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1-31 12:29史利涛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5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制度

史利涛

(河南省临颖县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 河南临颍 462600)

1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制度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对环境进行监测是保护环境的最直接方式,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环境监测制度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 监测质量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但是,在一般的环境监测工作中,这一标准很难实现。具有环境监测工作能力并不代表具有较高的工作水平,因此,这种考核结果无法保证其精确性和代表性,说明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很多,但只有《环境监测管理方法》一部法律法规正在执行。国家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职责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规定,使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日益制度化。大多取用的是上级对下级部门的监测质量进行评估和政绩考核,同时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精密仪器的配合,对环境监测质量工作有进一步的提高。但这部法规的内容不够系统,没有标注具体的管理事项。对于当前的环境形势没有太大的实用性,环境监测质量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当前没有一部相对统一、系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环境监测制度,使得环境监测质量制度不够完善。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除国家检测局总站,环保部、水利部、一些大专院校及监测工程部门也开展过监测、调查研究活动,但标准和规范程度各不相同。现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还处于一个多管理、无法律、多部门的不同的管理规范之中,导致了国家检测关于环境监测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种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现象,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也不能为当前的环境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对环境保护领域也增加了力度,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常规监测、自动监测为基础其中包含技术装备、技术标准、技术人才在内的整体环境监测体系,但是由于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环境监测在硬件设施方面和技术方面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优势资源得不到有利利用,从而制约了环境监测这一领域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无论从监测方法的类别、数量,还是从监测方法的体系、技术平等方面,都与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工作中,其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政绩考核不明确、责任制未充分体现、数据审核不严密等。同时,我国环境监测的机构主要是政府部门,因其浓厚的社会背景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及结果也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增加了环境监测的数据和环境监测的结果的差距,直接影响了环境监测的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1.3 环境监测质量过程中人为因素

1.3.1 人员的认知能力不足

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人们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目前,就室内、室外环境监测工作比较而言,人们对室内进行的环境监测工作已经相当成熟,但室外的环境监测工作还没有得到有效进行。对于室外的环境监测工作主要表现在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尤其在那些不发达地区,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这些地区环保部门没有相应的监测仪器和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根本无法有效地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因此,在这种环保意识缺乏和人力、物力不足的情况下,环境监测工作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1.3.2 工作人员采样的样品质量没有保障

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当重要。如在收集样品时,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不添加保存剂,不能保证样品的稳定性或在采集样品时找不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就会对环境质量监测的准确性产生消极的影响,无法对治理方案提供有效地帮助。

2 对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制度现存问题的应对

加大环境监测制度的立法力度和能力建设,使环境监测工作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和重视。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环境监测制度的专属法律法规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完善环境监测制度,加快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研究和编制,使环境监测制度更加制度化,更加规范化,使各个部门的环境监测更具有真实性,从真正意义形成全国环境监测网络。

2.1 我国应该加强立法,提高环境监测的重要地位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环境问题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环境监测制度的问题。首先我们应尽快的建立系统的关于环境监测制度的法律法规,。在此前提下,颁布一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依据的环境监测的专属法律,完善环境监测制度,让环境监测的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都有法可依、有法可执。

2.2 建设完整的环境监测体制

环境监测工作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开展,需要一个完善的监测体系。一个完善、科学的监测体系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即能保证监测的质量,又能降低人力、物力的投入成本。

在工作中,要明确责任制,做到职责划分,加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考核及审查要对其工作及时地做出评价,规范职责与义务的统一;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加大对工作环节的帮助;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保证各个监测环节高标准、高效率的进行,以此提高工作质量。

准确定位环境监测机构的性质和工作标准,区别对待监督性监测和服务性监测。在现行的环境监测体制中,可以将新的环境监测体制中一些服务性监测转由社会环境监测力量承担,由环保部门监督其环境监测的服务质量。这样有利于环境保护部门集中主要精力做好环境保护监督执法工作,提高环保部门的监督执法力度;有利于明确环境监测部门的责任,形成高效的环保体系,有效地发挥各部门积极性和作用,保证环境监测体系的完整性、统一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更快更好地促进环境保护的发展。

2.3 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环境监测制度的完善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但一些监测站缺乏足够的专业从业人员和运行资金,无法高效率地开展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有相对的措施:

在人力方面,政府应该重点培养具有高技术素养的专业人员,为环境监测工作提高人力保障,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监测站的人员培养与待遇。

在物力方面,为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增加必需的设备仪器,并给予资金支持,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大程度地完善环境监测制度,使之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3 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是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可以说,离开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支持,整个环保工作都将陷入被动的僵局,因此当务之急一定要建设完善的环境监测制度。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相应的管理体系,为我国的环保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的环境监测制度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环境监测工作关系到环境问题,环境的恶化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环境监测也关系到我国的民生问题,我们要以改善民生问题为根本,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建设和完善环境监测的体系。

[1]李守春,于凤,陈国美.关于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国计量,2007,10.

[2]戴欢.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与对策探索[J].中国科技博览,2010.

[3]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

[4]罗孝高.关于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J].湖湘论坛,2004,(02).

[5]李迪斌.中国环境问题备忘录[J].瞭望,1988,(46).

[6]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教育,1995,(06).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监测制度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第33卷(2017)总目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