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本体与舞蹈音乐的创造性想象

2014-01-28 13:44钟连生广东省清远市群众艺术馆广东清远511518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本体音乐作品创造性

钟连生 (广东省清远市群众艺术馆 广东清远 511518)

论舞蹈本体与舞蹈音乐的创造性想象

钟连生 (广东省清远市群众艺术馆 广东清远 511518)

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创造性想象。本文通过舞蹈本体创造性的想象与舞蹈音乐的相互关系,来揭示舞蹈本体创造性的想象在舞蹈艺术作品创作中的本义。借此说明创作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决定的因素不是舞蹈本体,而是怎样应用舞蹈本体在创造性的想象中与音乐艺术的统一。

舞蹈本体;舞蹈音乐;创造性;想象

一、舞蹈本体的一般含义

一部舞蹈作品,是由舞蹈本体与音乐构成的,也就是说它们两者之间合二为一个统一体,才成其为舞蹈作品。舞蹈作品比较好理解,舞蹈本体就不那么好理解了。所谓舞蹈本体,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是指不掺入任何装饰成分,具有美感的人体动作.它是支配舞蹈艺术的灵魂,是一种摆脱应用性而注重审美价值,以表现浓缩而升华了的情感为追求目的的人体艺术。这定义是否确切,我们姑且不论。就舞蹈本体而然,既然是以表现浓缩而升华了的情感为追求目的的人体艺术,那么它本身就存在创造性的想象。

二、舞蹈音乐作品的一般含义

一部音乐作品,是由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也就是说无论哪一类音乐作品,在形式构成上都包括这四种基本成份,它们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才成其为音乐作品。而舞蹈音乐是音乐范畴里的一种体裁音乐,专属舞蹈本体配乐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有许多种类型,如交响曲、进行曲、协奏曲、舞曲、歌曲等等。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题性音乐,另一类是无标题性音乐。无论何种音乐类型的音乐作品都可以为舞蹈本体配乐,但为舞蹈本体配乐的音乐作品就不一定称其为舞蹈音乐作品。如舞蹈作品《命运》,为其配乐的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就不能称其为舞蹈音乐作品。只有用音乐思维有意识地创作以舞蹈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才能称其为舞蹈音乐作品。如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我国作曲家吴祖强的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我国作曲家吴少雄的根据曹禺先生同名戏剧改编而成的大型舞剧《原野》等。

三、舞蹈本体创造性想象的活动方式

如果从舞蹈作品艺术方面来看创造性想象,就是说,如果考虑到舞蹈本体创造性想象的原素是从认识音乐那里借来的,那么,舞蹈本体创造性想象便有两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其一是抽象化。

抽象化是人脑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思维操作的基础上,抽取同类事物中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并以概念、范畴或规律等形式固定下来的思维操作过程。这一过程的基本特点是,认识主体总是倾向于舍弃建立在感知觉基础上的个别的、表面的具体的东西,从而实现对客观事物更深一层的本质的反映。抽象化严格说来只作用于孤立的思想状态,舞蹈本体的任何动作的表现都是由抽象化转变为具象化的,音乐的抽象化主题形象在舞蹈本体创造性想象里的具象化动作的吻合,更易于让人理解舞蹈作品的本质内涵,舞蹈本体创造性想象随着音乐的抽象化主题形象的展开达到发展而升华。

其二是知觉。

知觉是一种综合活动,是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比感觉更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形式,反映的是由对象的各方面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整体,也是感觉的综合。而舞蹈本体所包含知觉的因素是抽象化。抽象即以胚胎形式存在知觉之中。每个舞蹈艺术家会按照自己的秉性和当时的音乐印象而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去知觉。例如德国人朱•列津、格尔是第一个和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合作的著名芭蕾舞编导,但他也是一个对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舞蹈音乐没有兴趣人,而俄国人彼季帕和伊凡若夫却充满信心。前者的失败后者的成功,说明了对同一部舞蹈音乐不会以相同的方式去知觉。这就是此人所感兴趣的特征,另一人却会完全忽视。也就是说对某一对象缺乏最低限度的知识准备的人,即使有了关于这一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全部感觉,也不能形成关于这一对象的确定的知觉。在创造性的想象里,舞蹈本体对音乐的知觉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象,或者说不同的艺术效果。

四、舞蹈本体的创造性想象的类比思维

在舞蹈本体秩序中的创造性想象里,根本的、基础的要素,就是以类比来进行思维的功能。换句话说,就是借事物之间的、亦往往是偶然的相似关系来进行思维。音乐里包含着抽象化的形象,这就给舞蹈本体创造性的想象提供具象化的形象。反过来,舞蹈本体创造性的想象里的具象化形象,同样影响到音乐里的抽象化形象。

舞蹈本体创造性的想象里的类比,其实是一种不稳定的、被动的、式样繁复的方式,能造成一些最意想不到的、最新颖的人体动作组合。凭着几乎无限的人体弹性,它同样可以产生荒谬的方法。类比在舞蹈本体创造性的想象里的工作中例子非常多,各不相同,全凭主观,简直无法找到任何规律性。尽管如此,还是可以归纳为两种主要的类型或方式,一种是似人化,一种是转变或变化。

似人化是原始的方法,它是彻底的,它的性质永远不变,但是它的应用是暂时的,从我们自己推而至于其他的东西。它赋以万物以生命,它假定有生命的甚至无生命的一切,都具有和我们相似的要求、激情和愿望,并且这些感情就像在我们身上一样,也都为着某种目的而活动着。这一类型的舞蹈作品非常多,最典型如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我国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里的《孔雀舞》,《孔雀舞》是我国舞蹈家杨丽萍一部很优秀舞蹈作品,她说:“我跳的都是原生态的舞蹈,自然是最好的舞蹈语汇,比如里面的孔雀舞就是傣族的信仰,是一种表达爱的舞蹈,是对自然,对生命的歌颂。”等等。

转变或变化是一种普遍的、永远的、形式多样的方法,它不是从思维着的主体推移到对象,而是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由一物到另一物。它的作用在于通过部分的相似而形成转变。这一作用有两个基础。有时它依靠知觉所提供的不确切的相似:例如云变成山,山变成怪异的动物,风声变成哀怨之声等等。有时 则是感情的相似占主导:知觉中的事物激发起某种感情,转而成为这种感情的标记,象征或可塑之形象:如雄狮代表勇敢、猫代表狡猾、丝桐代表悲哀等等。无疑这一切都是谬误的、主观臆造的,然而创造性想象的作用就在于创造而不在于认识。谁都知道,这个方法创造了比喻、寓言和象征。这一类型的舞蹈作品几乎包含所有的舞蹈种类,典型的有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睡美人》、我国现代舞作品《红与黑》《向日葵》《舞中人》等。

五、舞蹈本体的创造性想象的感情因素

舞蹈作品最初形成是感情因素作为原动力,然后感情因素又配合着创造性想象的不同阶段。除此之外,这些感情状态,还要成为创造性想象的材料。舞蹈艺术家都能感受到自己所创作的舞蹈本体的情感和欲望,和所创作的舞蹈本体和音乐完全融合为一,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事实,几乎也是一条规律了。因此,在这种情形中,有两道感情之流:一道构成激情,这是艺术的材料;另一道则激起创造性想象的热情,随着创造性想象而发展。

舞蹈本体所有的一切形式的感情,都是发动创造性想象的因素。舞蹈本体的感情气质,不论它们怎样,也都能影响创造性想象的因素。谁也不会否认,恐惧是虚弱感情的典型。但是,难道不正是由于恐惧,才产生出种种幻影、无数的迷信以及那些完全是非理性的、想入非非的宗教习惯?愤怒的感情,一旦发展得狂爆、激烈,就成为一种破坏性的力量。欢乐之情富于创造力,那是无须证明的。至于爱情,大家都知道它的作用在于要创造一个想象的意中人,来代替那个真实的爱情对象;而当激情消失之后,幻想破灭的情人就发现自己对着赤裸裸的现实。由前苏联著名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作曲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最后的结局是双双自杀,对于罗密欧与朱丽叶来说,失去了爱情,生命已毫无意义。同样我国的大型民族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类似的意象。忧愁按理属于压抑的感情之列,但是,它对创造性想象的影响,和任何其它感情气质的影响消失之后,大家不是都知道,忧郁、甚至深沉的痛苦,可能会产生最美好的灵感吗?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作品《动物狂欢节》第十三首里的大提琴独奏曲,被俄国芭蕾舞编导M.福金改编为芭蕾舞《天鹅之死》,这一芭蕾史上最具生命力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生命的赞歌”。用芭蕾舞独舞的所有舞蹈本体具象化动作来揭示似人化的天鹅临死前忧郁的、深沉的、痛苦的、死亡的美的感染力。

总之,舞蹈本体创造性的想象这种复杂的感情,最后可以归结为两点:其一是因肯定自我力量以及因感到这种力量的发扬而来的愉快,其二是因肯定自我力量遭到阻碍、受到削弱而产生的苦脑,正是这种复杂的感情直接把我们导向作为创造性想象之基本条件的动因。首先,在这种个人感情中,有一种自己成为动因、也就是说因成为创造性想象者而来的愉快;而一切创造性想象者对于非创造性想象者都有一种优越感。不论他的创造性想象多么微不足道,也使他觉得自己高于那些一无发现的人。虽然人们说不求功利是文艺创作特有的标志,简直说的令人厌烦了,但应该承认,如格罗斯所说:艺术家不仅仅是为了创作的愉快去从事创作,而是为了超过其他的才智之士去进行创作的。创造性想象是自我意识的自然而然的绎,而伴随着创造性想象而来的愉快,是胜利的愉快。

通过以上对舞蹈本体与音乐创造性想象的分析,使我们了解了舞蹈本体与音乐的创造性想象的相互关系是一个统一体。使我们认识到一部好的舞蹈作品是离不开舞蹈艺术家们对音乐艺术的态度和舞蹈艺术的水平的。对于舞蹈作品的创作,从艺术指导思想上讲,创作的关键在于创作者是用舞蹈动作来解释舞蹈本体还是用舞蹈音乐来解释舞蹈本体,是用舞蹈本体感染人还是靠舞蹈音乐感官刺激人。在笔者看来,重要的不是舞蹈编导什么,而是用什么舞蹈音乐来编导。其目的和方法都不是要在整个舞蹈创作中强调音乐的主导地位,而是反对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舞蹈动作化倾向和违反音乐创作规律的“拼拼凑凑”的做法。总之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必然包含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一定包含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只有舞蹈本体与音乐在创造性想象中成为相互关系的一个统一体,才能是一部完美的舞蹈艺术作品。

[1]田运编.《思维辞典》.扫描版.哲学逻辑学.1996年3月1日.

[2]汪启璋.顾连理.吴佩华.外国音乐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第1版(1988年8月1日).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朱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再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1)

[5]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4.

猜你喜欢
本体音乐作品创造性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论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眼睛是“本体”
音乐作品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