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示范项目建设

2014-01-31 06:00吕跃进
中国水利 2014年15期
关键词:永康市节水水资源

吕跃进

(浙江省永康市水务局,321300,永康)

永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的低山丘陵地区,由于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水质型、资源型和工程型缺水的状况并存,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以来,永康市按照水利部、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永康市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结合“五水共治”要求,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稳步推进示范项目,水资源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基础支撑体系

1.建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办、市府办以及21个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水务局设立了日常事务工作办公室,抽调了5名专职人员负责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

2.完善水务管理体制

全面实施了新一轮水务体制改革。出台了《永康市水务体制改革方案》,对水务局原下属18个事业单位进行重新撤并设置,新设立了饮用水服务管理站、饮用水检测中心及4个流域管理所,确定事业编制187名。

3.建立村级水务员管理体系

制定实施《永康市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方案》《永康市农村水利设施管护人员考核办法》,组建720名的农村水务员队伍,使全市各村都拥有一名村级水务员。

4.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制订实施 《永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意见》《永康市节水型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创建指导意见》等5个规范性文件。

二、实施用水总量控制,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

1.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根据永康用水总量2.2647亿m3的控制要求,市发改、环保部门对未按规定进行水资源论证、未取得取水许可的建设项目不予立项和批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区域,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区域,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列入淘汰目录,或产品不符合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的取水项目,不予批准。同时,加强地下取水管理,严格地下水取水审批,封填废弃机井230口。

2.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

2013年12月,永康市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水务信息系统(一期)通过初验,第二期项目正在实施中。将水务自动监测雨量点48个、水位点30个等监控信息进行整合;年地下水取水量2万m3以上的在线监测率达到67%,环保部门对71家重点户实现了用水量和排污量的实时监控。

3.加快供水保障能力建设

为解决永康市城乡供水备用水源和水量不足问题,积极实施北部水库联网与境外引水工程。北部水库联网工程总投资8.2亿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2.78亿元。其中四大坑至洪塘坑4.67km的引输水隧洞工程完成33%,联网主管线长21km、直径1.20 m的双管线埋设工程的三个标段累计完成43.7%,四大坑续建工程累计完成56%。境外引水工程一期磐安引水2 000万m3,总投资9亿元工程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稳步推进中。2014年,为解决农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开工建设象珠、珠坑、洪塘坑、上黄等4座农村水厂扩建工程。

4.抓水源保护,促水质提升

试点期间,规划了总面积840亩(15 亩=1 hm2,下同),总投资 3 140 万元的杨溪生态湿地工程。2013年8月,完成投资1 040万元的一期240亩生态湿地工程并开展运行,通过湿地后的入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二期工程占地600亩,投资2 096万元,其中200亩已列入政府2014年度投资项目计划,在外永商对该项目捐款423万元,并已开工建设。同时,完成杨溪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9 120亩;成立了杨溪警务室,配备了6名警员及相关设备,开展日常巡查管理工作。

目前,全市7个规模饮用水水源地,已创建完成5个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2015年将完成2个。同时,按要求全部划定了一、二级水源保护区,统一制作和埋设了120多块反光警示标志牌;2013年以来,全市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已关停拆除大小畜禽养殖场(户)36家,关停铸造企业20多家;同时,成立了由环保、水务、公安及市属水库管理单位参与的饮用水联合执法中队,定期开展禁钓、禁泳、禁烧烤工作。据监测数据分析,各规模水厂水源地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2007—2011年,杨溪水库Ⅱ类水质比例为28%,2012—2013年,Ⅱ类水质占57%,水质有了明显好转。

5.加强基层供水服务能力建设

建立农村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为切实保障农村自来水的安全,永康市投资500多万元,在全省建立了首个农村饮用水服务中心,从2012年开始对7个规模水厂水源进行每月一次监测,对全市270多个单(联)村供水开展常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上门维护制水设施。

三、实施用水效率控制,提高节水减污水平

1.促进工业节水提效率

永康市将节水减污作为重要抓手,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技改投入。对改造先进节水工艺和设备,以及研发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项目,设备投资额20万元以上的,给予目录内设备15%的奖励,奖励最高可达150万元;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给予6万元奖励,对获得省绿色企业称号的给予10万元奖励。能诚集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纳米无磷工艺、中水回用、雨水利用等节水技术改造后,循环利用率超过95%,年节水1.2万m3以上,并实现零排放。截至2013年年底,已有近100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验收和清洁生产审核,每年节水80万m3,减少污水排放64万m3。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45%提高到49%,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从目前的37 m3降低到 32 m3。

2.夯实基础促进农业节水

永康市有效灌溉面积为26.2万亩,大小渠道3 000多km,其中,规模以上灌区渠道136km,27个灌区的支渠460km,全市田间支毛渠1 740km,渠道总防渗衬砌率达到78%;目前,已建成管道灌溉2.3万亩,喷灌8 850亩,微灌10 400亩,其中“唐先葡萄节水灌溉基地”示范项目5 000多亩;农技部门每年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13.5万亩。经测算,永康市的农田节水灌溉率已达到67%。

3.加强管网改造减漏损

近年,为切实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不断对城乡老旧供水设施和农村供水设施进行改造,总投资达8 000多万元。2013年基本完成城区镀锌管网改造,有效解决供水管网漏损率高、水压不足等问题,城市管网漏损率达到18%。同时,开展农村供水“一户一表”改造,截至2014年6月按计划完成177个村的改造任务。

四、实施纳污总量控制,提升水环境质量

1.严格项目准入,打击非法排污

永康市在加快推进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建立多部门协作的水环境保护预警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整治铸造产业,严格项目准入,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监管。积极推广防盗门企业无磷处理新工艺,提升金属表面精饰整合区污水集中处理站处理能力。同时,积极做好“永压铜业非常规水利用”“索福工贸节水减污”等工业节水减污示范项目,已实现年节水近10万m3,并已推广到30多家企业。2014年,根据“治污染”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环保、供电、安监、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专项执法行动,对7 000家企业进行检查,出动执法人员4 120人次,关停企业269家、非法砂场15个,刑拘20人。检查期间,对违法企业实施强制断电91家,立案69家,行政处罚总额215万元。另外,受理环境污染投诉2 289起,查处率100%。

一是严格落实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把好环境准入关,强化总量控制要求,否决相关项目5个;二是强化重点排污企业的在线监控巡查,切实防范企业雨天偷排行为;三是开展危废企业(电镀、化工、钢带、门业)大检查。要求各企业对自身固废实行规范管理、完善台账等整改,严厉打击非法转移、随意倾倒、非法填埋等违法行为;2013年完成2家企业刷卡排污总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建设任务,把在线排污监测点从63个提高到71个。

2.加快城乡截污纳管工程建设

近年,永康市建立了城、镇、村三级生活污水处理体系。2013年,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并投入试运行,日处理能力提升到8万t,排放标准从一级B提高到一级A标准,总投资为5 773万元,并开展三期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完成投资为1 700万元的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干馏炭化生产线建设并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 30 t,可以满足对全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要求。目前,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3%;为解决集镇污水处理厂“小而散”的问题,现已打破行政区域新建、扩建龙山(西溪)、象珠(唐先)、石柱(前仓)、芝英等4座镇联污处理厂;永康市在完成400多个村污水管网建设及其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已委托专业机构编制 《永康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施规划》,为进一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规范建设提供依据。

3.综合整治,提升水环境质量

根据“五水共治”要求,统一制作《永康市流域治水作战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图》等“六图一表”。全市成立了9个项目工作组,将具体任务按目标进度要求下达到各镇(街、区)、各部门。同时,按照《关于全面建立“河段长制”的实施意见》落实市、镇、村三级河长共551名,实现全市河道全覆盖。2014年,实施“河长督办单”制度,进一步把督办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已发出督办单33份,全部按时整改到位。

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河道保洁专职人员,根据每月考核结果,按以奖代补方式拨付保洁经费。全市落实河道保洁资金1 000万元。二是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综合整治,2013—2016年,将对371.9km河道、456座山塘进行综合整治,总投资为2.927亿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4 881万元,治理农村河道70km。三是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013—2015年间,将投资1.45亿元对永康江和南溪的23.69km河段进行综合治理。四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水稻“缓控释肥”“统防统治”技术27万亩,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4%。五是严格实施畜禽禁养制度,关停主要河道两侧500 m范围的337家畜禽养殖场。同时,完成“金竹降下村面源污染治理”“唐先畜禽粪便收集处理”等示范项目。六是在全省率先实行跨镇(街道、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按月发布机制,监测考核指标包括pH值、氟化物、氨氮、总磷4项,附加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市政府根据每月监测结果,对各镇(街道、区)开展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并予以通报批评。考核结果还将作为评价被考核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和相关领导干部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4.全面提升垃圾处理能力

试点期间,永康建成并运行日处理垃圾800 t的垃圾焚烧电厂,总投资为2.47亿元。为满足日最大处理能力要求,不仅将日产城乡垃圾,还将填埋场的部分陈年垃圾用于焚烧处理。同时,对城区的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通过粉碎后用于预制品材料和场地、道路平整填料等。

五、结 语

1.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永康市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试点进度不均衡,部分制度出台滞后,影响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试点工作考核机制有待加强,试点工作涉及部门多、任务难易、复杂程度不一,有待进一步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三是永康江出境水质达标率低等,仍须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四是中水回用率低。

2.下一步试点工作重点

2013年,永康市已列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2013—2017年),计划投入495亿资金,在全市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推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污染。目前,已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25项指标纳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实施方案,以期能够稳定有效地贯彻实施。

一是研究制订更加有效的政策,扶持“金属表面无磷处理”“中水回用”“再生水、雨水综合利用”等项目,以发挥示范项目的作用;二是通过 “多水源、多用户的优化配置”等方面研究,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三是继续加大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力度,2014年将完成城区及乡镇26个村的老旧供水设施的改造,将农村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22%;四是加快实施居民自来水阶梯水价制度,创建一批节水型示范机关、学校、企业、医院、居民小区;五是加快新建、扩建4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将全市的污水日处理能力从现在的9.5万t提高到22万t。

猜你喜欢
永康市节水水资源
水资源(部级优课)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胡志刚 典藏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