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流域防汛抗洪思考

2014-01-31 06:00李兴学李云鹤郭健玮查道满
中国水利 2014年15期
关键词:嫩江松花江干流

李兴学,贾 汀,李云鹤 ,郭健玮,查道满

(1.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100053,北京;2.安徽省水利厅,230022,合肥)

2013年汛期,嫩江、松花江发生了1998年以来最大的流域性洪水,黑龙江发生了1984年以来最大的流域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防总、松花江防总的组织指挥和有关部门、地区全力支持下,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军民共同努力,夺取了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流域防汛抗洪斗争全面胜利,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

一、汛情灾情特点

1.雨情

①降雨过程多,持续时间长。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流域5月10日就出现较强降雨,进入雨季时间较常年提前35天。5—9月累积降雨日数达99天,较常年偏多30天;先后发生35次降雨过程,比一般年份多16次。

②降雨总量大。6—9月,嫩江、松花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503 mm,较常年同期(402 mm)偏多 25%,列 1961年以来第3位;黑龙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436mm,较常年同期(313mm)偏多39%,为1961年以来最多。

③覆盖范围大。6—9月,松花江流域降雨量250、400 mm以上笼罩面积分别为50.6万、42.0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91%、77%;黑龙江干流及乌苏里江流域汛期降雨量250、40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分别为14.0万、9.7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79%、54%。

④局地暴雨多发。汛期多次发生局部短历时强降雨。黑龙江省欧根河、海伦河等支流最大日降雨量113~140 mm,为多年少见。吉林省安图县四道白河最大1小时降雨量135 mm,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东方红农场最大日雨量172mm,均创历史纪录。

2.汛情

①汛前来水多、水位高。受开江水位高和冬春降水多影响,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干流5月份来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4~6成,6月上旬河道水位比常年同期偏高1~3m。

②流域洪水并发。嫩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科洛河、甘河、讷谟尔河,第二松花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饮马河,松花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拉林河、呼兰河,黑龙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海拉尔河、根河、乌苏里江等58条河流发生了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

③洪水量级大。嫩江上游发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中下游发生10年一遇~20年一遇较大洪水;第二松花江上游发生超20年一遇大洪水;松花江干流发生10年一遇左右较大洪水。黑龙江上游发生了超10年一遇较大洪水;中游发生了超20年一遇的大洪水,下游发生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

④超保证超历史河段多。嫩江干流嫩江县江段超历史最高水位0.29 m;黑龙江干流中下游全线超保证水位,黑河市江段超历史最高水位2.44 m,抚远江段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1.55 m。黑龙江支流海拉尔河、盘古河、根河,松花江支流西北河等20多条河流发生超实测记录的特大洪水。

⑤高水位时间久,洪峰过程长。嫩江、松花江干流超警戒水位历时46天,黑龙江干流超警戒水位历时58天。松花江干流哈尔滨站洪峰水位119.49 m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黑龙江干流勤得利站洪峰水位48.65 m持续时间长达84小时,同江—抚远江段超历史最高洪水位历时长达30天。

⑥骨干水库来水多。嫩江尼尔基水库最大入库流量9 440 m3/s,最高库水位216.54 m,超过正常高水位(216.0 m)0.54 m,为 2005年建库以来最高库水位。第二松花江白山水库最大入库流量9 270 m3/s,丰满水库最大入库流量10700m3/s。

3.险情

①险情数量多。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堤防共发生9 154处险情,其中黑龙江干流堤防发生险情7 175处,占险情总数的78.4%;松花江、嫩江干流堤防分别发生险情1 889处、90处,占险情总数的20.6%、1.0%。

②险情类型多。险情包括管涌7902处、散浸860处、滑坡307处、裂缝5处、漫溢2处、决口3处、其他险情75处,管涌占险情总数的86%。

③防守压力大。嫩江、松花江、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干流超警河段长3400多km。黑龙江干流大部分堤防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有300多km堤防堤顶低于洪峰水位,防守战线长、压力大。

4.灾情

①受灾范围广。受灾人口774万人,受灾农作物面积290.7万hm2,倒塌房屋8.78万间,19人死亡。受灾人口和受灾农作物面积占流域人口、耕地面积的15%左右。

②经济损失重。洪涝直接经济损失达454.8亿元,为1998年以来最大。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县分别有86个、21个、7个。

③水利设施水毁严重。洪水损坏堤防1 859km、护岸940处、水库300座、水电站50座,冲毁塘坝98座,损坏水闸649座,损坏灌溉设施7 179处,水利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

④内涝灾害突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江河干支流沿江地区地势低平,排涝设施不完善,“关门淹”问题突出。受内涝及洪灾影响,农林牧渔业经济损失达290亿元,占直接经济损失的63.8%。

二、防汛抗洪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流域防汛抗洪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还亲赴灾区视察指导。国家防总提前部署,科学调度,强化指导,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多次主持会商,安排部署关键阶段、关键环节的抗洪抢险工作,并在抢险最为紧张的时期带领工作组赴一线指导。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自治区)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全力应对,解放军、武警部队全力支持。在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军民共同努力下,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各类水库无一垮坝,嫩江、松花江干流堤防和黑龙江干流重要城镇堤防无一决口,无一人因大江大河洪水死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1.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防总全力组织,三省(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赴一线组织指挥,动员有关部门和广大军民奋力抗灾,保障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2.密切监视,超前部署

国家防总密切监视汛情,根据汛情发展先后启动了防汛Ⅳ级、Ⅲ级、Ⅱ级应急响应,并派出4位部级领导赴前线指导;加密防汛会商,及时研判汛情形势,统筹协调工程调度,有针对性地部署防守抢险工作。松花江防总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强化骨干水库防洪调度,加强技术指导支持。三省(自治区)防指分别启动防汛Ⅰ级、Ⅱ级应急响应。

3.以人为本,强化避险

各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提前发布灾害预警,先后转移低洼地区、库区和河道内滩区、围堤、岛屿等危险地区群众66万多人。黑龙江省提前编制黑龙江干流可能决口堤防的洪水风险图,在堤防决口前组织受影响的4万多人安全转移;紧急抢筑了全长52km的萝北县二道防线、同江市同抚大堤二道防线和城区三道防线,保护了16.5万人的生命安全。吉林省在桦甸市红石镇特大山洪发生前组织1万多名群众转移,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员伤亡。

4.协调俄方,共同抗洪

黑龙江是中俄界河,2013年汛期,俄方境内结雅河、布列亚河等支流也发生大洪水,增加了下游防洪压力。水利部通过外交渠道,积极协调俄方通报水情汛情,尽可能减小结雅水库、布列亚水库下泄流量。俄方给予积极回应与配合,大大减轻了黑龙江干流防洪压力。

5.精心安排,科学调度

国家防总会同松花江防总和三省(自治区)防指,调度尼尔基、丰满、白山、察尔森、大伙房等大型水库拦蓄洪水60亿m3,降低嫩江、松花江干流洪峰水位1.0~1.5 m,将洪水控制在了河道堤防防洪标准以内,最大限度减轻了中下游防洪压力。其中尼尔基水库将超5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不足20年一遇,白山、丰满两座水库联合拦洪削峰将超2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不足5年一遇。

6.严密防守,全力抢险

三省(自治区)高峰期抢险人数达9.76万人,累计投入抢险人员320万人次,消耗防汛物资11亿多元。针对黑龙江干流很多堤防低于洪峰水位的严峻形势,黑龙江省紧急抢筑了320多km子堤,抗御了超标准洪水。针对堤防质量差、沙基沙堤多、洪水淘刷严重的不利情况,黑龙江省紧急调用彩条布、土工布和编织袋等,对750多km干流堤防进行了应急裹护,有力地控制了险情。针对嫩江月亮泡水库6号坝可能漫坝决口的重大险情,吉林省组织3 000多人,将12km长坝段全线加固加高2m,确保了12万多名群众的安全。

7.加强指导,多方支援

针对东北地区多年未发生大洪水,一些地方干部群众抗洪抢险经验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国家防总先后派出36个工作组、专家组赶赴一线指导,直到退至警戒水位后才全部撤回。国家防总商财政部安排三省(自治区)特大防汛经费5.67亿元;从全国19个中央物资储备仓库和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7家生产企业,向三省(自治区)紧急调运了价值1.08亿元的抗洪抢险物资。

8.团结协作,合力抗灾

国家防总充分发挥决策指挥调度和组织协调作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家防总成员单位主动承担防汛抗灾任务。在抗洪抢险的最艰难时刻,解放军、武警部队31位将军带领2.5万名官兵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前线一线,累计解救、转移、安置群众17.1万人,加固堤坝850km,封堵渗漏、管涌2 500余处,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三、主要经验和启示

1.坚强领导是防汛抗洪的强大组织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统筹部署,强化领导,为夺取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国家防总强化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科学有序调度;三省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抗洪抢险救灾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主要领导主持研究重大决策,深入一线督导检查,现场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其他领导同志分工抓好各项措施协调落实;灾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抗洪抢险责任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军民的积极性,应对及时,组织有序,保障有力,牢牢把握了抗洪抢险救灾的主动权。

2.扎实的防汛准备是防汛抗洪的前提条件

2012年年底,国务院批复了《松花江防御洪水方案》,明确了流域防御洪水的主要原则、目标任务、洪水安排和责任权限,为骨干工程调度和防汛抗洪工作提供了依据。2013年4月,汪洋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家防总第一次全体会议,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汛前国家防总通报了松花江流域重要防洪工程行政责任人名单,并进行了全面的防汛抗旱检查。流域三省(自治区)按照防大汛、抗大洪的要求,修订完善预案方案,补充防汛物资,组织抢险队伍培训演练,认真做好各项防汛准备。扎实有效的防汛准备工作,为2013年防汛抗洪创造了有利条件。

3.以人为本是防汛抗洪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

各级各有关部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发布洪水预警,全面排查危险地区群众,提前转移受洪水威胁人员,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灾区各级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安置和救济工作力度,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针对房屋损毁多、洪水时间长的实际困难,黑龙江省强化受灾群众集中安置与投亲靠友安置,全力推进房屋修缮重建,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帮助群众尽快返迁。由于“以人为本”始终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大江大河洪水未造成一人死亡,灾区社会和谐稳定。

4.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是防汛抗洪的基础支撑

2013年嫩江、松花江干流堤防没有发生重大险情,这主要得益于’98大水后的江河治理建设。1998年松花江大洪水后,国务院批转了水利部《关于加强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批复了《松花江流域防洪规划》,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资金开展防洪工程建设,在嫩江干流建成了尼尔基水库,对嫩江、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干流堤防进行了应急加固建设,并开展了胖头泡、月亮泡蓄滞洪区应急建设,从而基本建成了由骨干水库、蓄滞洪区和干支流堤防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为2013年防汛抗洪和防灾减灾奠定了坚实的工程基础。2013年嫩江、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干流堤防共出现1 979处一般险情,与1998年大洪水期间发生5 789处险情、581处重大险情、5处决口形成鲜明对比,充分显示了’98大水后防洪工程建设的效益。

5.现代化决策支持系统是防汛抗洪的技术支撑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在2013年嫩江、松花江、黑龙江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流域水文信息20分钟即可报送到各级水文和防汛指挥部门,为水库调度决策赢得了宝贵时间,为人员转移、堤防防守、抗洪抢险提供了可靠依据;在防汛抗洪关键时期,国家防总、松花江防总、三省(自治区)防指利用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多次进行会商研究,保障了重大决策的时效性、科学性;2010年以来全面实施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提前预警转移,最大程度避免了人员伤亡。现代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6.充足的物资供给是防汛抗洪的重要保障

2013年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流域防守战线长、抢险任务重,仅编织袋就使用7400多万个,首尾相接可绕地球赤道一圈半;使用彩条布、土工布1200多万m2,足以平铺1700个足球场,物资消耗量之大、时间地点之集中十分罕见,对物资保障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国家防总充分发挥中央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的骨干作用,全力提供支援,在编织袋等部分品种库存物资调完后,还积极协调有关省区和生产企业紧急支持,累计向三省(自治区)调运了价值1.08亿元的防汛物资设备。三省(自治区)统筹调配中央调运和省内储备物资,并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应急采购,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有效保障了抗洪抢险物资急需,确保了抗洪抢险有序有效进行,确保了防洪安全。

四、暴露的主要问题

①大江大河治理滞后,防洪工程体系薄弱。黑龙江没有经过系统的规划和治理,防洪体系不健全,干流堤防防洪标准大部分不足20年一遇,沙基沙堤多且部分堤段不闭合。嫩江、松花江干流堤防有1/3没有达到规划标准,丰满、察尔森等骨干水库还存在病险问题,胖头泡、月亮泡蓄滞洪区建设明显滞后。

②大江大河阻水障碍多,抬高了河道行洪水位。由于阻水障碍多,2013年嫩江干流主要控制站同流量下的水位比规划设计值明显偏高,其中江桥江段高0.9m左右。嫩江、松花江干流堤距宽达数公里至十余公里,侵占河道种田修堤现象普遍,部分河段围堤侵占河道宽度近80%。虽然《松花江流域防洪规划》对河道清障工作进行了规划,但尚未全面实施。而且桥梁阻水问题比较严重,其中嫩江干流通让江段雍水近半米。

③抗洪抢险经验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多年未发生过大洪水,很多干部群众普遍缺乏抗洪抢险实战经验,抗洪抢险的技术力量不足。受此影响,部分地区对堤防发生大面积管涌渗水险情的严重性判断不清,一些抢险人员在处置管涌、散浸等险情时方法不对,一些堤段确定的设防水位不够科学准确。

④基础工作薄弱,难以满足防汛抗洪需求。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流域防汛基础工作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防汛抗洪工作。仍有重点城市缺乏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近年制定的一些调度方案、防洪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防汛物资储备普遍不足,抗洪抢险专业队伍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流域性大洪水抗洪抢险需求。

⑤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不高。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中小河流堤防防洪标准低,很多河段处于不设防状态;诺敏河、绰尔河等一些较大支流尚未建成骨干控制性工程,洪水调蓄能力不足。山洪灾害防治体系还不完善,防御能力仍显不足。2013年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因洪涝灾害死亡人员基本都是由局地强降雨引发中小河流洪水或山洪灾害造成的。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①全面开展大江大河治理。在全面完成2013年水毁防洪工程修复的基础上,加快三江治理工程建设,用3~5年时间完成治理工程任务。按照《松花江流域防洪规划》等确定的标准,对嫩江、第二松花江、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堤防进行全线达标建设,全面完成胖头泡、月亮泡蓄滞洪区建设,有序推进丰满水库重建和察尔森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从根本上提高流域综合防洪能力。

②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继续推进嫩江、松花江、黑龙江主要支流治理,抓紧实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建设和重点山洪沟工程治理,不断强化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防灾抗灾能力。充分利用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成果,落实灾害易发区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强化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全力避免因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③做好河道清障工作。严禁恢复2013年洪水冲毁的违章围堤,按照《松花江流域防洪规划》相关安排,抓紧落实松花江流域干流河道围堤的退人退耕和围堤清除工作;结合灾后重建和江河治理,将河道内居住人员搬迁至安全区域。严格执行涉河项目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侵占河道、私建滥建,确保河道行洪畅通和防洪安全。

④加强防汛抗洪抢险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组织机构建设,不断提高防办应急能力。按照抗大洪、抢大险的要求,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加强与当地驻军联系、沟通和协作,组织开展必要的抢险技能训练。增加防汛物资储备种类和规模,提高仓储、调运管理的规范化,保障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抗洪抢险物资需求。

⑤强化防汛抗洪基础工作。进一步制定完善松花江洪水调度方案、重要防洪工程调度方案、城市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和黑龙江干流洪水防御方案,修订完善各级防汛抗洪应急预案等,增强方案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水利部.中国’98大洪水[J].中国水利,1999(5).

[2]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抗洪减灾成效卓著 灾后建设有序推进[J].中国水利,2013(24).

[3]李代鑫,党连文,朱振家.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战略——《关于加强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论证概要[J].中国水利,2000(10).

猜你喜欢
嫩江松花江干流
松花江
长江干流岸带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推进嫩江市霍龙门镇社会全面振兴 做到“六个坚持”实施“六大战略”
百年嫩江
我家住在嫩江边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封冻
嫩江玛瑙红
松花江緑石硯
松花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