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01-27 01:29欧帽辉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实施原则实施方法情境教学

欧帽辉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倾向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建构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和方法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呢?

关键词:情境教学;实施原则;实施方法

笔者认为,教师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搭建好一个平台,而平台搭建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效地创设了历史情境。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与偏差

情境教学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于1966年首创,又称为“暗示教学法”。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试验,获得了优于常规教学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激活其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情境教学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情境教学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在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结合学科特征,历史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从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形式再现历史情景或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对史实的认知,培养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实施历史情境教学能提高课堂有效性,这种教学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势必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1.片面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缺乏互动性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明显的优点,但这一思想如果走向极端,就会出现误区。很多教师认为“无多媒体不是优质课,无多媒体不是公开课”,而其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实际教学效果是要打问号的。另外,单纯强调历史资料,特别是影音资料与图片的使用,忽视了对问题的设计与挖掘。有些教师过于重视课件的技术性和趣味性,在追求趣味性的同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看上去热闹,实际上收获很少,学生的思维很难被激活,历史课的教学目标也很难实现。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前设计好了上课的思路、步骤,上课时,教师变成了操作员、解说员,计算机多媒体代替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多媒体占据的课堂教学时间比重过大,从头到尾的演绎,教师的讲解阐述、启发诱导的时间被挤占,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无效教学情境,课堂华而不实

有些教师认为问题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回答问题,且认为课堂上越热闹越好。教师所提问题过于简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时向学生暗示所谓的正确答案,小组讨论变成“小组聊天”。营造角色情境,让学生进行历史课本剧表演,演绎历史事件,是情境教学的重要方法,但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并不适用。学生往往按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念一念,走过场,热闹过后恰恰忽视了历史学科内容,而且所占时间过多。这样的课堂有作秀之嫌。

二、情境教学的实施原则

1.互动性原则

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影响,只有两者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才能够保证互动的有效性。要使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应该在历史课堂情境教学中做到:平

等和谐、开放互动、质疑答问、自由创造和发展能力。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做能做的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成为课堂的主体。历史情境教学应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

2.民主性原则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无论是资料收集、小组讨论还是社会调查,都应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不可指定教师偏爱的学生,应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有学习的自觉性,由“要他学”变为“他要学”,使师生关系成为平等民主的合作关系,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优化教学的三维目标。

3.创新性原则

情境教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往往把“创新”与对过去一切的否定画上等号。其实,创新教育是指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与更新,而不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所有教学要素的否定,而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外,创新也不是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忽视,相反,应该是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强化。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创新,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创新的源泉。

三、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

1.紧扣课时中心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材与老教材的编排不同,它是按照专题形式编排的,既然是专题就肯定是围绕某个中心的,我们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切忌偏离甚至远离课时中心。如:“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教学,此课的课时中心就是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我们在讲课时必须紧扣这个中心,如果过多地讲述美国是如何独立和建国的,就明显偏离了课时中心,那样的课肯定是失败的。

2.优化三维目标

紧扣课时中心可以说是情境创设有效性达成的前提,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在紧扣课时中心下的具体情境创设。我们都知道,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这种课程目标和课程特点必然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三维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优化。

例如,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节课情境导入的设计中,可以利用两组图片:第一组是十七大中外媒体聚焦中国和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图片;第二组是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场景的图片。让学生在这两组图片鲜明的对比中,得出近代屈辱外交和现代尊荣的外交,从而自然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直奔主题,而且用最新的热点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

3.创设核心问题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在情境教学中,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为载体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授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图片、材料,聆听歌曲或观看视频片段等方式,吸引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它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这里,教师需要设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情境之中,

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协调活动起来,以达到最佳学习状态。问题的有效设计是情境创设的关键,好问题一个就够了,一个好的问题既紧扣了课时中心,又优化了三维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强化,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总之,高中历史课堂运用情境教学是促使学生快乐学习、积极思考、学会合作、提高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情境教学的积极作用,倡导新课程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文教育目标。同时也要谨记情境教学只是教学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用适当的形式,或者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湖南省株洲市十三中)

猜你喜欢
实施原则实施方法情境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探究中学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