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讨

2014-01-28 13:44张艺帆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民族音乐想象

张艺帆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普通高校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讨

张艺帆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民族音乐的欣赏和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实施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设民族音乐情境,调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修养,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设计拓展探究环节,促进学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普通高校;中国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教学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传统音乐及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包括中国民族器乐、民族声乐等在内的各种音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民族音乐也是当今世界上溯源最久远的东方文化的一部分。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使当今大学生了解祖国音乐文化 、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因此,中国民族音乐已成为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中国民族音乐相应的审美能力,因此在音乐欣赏课程中,他们无法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相应的共鸣,因而认为我国的民族音乐不好听,这使得高校的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无法有效开展。因此,思考如何有效地实施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是每一个高校音乐工作者应该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根据音乐教育审美目标和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为音乐教学创设的特定情境。著名教育家蒂斯慧曾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能够唤醒学生的情绪和兴趣,而这种本领来自于课堂所拥有的相应情境。”因此,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场景,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融的氛围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他们的音乐审美注意和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是高校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开展的前提。当创设好一个与特定审美对象相融合的特殊环境时,学生面对着充满音乐美的形象,审美情感油然而生,注意力便会全部集中于所欣赏的音乐之中。

在音乐欣赏中,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活动构建一个形象世界,而欣赏者的想象活动是在特定情境中,以及自己生活经验基础上将音乐的形式符号转化为一个生动形象世界的过程。这个形象世界就是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力最本质的特性就是创造性,因为审美主体运用想象力对感知形象进行丰富化实际上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欣赏同一部音乐作品时,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然而,审美想象又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因此,良好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审美想象和音乐审美思维的发展。由于情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它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通过想象触景生情,获得情感共鸣和审美情感体验,从而丰富审美经验,促进审美想象和审美思维的发展。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创造情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让他们在音乐体验中自由发挥想象是成功音乐教学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多媒体画面营造的情景中对音乐进行自由想象。同时,采用舞蹈、绘画、语言、诗歌等学科综合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用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来,在音乐实践中自然而然提升音乐审美想象力。例如,在民族器乐《百鸟朝凤》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森林中百鸟齐飞的场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尽情发挥想象。然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想象把对音乐鉴赏作品的体验和感悟用自己熟悉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总之,精心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是高校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之一。

二、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修养,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知识修养是使人们真正获得审美体验必不可少的基础。音乐知识包括乐理知识和音乐背景知识,学习这些知识能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进一步领悟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帮助他们理解音乐作品。

传统音乐教学采用的音乐知识灌输式教学曾让很多学生喜爱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此,在呼吁素质教育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音乐基础知识“谈虎色变”,似乎有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就不是素质教育。但是,脱离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来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那是天方夜谭,因为理解音乐离不开感受和辨识音高,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能力。另一种情况是音乐鉴赏的内容解说式教学,这种 “点对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欣赏时只是被动地接受,从根本上忽视了音乐知识的重要性。我们认为,音乐教师在鉴赏教学中不应给予音乐内容过多解释,以免束缚学生的想象力。而音乐鉴赏中是否具有“音乐的耳朵”是人们在欣赏音乐时能否“听懂”音乐从而获得音乐美体验的前提。那么,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帮助学生真正拥有“音乐的耳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呢?笔者认为,音乐知识修养的培养是获得审美能力的关键。

转变学生音乐知识学习方式是教授音乐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关键所在。音乐艺术的独特性要求音乐知识的内化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必须是在音乐体验和音乐实践中获得。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是在音乐实践中以体验、模仿、探索、合作及综合的过程方法获得的。因此,笔者认为,音乐知识的教学应与音乐欣赏、创作、歌唱等方面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例如,在中国民族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歌唱、器乐和律动表演来感受、体验要学习的民族音乐的节奏、旋律、曲式等音乐要素,还可让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创作将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用外显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设计拓展探究环节,促进学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音乐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面广,有效程度就高,教学效果就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在教学中设计拓展探究环节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在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的探究环节中,学生通过收集和聆听大量音响资料的自主探究过程,参与到与中国民族音乐反复多次的亲密接触之中,品尝到原汁原味的中国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中所蕴涵的民族情感感染着学生,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逐渐加深,鉴别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同时探究过程也让学生学会分析作品、辨别良莠,从而促进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拓展环节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而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的线索,因此在设计拓展探究环节时要注意探究问题的价值。笔者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应具备目的性、适合性、情感性的特点。目的性是指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而提,教师创设拓展环节必须以一定的教学目的为导向才能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适合性是指教师创设拓展环节时所提出问题的难易适度,以及提问设计表述的角度是否准确。适宜的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适宜的角度使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吸引学生注意并引发学生的思考。音乐教学不但是增长学生音乐知识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拓展环节时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的审美情感等到升华,通过情绪的感染、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参与与中国民族音乐的探究过程成为获得民族音乐所蕴涵的民族情感感染的过程,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中国民族音乐是音乐鉴赏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之,高校音乐教师在中国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音乐鉴赏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门课程。

张艺帆,出生年月1982,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教育中心,讲师。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民族音乐想象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快乐的想象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一生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