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城市洪涝灾害特点分析及对策

2014-01-30 18:44陈静
治淮 2014年1期
关键词:城市防洪市区连云港市

陈静

连云港市城市洪涝灾害特点分析及对策

陈静

一、城市水系基本情况

连云港市地处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最下游,存在上游水系河道坡降大、源短流急、洪水来得快、峰高量大且集中、预报期短等特点。市区地势低洼,一般高程在2~3m左右,一遇暴雨,上游洪水基本上10多个小时就到达境内。城市受上游行洪、区域山洪、城市内涝、外海风暴潮综合影响,历史上洪涝、旱、台风灾害频繁。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直接影响城市防洪安全的主要水库、河流,西有石梁河、安峰山、房山等大中型水库;北有新沭河等流域性行洪河道;南有善后河中有蔷薇河等区域排洪河道;东有黄海的潮汐顶托影响和海洋风暴潮的威胁,形成上有大型水库居高临下,下有风暴潮袭击,左右有流域性、区域性行洪河道,内有云台山、锦屏山山洪下泄威胁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掀起新中国第三次治水高潮以来,经不懈治水,连云港市已拥有国有水利固定资产150多亿元,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各类水利工程,拥有全国单站容量最大的强排泵站——临洪东站、江苏省最大的水库——石梁河水库,有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133座,流域性河道2条、区域性、地方性骨干河道60余条,大中型涵闸66座,大中型排灌站16座,建有一线海堤141km等。其中城市内的骨干排涝河流有西盐河、大浦河、大浦副河、东盐河、排淡河、玉带河、烧香河等,有沿海海堤50.42km,大中型涵闸13座,大中型泵站5座,小型水库18座,小型涵闸若干等。初步形成防洪保安、排涝降渍、挡潮御卤、灌溉供水、生态防护五大水利工程体系。

二、城市洪涝灾害特点及成因

沿境内云台山脉淤积平原而建的城区三面高水合围,一面临海,极易遭受洪涝灾害和海洋风暴潮袭击。根据多年的灾害情况分析,主要成因和特点是:

1.客水压境,洪灾威胁

新中国初期由山东和江苏两省分别实施的“导沭整沂”、“导沂整沭”工程,使沂沭泗7.8万km2流域的洪水通过新沂河、新沭河在连云港市入海,解决了黄河夺淮后苏北鲁南地区水系紊乱的矛盾,但使连云港市成为“洪水走廊”。近期实施的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工程,使从市区过境的新沭河50年一遇泄量扩大到6400m3/s,加上流经市区的区域性排洪河道蔷薇河的影响,每遇客水过境,极易形成洪灾,给城市防洪造成很大威胁。

2.因洪、因潮致涝

新沭河、蔷薇河行洪水位和海洋高潮水位均高于市区河道水位2~5m。每当客水过境或遇高潮袭击,内河排水严重受阻,失去排水出路而形成涝灾。

3.暴雨成灾,山洪暴发

连云港市是南北气候过渡带,易受台风倒槽影响,形成暴雨和大暴雨,且主城区山区面积达180多km2,有18座小型水库和众多塘坝,遇大暴雨或局部短历时特大暴雨,极易引起山洪暴发,造成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同时对水库塘坝的安全形成威胁。

新中国成立后连云港市区曾有五次大的洪涝灾害。1970年7月下旬,沂、沭河中下游地区平均降雨270mm,新沭河行洪3500 m3/s以上,蔷薇河市区段水位迅速上涨到5.34m,造成蔷薇河漫堤4200m,决口14处,决口总宽度350m,城区漫水深度1.0~1.5m,造成4人死亡。1974年8月中旬,受12号台风倒槽影响,沂沭泗普降暴雨300mm,蔷薇河流域同期三日降雨量293mm,石梁河水库泄洪3490 m3/s,新沭河行洪3700 m3/s以上,蔷薇河市区段水位迅速上升到5.93m,上游决口,使东海县遭受巨大损失,市区也因洪致涝造成倒房1300间,2000亩菜田受淹。1985年9月1日,东部城区日降雨量达591.1mm,山洪暴发,铁路、码头、农田受淹,死伤各4人。2000年8月30日及其后的连续降雨,灌南县长茂镇日降雨812mm,市区日降雨228.8m,同期的新沭河行洪水位达6.55m,蔷薇河临洪闸水位5.87m,城区严重积水,虽采取多种强排措施,但0.8~1m深积水仍滞留7d之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2003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受连阴雨及突发性特大暴雨、飓风、冰雹天气影响,市区平均降水量843.9mm,比多年同期偏多74.1%,加之新沭河、蔷薇河长时间行洪,市区受灾严重,受灾人口4.2万,成灾人口2.7万,倒塌房屋12间。2012年7月8~10日连云港市部分地区遭遇了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达211.4mm,市区降雨量307.9mm,最大实测点雨量高达440.6mm,达到了百年一遇。由于措施得力,至11日下午,市区主要河道水位已全部降至正常控制水位,市区积水严重地段积水全部排除。

三、城市防洪现状和存在问题

1.城市防洪现状

流域河道新沭河和区域河道蔷薇河、善后河河堤及海堤构成连云港市城区防洪防潮的安全屏障,城区的大浦河、排淡河、烧香河构成向外排水的骨干水系。2000年“8·30大水”后,实施了大浦抽水站工程,同时对大浦河进行调尾疏浚,现已基本完成。拓宽疏浚了大浦河、大浦副河、东盐河三条主要排水河道;兴建了大浦闸、大浦副闸、龙尾节制闸、烧香河北闸,加固新浦闸等配套工程;新建了连云新区新城闸、开泰闸、西墅闸,现已基本完成,解决了市区部分河道泄水不畅、排涝出路不足等问题。新沂河、新沭河50年一遇整治已经完成,大浦二站、东站自排闸等工程已经实施,这些工程的实施对连云港市防洪标准的提高起了重大作用。市区及上游东海县的53座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提高市区综合抗灾能力。

2.城市防洪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实施的城市防洪工程对市区的防洪形势虽有所改善,但现状的新沭河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蔷薇河市区段河堤只有20年一遇标准,善后河只有不足10年一遇标准,海堤通过达标建设达到50年一遇高潮位加十级风浪的防潮标准。城区河道现状则多数达不到5年一遇标准,大浦河调尾工程完成后达到20年一遇的排水标准。城区的云台山、锦屏山多为自然形成的排山洪沟壑,上冲下淤,水土流失严重,有时形成山体滑坡。部分老城区存在排涝设施配套不完善、标准低等问题,部分新城区存在水系调整尚未完成、原有排涝体系破坏等问题,城市防洪薄弱环节较多。东部城区的部分截洪沟淤积严重,影响排水,部分地区易涝。市区内的碱厂渣库、锦屏磷矿尾矿坝除险加固尚未完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海州、新浦部分老城区地面高程低,排水不畅。科教创业园区排洪沟尚未全面完成,排水不畅。临港产业区、连云新城、徐圩新区部分河道水系调整尚未全面完成,部分入海河道排水不畅,易形成内涝。这些与城市防洪达到100年一遇,城区河道排水和山区排洪、截洪沟达到20年一遇标准的要求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非工程措施方面,虽然在城市周边的大中型水库和防洪河道上初步建立起以市防办为中心的雨情、水情自动测报网站系统及通过X25线与省联网,改善了城市的防洪调度条件,但仍存在着自动测报站覆盖面不广及市防汛决策系统与六区未联网等问题,难以满足防洪决策需要。

四、防洪减灾对策

1.要坚持以规划指导建设

《连云港市城市防洪规划》较系统地分析了外洪内涝、海潮、山洪等对市区防洪的影响及相互关系,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防洪标准划分排水区,按照防外洪100年一遇,内部排水20年一遇的规划目标,合理安排工程布局。

2.加快防洪工程建设

要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按100年一遇的标准先行完成市区段行洪河道堤防建设,构筑城市防洪屏障;按20年一遇排水标准尽快全部完成大浦河调尾工程,整治内部排水河道。

3.加强防汛应急队伍建设

进一步拓展防汛抗旱抢险队伍网络体系,增强城区抢险救灾能力。一是加强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在原有新浦区、海州区和连云区3支防汛抗旱抢险队的基础上,进一步督促开发区、徐圩、云台山景区及部分重点乡镇尽快成立防汛防旱应急队伍,增强城区防汛抢险专业能力。二是加强城区抗洪减灾应急突击力量建设。依托城市管理监察支队,利用连云港机动抢险队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合作组建一支反应迅速、突击力强、精通业务的城区抗洪减灾应急突击队,应对城市突发的重大防洪排涝险情。三是加强城区重点企事业、大中型企业及街道办事处防汛抢险应急队伍建设。拓展防洪抗旱抢险队伍网络体系,要求城区重点企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及街道办事处均要建立防汛抢险应急队伍,以应对城市面上的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增强群众自救、企业自保能力。

4.提高防汛应急管理水平

加快防汛指挥系统应急系统建设,继续做好已建系统的全面整合和完善,加强全市水雨情遥测系统建设和维护,为实施决策和指挥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培训和演练,加强应急抢险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加强防办能力建设,提升防汛应急管理水平。

5.加大投入,和谐发展

要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求防洪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城市防洪与生态修复、水环境整治结合起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打造美丽的城市水环境■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 222004)

(专栏编辑:王 适)

猜你喜欢
城市防洪市区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研究
《莲年有鱼》
学习母鸡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关于江都区城市河道张纲河北段治理工程挡土墙设计的探讨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穿越郑州城区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案
城市防洪标准与防洪体系探究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