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践行治水新思路的再认识再实践

2014-01-29 08:49方子杰
中国水利 2014年12期
关键词:供水节水流域

方子杰

(浙江省水利发展规划研究中心,310012,杭州)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安邦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国家水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科学治水思想,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对进一步做好浙江水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浙江新时期治水思路需要战略性转变

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科学治水思路的精神实质,推动浙江治水思路战略性转变,就要积极顺应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转变,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保护水资源转变,从单一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凝聚全社会治水力量,统筹解决水安全问题,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1.严格落实节水优先,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浙江虽是江南水乡,但人均水资源量1760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200 m3,只有世界人均的1/4。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布局不匹配,舟山群岛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00 m3。全省因城乡平原河道水体普遍受污染,水库水源地等清洁优质的水资源更为稀少紧缺。故要始终坚持并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像抓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和市场准入标准,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考核,积极推进分质供水以节约优质水资源,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为探索实践“节水优先”治水思路,根据区域特点可选择浙北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侧重开展“节水优先”治水典型试点。杭嘉湖地区是浙江最大的平原地区,位于国家战略长三角经济带的南翼,也是杭州湾城市群的主体部分,属于国家级优先开发区域。杭嘉湖地区社会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但水资源相对紧缺,尤其是清洁的优质水资源特别紧缺,其中杭州与嘉兴目前仍然取用河道水,是全省仅存的两个无水库水源地的城市,因此该地区特别需要贯彻实施“节水优先”方针,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市。

省水利厅已编的杭嘉湖地区水利综合规划,区域治理开发保护总体格局是“一引水一走廊三通道”,其中“一引水”即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千岛湖配水工程是杭州市今后的第二水源,也是嘉兴地区的规划战略水源。该工程已经省发改委立项,立项要求杭州市开展大分质供水研究,深化细化分质供水方案,建立优水优用的供水机制,完善相应的分质供水工程措施。今后将实施“分质供水、优水优用、优水优价”,以节约日益珍贵的优质水资源,应对未来水紧缺问题与水危机挑战。因此,建议在杭嘉湖地区率先开展“分质供水、优水优用、优水优价”,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力争“十三五”时期将杭嘉湖地区打造成践行习总书记“节水优先”治水思想、率先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的示范地区。

2.牢牢把握空间均衡,强化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

浙江是个资源小省,也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城镇化进程加快,20年间城市面积已扩大了四倍左右。到2013年,全省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64%。同时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水域面积明显减少,人与水争地、人与生态争水、水于人为殃的现象不断发生,人水矛盾日趋尖锐,严重破坏了人水和谐。新时期,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在不断推进具有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与浙江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浙江“新四化”道路实践过程中,必须要牢牢把握空间均衡概念,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治理,推动建立浙江水资源督察制度,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切实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积极开展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水环境监测网络。要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建设,强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超载区域研究实行限制性措施。

为探索实践“空间均衡”治水思想,根据流域特点可选择浙南的瓯江流域,侧重开展“空间均衡”治水典型试点。瓯江流域为浙江省第二大流域,流域地形概貌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大部分为山区,中上游平原属河谷盘地平原,河口属滨海平原。瓯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是瓯江流域区域发展的纵轴,河流沿岸是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瓯江流域治理规划总体格局是“一走廊”与“一廊道”,即瓯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既是一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走廊,又是区域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廊道。流域上中游的丽水市为浙西南丘陵山区“绿色屏障”,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但水资源富裕;位于下游河口的温州市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也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达但水资源相对紧缺。根据瓯江流域特性与区域特点,在该流域与区域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中要牢牢把握“空间均衡”理念,强化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将瓯江流域打造成践行习总书记“空间均衡”治水思想,努力建成区域均衡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典范。

3.更加注重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各要素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历来是江南水乡、鱼米之乡。浙江虽是个面积小省与资源小省,却是个生态大省,生态资源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全省地形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山水林田湖俱有,更要统筹山水林田湖各要素,更加注重系统治水。要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要强化省域主体功能区划、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与河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家园”“海绵城市”。

要加快构建全省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以全省流域区域为单元,以河道、渠道、隧道、管道(输供水)等为载体,以水库湖泊为调蓄中枢,建设连通工程和控制性枢纽工程,完善配套,着力构建“河库相连、水系连通,格局合理、生态健康,引排得当、引调适宜,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为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水环境自净能力和水生态修复能力。要加强水土保持和坡耕地治理,积极开展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生态自然修复和预防保护,有序推动河湖休养生息。要强化地下水保护与超采区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为探索实践“系统治理”治水思想,根据流域特点可选择浙中的钱塘江流域,侧重开展“系统治理”治水典型试点。钱塘江流域是浙江的第一大流域,也是浙江的母亲河。流域上中游为钱塘江源头地区与浙中城市群,下游河口地区是浙江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钱塘江流域地形概貌为“七分半山二分田半分水”,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水资源、湿地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上游兰江源头将打造国家东部公园,现有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国家风景区,新安江源头是闻名中外的千岛湖国家风景区,中下游三江两岸是杭州市正在精心打造的黄金生态旅游线,富春江又是闻名天下的富春山居图创作原地。整个钱塘江流域拥有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国家级风景区、十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十四个省级森林公园。由此可见,钱塘江流域拥有丰富多样的山水林田湖资源,具备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最好条件。因此,今后在钱塘江流域要更加注重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各要素,努力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将钱塘江流域打造成践行习总书记“系统治理”治水思想,建成流域“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协调发展的样板。

4.更好坚持两手发力,深化水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浙江是中国的民营经济大省与市场大省,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走市场化道路最彻底的省份之一。 “浙江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要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把水治理纳入全省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该监管的要管严管好,该放手市场的要坚决放权放好。要花更多功夫、下更大气力研究和推进制度建设,特别是要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健全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快推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以及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要积极稳妥推进水资源确权登记,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积极培育浙江水市场。

周围也有很多女性作家和记者、编辑朋友,她们身为母亲,却因工作繁忙而根本无暇去为孩子挑选书(也或许是觉得没这个必要),但她们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是阅读高手,这些孩子从小就看到母亲孜孜阅读的背影以及母亲书房里那些丰富的书籍。这样的孩子,想不爱上阅读都难,而且母亲不会动辄就训斥他这本书不许读那本书不许看,或者逼迫他去读一本所谓的好书。这些孩子往往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能给母亲推荐自己中意的私人藏书,我觉得具有这种阅读能力的孩子,才真是了不起!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阅读品位及独立的思考。

目前,浙江省被列为全国水利改革试点省,重点开展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两项改革。宁波、绍兴两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宁波、湖州两市入选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当前,浙江省政府正在实施“企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政府权力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全省网上政务大厅”等“三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打造“办事最快”政府。水利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也在紧锣密鼓地部署水利发展改革与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与水利部指导下,浙江水利更要坚持 “两手发力”,进一步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将浙江打造成践行习总书记 “两手发力”治水思想、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与全国水利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先锋。

二、要以全面推进“五水共治”为抓手,建设美丽水乡

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提出举全省之力全面实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五水共治”工作,打造美丽水乡,建设美丽浙江,共建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并结合浙江省情水情特点,提出“政企联动、两手发力,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城乡一体、空间均衡,五水共治、系统治理”的新思路。

1.防洪水,推进江河湖库治理,实现城乡安澜

防洪工作,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推进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系统治理,协调解决流域与区域洪水灾害问题。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上蓄、中防、下排”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加快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流域、区域整体防洪排涝能力。

按照“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全面改观、七年实现质变”的总体要求,重点推进“强库、固堤、扩排”等三类工程建设,强化流域统筹、疏堵并举,化洪为利。主要对策措施是:

一是实施强库工程。建设南岸、钱江源等11座防洪水库,总库容8.21亿m3,防洪库容2.61亿m3,提高钱塘江上游、好溪、楠溪江等干流的防洪能力。确保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00座,将水库年病险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

二是实施固堤工程。新建加固海塘河堤3500km,其中海塘200km、干堤1000km、中小河流堤防2 300 km,整治圩区 280万亩(15亩=1hm2,下同),高标准海塘配套完善,七大流域干流及中小河流重要河段基本达到规划标准。

三是实施扩排工程。新增扩大外排口门30个,口门宽度增加20%,拓浚排洪河道2 000 km;新增外排泵站33座,增加向外海及河口的强排能力2 000 m3/s。浙江沿海滨湖主要平原排洪能力进一步增强。

2.排涝水,开展江河平原治涝,实现内涝无忧

排涝工作,要紧密结合防洪开展治涝工作,重点开展“强库堤、疏通道、攻强排”,着力消除易淹易涝片区。新开、拓浚沿海滨湖平原区域排洪河道,加强外排口门和泵站建设,进一步提高向海、江、湖排洪能力。

实施“固河堤、疏河道、新开河、畅管网、除涝点、强设施”六大工程。到2017年,基本消除易淹易涝片区和影响城市正常生活秩序的严重灾害现象,城市新区建设确保不发生新的内涝;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7年时间基本建成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主要对策措施:一要“强库堤”。主要是加强现有水库除险加固,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平原水库,提升洪涝调蓄能力;按照实际需求合理加固堤防,提高基本设防能力,形成对重点易涝区域、重要基础设施等的有效保护。“排涝水”方面的“强库堤”工作要跟“防洪水”方面的“强库、固堤”工作紧密结合。二要“疏通道”。主要是打堵道、开新道、疏河道、畅管道,即打通断头河,开辟新河道,合理恢复已填埋河道,清理疏浚河床,提高排水管网建设、养护和清疏标准,提高削峰调蓄和行洪排涝能力。全省规划新建扩大排洪口门31个、新增扩大宽度633 m,拓浚排洪河道2 253 km,增加自排能力7 842 m3/s。三要 “攻强排”。关键是强设施、除涝点。在加强河道自排、绿地蓄排能力的基础上,要下定决心集中力量使应急强排能力有一个大提升。按照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应急排涝能力不低于100 m3/h的标准,足量配备强排设备,加强应急强排项目建设。加强现有强排设施检修维护,充分发挥运行效率;规划全省新增外排泵站36座,增加向外海及河口的强排能力2 555 m3/s。

3.保供水,开展开源引调建设,润泽城乡万户

保障供水,要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治理,使水资源承载能力切实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战略布局,合理开发、调配水资源,切实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饮用水水源保障项目建设和供水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水源安全保障和农业灌溉保证率。

遵循“开源节流并重、量质同步提升”原则,重点推进“开源、引调、提升”等三类工程建设,保障饮水之源,提升饮水质量,让全省更多的人更快地喝上安全高质的饮用水。

主要对策措施:一是实施开源工程。加强流域上游源头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新建水源水库,提高原水供给能力。建设浙东钦寸、台州朱溪等68座供水水库,总库容12.89亿m3、年供水量12.21亿m3,重点提高宁波、台州等沿海地区和缙云、磐安等江河源头县城及主要城镇供水水源保障能力。二是实施引调工程。新建引调水工程,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重点实施建设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嘉兴市太湖取水、舟山大陆引水三期等30项引调水工程,建设引水隧洞(原水干管)1 260 km,年供水量43.0亿m3,重点改善杭州、嘉兴等城市饮用水品质,提高浙东、浙中水资源配置能力。三是实施提升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提升工程,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开展水库水源地保护,改善饮用水品质。全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节水灌溉提升工程,改善467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00万亩(20万 hm2),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40 万亩(9.33 万 hm2),全省 灌 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治理水库水源地121处。

4.治污水,开展水乡环境整治,打造美丽水乡

治污工作,要在环保部门开展截污纳污治污工作之外,水利部门加快构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提升水环境自净能力和水生态修复能力;积极开展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自然修复和预防保护,有序推动河湖休养生息;积极开展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对水生态、水环境超载区域研究实行限制性措施,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水环境监测网络。

治污水,主要抓好“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工作。水利部门要继续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大河湖水系连通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开展河道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平原淤积河道清淤工作,建立河道淤积情况监测和清淤长效机制。到2017年,新增河道整治8 000 km,治理中小河流1 000 km,其中列入国家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试点规划的21个县(市、区)、200个乡镇、2 600个村的农村河道整治全面完成,平原河网全面清淤一遍,农村区域水环境显著改善。全面清除河道内堆积的废弃物,恢复河道功能。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全面取缔非法采砂行为,修订县(市、区)河道采砂管理规划,对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和重要水生态功能的河道全部实行禁采。建立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到2014年年底,全省河道保洁基本实现全覆盖。

5.抓节水,促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转型升级

抓节水工作,要坚持“节”字为先,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在住建部门开展的城乡节水工作之外,水利部门要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推进大分质供水,节约优质水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减少渗漏、再生利用、雨水示范、改装器具”四大工程,要重点改装器具、减少漏损、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示范,合理利用水资源。水利部门要强化水资源和水域保护,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强化“节水即减污”理念,严格执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因水制宜、量水而行,把“发展水为先”的认识提高到“发展水为限”,倡导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生产,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杭州市结合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开展大分质供水研究,先探索研究生活与工业的大分质供水,待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探索生活方面的小分质供水,节约有限而宝贵的优质水资源。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化市、县(市、区)创建活动,到2015年,全省1/3的县(市、区)基本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到2020年,全省2/3的市、县(市、区)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节水型社会建设基本形成。

[1]水利部.水利部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重要讲话精神[R].2014.

[2]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五水共治”防洪水实施方案[R].2014.

[3]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五水共治”保供水实施方案[R].2014.

[4]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基本水情和水利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R].2014.

猜你喜欢
供水节水流域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压油沟小流域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沙颍河流域管理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