手掌肿胀明显,张力高,皮肤呈青紫色,皮温略高于对侧肢体,经75%酒精纱布湿敷,合理治疗护理,3例患者均无并发症产生,痊愈出院。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患者输血外渗后出现皮肤色泽青紫、肿胀、疼痛,心理压力较重,出现焦虑、恐惧、紧张心理,又因手臂的疼痛,导致睡眠障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给予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症状。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起血肿的原因,通过积极的处理,能够尽快治愈,要用娴熟的技术,和蔼热情的态度,使其心理得到安抚,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2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加强整个输血过程中的巡视,注意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弹性、感觉及活动情况。30 min巡视1次。一旦发生外渗,立即更换部位。原外渗穿刺点处压迫止血期间,增强对局部血肿情况的观察。开始的1~2 h,每15~30 min观察1次,对比两侧手臂皮肤的颜色、温度,检查局部皮肤张力,及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的感觉。以后逐步延长到每小时巡视观察1次。

3.3 75%酒精湿敷:一旦确定为输血外渗所致皮下血肿,即用75%酒精浸泡过的无菌纱布湿敷血肿处的皮肤,覆盖范围要超过皮下血肿处皮肤边缘2~3 cm,干湿度以不滴液为宜,可将输液器袋剪开,自制成塑料膜,覆盖在酒精纱布上,用胶布稍作固定,避免酒精过快蒸发。每日早中晚各敷1次,每次30 min,直到局部皮肤颜色基本恢复正常无红肿热痛,硬结消失,再改为局部酒精纱布湿敷日二次维持3~5 d,治疗期间每日观察局部青紫肿胀疼痛的转归情况,测量臂围并记录。

3.4 套管针应用:套管针质地柔软,可随肢体的移动而弯曲,不易脱出血管而使血液外渗,可有效维持静脉通路,故输血时尽量选择套管针穿刺并妥善固定,以减少外渗的发生。

3.5 制动:患肢制动,抬高20°~30°,其下方用软枕衬垫妥当,以利于静脉及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缓解痛疼。血肿出现后患侧手臂避免侵入性操作,禁止在血肿侧肢体测量血压、输液。手可以进行轻度抓握活动,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做好患者生活护理

4 体 会

皮下血肿是输血过程中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输血过程中若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按压局部硬结、疼痛加重,甚至皮下青紫色,则出现皮下血肿,予常规护理。若发现肿胀继续增大,表明未按压住出血点,应立即重新寻找出血点按压,用75%酒精纱布湿敷穿刺点,促进血肿吸收。倘若患者肢体高度水肿,输血结束拔针后皮下组织张力大而发生的血肿,我们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一般是穿刺针拔出后将一块约2 cm×3 cm大小的酒精敷料在敷有无菌输液贴的针眼处按压10~15 min,嘱患者及家属正确掌握压迫穿刺点的方法,手臂略抬高,以减少静脉回流的阻力,加快止血,加压力度以不渗血为宜,临床上我们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出现血肿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尽最大可能减少血肿的发生。一旦出现血肿,护士要熟练掌握血肿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使血肿患者迅速地康复。资料提示酒精具有催眠和消毒防腐作用,兼有局麻及止痛效果[1],因此,酒精湿敷可减轻输血输液部位的疼痛,消炎作用可减轻血管炎症的发生;酒精湿敷可以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增强血管的抵抗力[2],从而减轻血管损伤,减少液体外渗;酒精易挥发,挥发时带走机体的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起到冷敷的作用,低温可抑制局部组织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进一步减轻疼痛。且低温可抑制组织胺等炎性递质释放,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性反应和扩散,从而减轻水肿[3]。总之,酒精可以促进血肿的吸收,减轻周围静脉输血部位的疼痛,由于血肿消退时间短,从而保护了血管,给以后继续穿刺提供了方便.亦减轻了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负担,患者易于接受,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而且75%酒精湿敷操作简便,费用低,适用范围广,所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酒精过敏者禁用。

[1] 南京药学院.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68-70.

[2] 吴珏,袁士诚.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55:658.

[3] 余爱珍.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65-168.

R472

B

1671-8194(2014)28-0332-01

猜你喜欢
外渗皮下酒精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跟踪导练(一)(2)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酒精脾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