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画教学现状的探讨

2014-01-28 13:44宋本刚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西画笔墨中国画

宋本刚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淄博 255000)

关于中国画教学现状的探讨

宋本刚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淄博 255000)

随着艺术教育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中国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该专业的学习人数不断增多。中国画在教学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受西画教学模式及自身发展条件的影响,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及水平受严重制约,无法达到新的高度。本文就中国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画教学;现状;发展;思考

在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中国画教育体制是借鉴西方教育模式而建立起来的。中国画如何教学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众多学者及教育家们的极度关注,也曾一度成为百家争论的焦点问题。徐悲鸿、潘天寿等知名教育家均针对中国画如何教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中国画的教育体制也先后经历了多次改革。在艺术多元化的环境背景下,中国画的教学应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最有效地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处理好中国画创作中的继承与借鉴关系、融合与创新关系,实现中国画教育的真正意义。

一、关于中国画教学现状的探讨

早在上个世纪初,我国教学体系中就出现高等美术专业。该专业最初的教育模式是在借鉴西画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美术专业的不断壮大,西画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体制在中国画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步形成了艺术学院的教学格局。这种教学格局最大的弊端在于严重忽视了中国画的独特性。中国画教学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割裂式教学导致中国画专业学生基础薄弱。让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学习相应的西画基础,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多样化,但如果将西画基础与中国画基础割裂开教学,就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中国画基础1。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西画注重对象的明暗、体感、透视的表达方式,而中国画注重平面效果及线条表现力;其次,西画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锻炼笔墨的机会,导致学生出现书法技艺不精、对中国画色彩理解不够、对中国画材料陌生等现象;最后,中国画基础教学学时过少,学生对笔墨价值及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导致创作缺乏韵味和深度。这种割裂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实现将中西方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自如,导致学生无法将知识有机转化为自身的绘画语言和技能,创作新意无法得到激发。

第二,中国画教学的专业理论及研究薄弱。中国画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以技法课程为主,理论课程过少,且专业理论课主要为艺术概论、艺术美学等为主,缺乏如中国画论、古典文学、款识装裱等中国画专业方面及传统文化知识的课程。专业理论研究在教学中也相对匮乏2。虽然,在美术学院会安排部分教师进行中国画学研究工作,但未形成真正的研究氛围,无法带动学生参与研究工作。因此,在中国画教学中,理论教学及科研均处于滞后的状态和局面。

第三,教学中未形成良好的引导氛围。受艺术市场和批评机制的影响,中国画未能受到画家、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导致其市场价格出现不容乐观的局面,中国画的市场价格低于其价值的情况时有出现。在美术学院中,油画、雕塑等专业的展览、讲座等活动均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中国画专业此类的活动却开展较少,没有形成局面,导致该专业越来越受人们冷落。由于对中国画传统认识的局限,导致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仅停留于技法和表象上,认为其技法及表现手法单一落后,视觉效果冲击力微弱,从而摒弃中国画。这种现状导致多数有潜力的学生未敢报考中国画专业,造成该专业人才严重流失。

二、中国画教学思考

第一,培养学生的观察方式,通过教学训练将学生的观察方式由西画式转为中国画式。中国画观察方式主要强调自然为本,追求的是一种“画为之说,亦心画也”“澄怀味像”的物我融合境界,是一种侧重以心观景的主观观察方式。在具体的训练教学中,需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活动需有取舍,分主次,并强调观察视角及重点应放在事物的气质、神态及特征等方面。

第二,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融入文化语境,树立创作信心。首先,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中国画材料的机会,提高学生对笔、墨、纸等材料的了解和掌握,充分领悟笔墨纸的讲究和魅力。笔分中锋、侧锋、逆锋及顺峰,各种笔的创作效果均独具其艺术魅力。墨分焦、浓、重、淡、清等种类,运用不同的笔墨纸进行创作均能取得不同效果的艺术魅力。因此,中国画创作材料的选择需根据自身的创作需要进行精心挑选。其次,感受名画的艺术魅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名画观摩、欣赏机会,并向学生详细讲解名画的内涵及艺术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从名画中感受到中国独特文化内涵,从文化内涵中感受画作的艺术魅力,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创造自信心。

第三,让学生系统学习中国画绘画语言。绘画语言学习的重点在线条、造型的艺术规律及笔墨写意的技巧。中国画绘画语言主要包含笔墨、赋色、构图等诸多方面内容。笔墨、赋色技法学习和提高可通过临摹、写生训练来实现。学会运用线条的穿插、转折等来表现事物的形状特征,学会运用线条的重组来表现特定含义的韵律感、节奏感等。通过笔墨技法的学习和运用,使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笔墨,并将中国画笔墨与西画色彩相互融合,增强国画色彩的表现力,激发作画创新灵感3。在构图的学习上,注重对虚实、疏密、高低等关系的感受和学习,结合笔墨增强画作的艺术魅力及视觉冲击,使创作画面活灵活现的展现出动感及韵律。在领悟方面,注重学习领会空白画面的魅力,对画面进行精心布置,力争达到计白当黑、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此外,还有加强对题款、钤印等中国文化标识的学习和运用。最后,还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感受中国画文化内涵及民族精神。

三、结束语

中国画教学应坚持笔墨为基础,坚持国画艺术笔墨精髓,丰富中国画色彩表现力,增强色彩与笔墨的完美融合,让中国画向多样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注重引导教学,不断开启学生学习中国画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注释:

1.高倩.中国传统文化在国画教育中的缺失[J].美术之友,2012,11(5):8 6-8 7.

2.李鸿照.对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的思考[J].艺术探索,2011,8(6):102-103.

3.王华新.高师美术教育的反思与策略[J].美术,2012,10(2):213-214.

猜你喜欢
西画笔墨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远方》中国画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应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如何有效进行高中美术的教学
培养中学生对国画拥有“审美”的眼睛
中国画教学中独特的观察方法
笔墨名家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