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水资源的约束力“硬”起来

2014-01-29 11:06
中国水利 2014年11期
关键词:红黄蓝约束力缺水

◇ 纪 平

近期,关于北京市将逐渐转出部分非首都功能、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之路成为广泛热议的话题。作此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人口不断涌入、功能持续增加的当下,北京的空气和水,实在是承受不起了。今年5月,北京已经开始实施居民用水阶梯水价。

缺水的何止是北京?目前,我国400多座缺水城市中,有110座严重缺水,重度缺水的省份有16个之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水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看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实则承受力有限,危机四伏。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的国情和水情,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守住“三条红线”,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水资源,而守住“红线”必须从规划阶段强化水资源约束。但是在以往的规划制定中,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往往没认识到水是生态要素,水资源有不可逆的物理极限,很多地方“以需定供”,只考虑发展,不考虑水约束。一旦超出水资源承载力范围,缺水、水污染以及由此引发的地下水超采、地质沉降、饮水安全等问题将逐一爆发。

规划缺失水路,发展丧失出路。正确、科学的地区或项目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以供定需”配置水资源,摒弃粗放开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这方面,不少地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比如泉州市按照“水资源红黄蓝分区规划”,实施取水红黄蓝不同等级管理,有效管理和控制地下水开采;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把水资源作为项目实施的控制条件和前置条件,严格按照水资源论证结果选择项目区,实行“一票否决”制;北京市最近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原则,把水作为确定人口规模和首都发展的根本性要素……把水资源作为发展的刚性约束,“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这些着眼长远的做法应该大力提倡。

当前,尽管“三条红线”强化考核改变了一些地方领导的政绩观,水资源因素不再被习惯性忽略,但还远远不够。如何运用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让规划制定必须考虑水资源承载力,让水资源论证在建设项目中不可或缺,让水利部门在地方规划与发展中掌握更多“话语权”,这才是让水资源约束力从无形变有形,并最终“硬”起来的关键。对那些超出水资源承载力,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不符合国家及行业用水标准的项目,要敢于说“不”。

实践一再证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套路解决不了水问题。治水思路的转变,要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向主动保护转变。只有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把握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均衡的原则,让水资源的约束力“硬”起来,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才能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猜你喜欢
红黄蓝约束力缺水
神奇红黄蓝 滴染变变变
缺水山区推广旱地栽种杂交水稻喜获丰收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为什么交通灯是红黄蓝三种颜色?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一些思考
浅析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的约束力
在棒球教学中对学生约束力的培养探微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实施指南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法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