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2014-01-30 18:44肖琳琳
治淮 2014年1期
关键词:经济合同行政事业单位

肖琳琳

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肖琳琳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主体的变换,内部控制的涵义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内部控制的要素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几个方面。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单位都在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但是,部分单位仍存在内控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际执行不到位、监督走过场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控意识相对薄弱

有的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简单地将财政部门的预算控制、单位制度等同于内部控制,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甚至将其视为开展工作的束缚。

2.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的单位内控制度并未随之进行完善,内容及相关要求已经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如对于国有资产的处置,存在私自变卖现象;对于票据的管理,还存在私自购买、印制票据现象等等,这些都容易滋生腐败,制约单位的发展。

3.资产管理有待加强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有的单位存在未按规定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4.合同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有些单位的合同管理还存在漏洞,如未指定部门对其进行专门管理;个人未经单位同意,私自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合同管理不规范,不按规定编号,合同内容未经审核,不符合要求等一系列问题,这可能给单位带来经济风险和损失。

5.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制度的强有力执行,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机制。但是,有的单位监督体制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从而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以致有些人利用虚假发票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甚至发生贪污挪用国家资金等违法行为。

6.预算控制不够到位

单位在编报预算时,存在虚报人员及项目信息,套取财政资金,同时瞒报漏报非税收入等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又存在虚列支出,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津贴奖金,改变专项经费用途,挪用专项资金等诸多违法违规行为,损害国家利益。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风险,才能保障单位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1.增强内控意识

首先要明确职能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规定,单位领导班子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是单位内控制度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单位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学习,可以针对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研讨班,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控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控意识和内控环境。

2.完善规章制度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成效,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这就需要单位适应时代的发展,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以及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单位自身实际,不断完善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内控制度能不断适应单位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如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单位在执行有关制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可以对单位的物资采购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进行不断完善。

3.加强资产管理

建立健全符合规章制度和单位实际情况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强化检查和绩效考核,加强对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的控制。对于货币资产,应该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向会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对于实物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等,都应当建立相应的物资保管、领用审批、登记记录、盘点清查等专项制度,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防止物资被盗、过期变质、毁损和流失。

4.规范合同管理

第一,应当指定经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经济合同实施统一规范管理。第二,应当建立与经济合同相关的授权批准制度,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严禁违反相关规定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第三,应当加强经济合同订立控制。合同订立前,单位应当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情况等有关内容,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单位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第四,应当加强经济合同履行控制。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对方或单位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按时履行的,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汇报。第五,应当加强经济合同登记控制。合同签订后应及时交存单位管理部门备案,并应按照制度要求,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编号和归档。

5.健全监督机制

首先利用好外部监督,按照上级部门要求,随时接受相关审计部门的检查,根据其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并据以完善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要强化内部监督,单位职能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形成内控制度的评价体系,并与各个部门的考核等实际利益挂钩,督促内控制度能发挥效用,落到实处。

6.强化预算控制

单位应该针对预算编制及执行中存在的风险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决算编报、绩效评价等内部预算管理工作机制。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编制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科学规范、编制及时、数据准确。预算的执行应当建立适时分析机制,财会部门定期核对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报告和已掌握的动态信息,确认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完成情况,予以通报并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建立健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绩效评价指标,明确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加强成本核算,通过开展支出绩效评价考核,控制成本费用支出,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223200)

猜你喜欢
经济合同行政事业单位
建筑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分析
行政学人
现代钢铁企业经济合同审计探索与实践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