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鱼莫若授之以渔
——从修辞复习谈教学生学会学习

2014-01-28 13:44马玉玲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借代修辞格对偶

马玉玲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 0)

授之鱼莫若授之以渔
——从修辞复习谈教学生学会学习

马玉玲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 0)

本文从学生学习状况的实际和高职对接语文考试大纲对修辞这一知识点的要求出发,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概括-对比-举例”三者结合的复习方法,以达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修辞;概括;对比;举例

语文学科是职高学生参加专业对口升学的必考科目,针对职高生的文化课底子较薄,学习能力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特点,我认为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修辞知识的复习过程中,采用“概括-对比-举例”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概括,就是讲透知识点,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常见的8种修辞格;所谓对比,就是在准确把握修辞格的基础上将容易混淆的修辞格加以对比分析,找出差异性,以便准确地辨析试题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举例则贯穿概括和对比这两种复习方法的始终。

“修辞是艺术地运用语言,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表达手段,它研究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使语言鲜明、生动、形象,提高语言交际的效能。它包括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主要指修饰词语和修饰句子;积极修辞主要指修辞格的运用。”消极修辞常见于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方面,而我们平日所说的修辞指的就是积极修辞。

职业高中对口升学高考《考试大纲》对修辞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是“能正确辨别并使用修辞方法”,即是针对积极修辞(修辞格)而言的。

“考试说明”中规定主要考查8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要求考生把握这8种修辞方法的定义、特点、作用、类型,能准确辨识这几种常见修辞手法,区别易混的修辞手法,并能对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方法进行辨识,说明其作用。

考查修辞方法的题可出现在单选、病句、扩展、仿用、文学作品阅读等多种题型中。其命题方式主要有选择性试题和文字表述性试题两种。虽然后一种类型题高职对接还没有考过,但随着高考形式的不断变化,不排除高职对接考试题型逐渐向普通高考考试题型靠近的可能。因而不论面对哪一种题型,做题时,我们都应该认真读题,吃透题目要求,带着激情阅读试题,进入角色,最大可能地激活思维细胞,发掘思维潜力,找准做题角度,就能事半而功倍。

由于职高学生的群体特殊性,在复习中我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教会学生概括知识点,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问题时用同他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两者的词叫“喻词”。

1.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比喻可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好像、仿佛、如、犹如”等喻词连接,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词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画,名叫自然。

(3)借喻:不说出本体,或者不在本句说出来,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如: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3.不是比喻句的几种情况

下列几种情况,虽然也有“像”“好像”“仿佛”“成了”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1)同类相比,如:女儿长得像妈妈。

(2)表示猜度,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表示想像,如:我仿佛听到了他的心脏跳得那么厉害。

(4)表示列举,如:我们的社会主义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孔繁森等。

4.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二)比拟

在语言运用中,根据想像,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格叫做比拟。

1.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如: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如: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2.比拟的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三)借代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叫做借代。

1.借代的方式

(1)部分代整体:我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2)整体代部分:我们应该读点鲁迅。

(3)具体代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4)专名代泛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特征代本体:迎面走过来一队红领巾。

(6)结果代原因: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7)由比喻引出的借代:如《包身工》里的“芦柴棒”

2.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四)夸张

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

1.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些鲜绿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2.夸张的作用

(1)表明感情态度,引起读者共鸣。

(2)引人联想,突出事物本质和特征。

3.运用夸张要注意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地合理地夸大或缩小,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

(3)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五)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联系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

1.对偶的类型

(1)正对。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2)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流水对。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2.对偶的作用

(1)整齐匀称,节奏鲜明;

(2)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

(3)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六)排比

把内容相关,轻重相当,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排比。

排比的作用:

1.句式整齐,节奏匀称;

2.文气贯通,语势强劲;

3.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

4.抒情酣畅淋漓。

(七)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的修辞方法叫设问。

例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设问的作用:

1.提醒注意,引起思考;

2.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

3.有时出现在篇首或句首,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八)反问(反诘)

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是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的句式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的句式表达否定的内容。

例如:

(1)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说它不美呢?

(2)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反问的作用:

1.加强语气,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2.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指导学生学会对比,准确区别几种容易混淆的修辞方法

教学时我主要通过对比举例,让学生在例句中找出每组修辞格的细微差别,然后进行总结。我一般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自己总结,然后再对学生总结中不全面之处进行补充,培养学生分析、类比、综合的能力。

在修辞复习和解题中,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是对几种容易混淆的修辞方法辨识不清,因而影响了解题的准确率。我将这几组容易混淆的修辞方法归纳汇总,对举例句,降低学生分析归纳的难度。

这些容易混淆的修辞方法主要有:

(一)比喻和比拟

1.比喻

(1)不同本质事物之间相似。

(2)喻体必须出现。

(3)构成喻体的多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2.比拟

(1)用乙事物特征来写甲事物。

(2)拟体永不出现。

(3)用来模拟的多为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例如:月光如流水一般。(比喻)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比拟)

(二)借喻和借代

1.借喻

(1)本体与喻体之间相似。

(2)本体与喻体间的关系是临时的。

2.借代

(1)本体与代体之间相关。

(2)本体与代体间关系是固定的。

例如: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借喻)

别和他多费口舌了。(借代)

(三)对偶和对比

1.对偶

(1)形式相同。

(2)语意相近或相反。

2.对比

(1)形式不限。

(2)语意相反。

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对偶)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

(四)反问与设问

1.反问:无疑而问,答在问话中。

2.设问:问中无答,自问自答。

例如: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反问)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设问)

(五)反复与排比

1.反复:语句相同,两句即可。

2.排比:语句不同,必须三句或三句以上。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水也时时变换调子。(排比)

三、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近年来,在普高的高考试题中修辞知识点文字表述类试题主要采用仿写、改写、续写的考试题型,这类题型常要求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仿写比喻句的关键是找准喻体,在寻找喻体的过程中,能否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是关键中的关键。因而,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尤其是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的能力。

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

(一)加大课外阅读量,开阔视野,丰富词汇,提高修辞表达的准确性。

(二)背诵一定的名篇名言。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名言名篇都有较高的修辞品位,通过背诵名句,经常进行修辞熏陶,会很快提高修辞品位。

(三)注意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平时看电视,看广告,看产品说明书等,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很准确的语言,很形象的比喻,很深刻的道理,这些都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类比联想,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在平时学习时,要有意识地运用修辞格,力求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

此外,还要多练习,在练习中多做对比联想,做到举一反三。

总之,只要我们平时注意积累,复习时准确把握各种修辞格的运用规则,解题时认真、细致、正确审题,高考中关于修辞方法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1]严文科.李建民.语文复习考试教科书.长征出版社,2005.

[2]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考务办公室.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考试复习大纲第七分册(艺术与社会公共事务类专业).黑龙江省教育厅印刷厂.2003

[3]荣德基.点拨《高考语文》(配人教试验修订版).学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借代修辞格对偶
说借代
修辞格在高考英语中的应用
品味对称之美
关于比喻、借代区别的一点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常见修辞格
例析对偶式在解三角问题中的妙用
怎样利用对偶式处理高考解几问题
重庆城市宣传语的修辞格分析
浅谈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
悟空学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