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低碳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

2014-01-31 12:29徐莉萍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5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环境污染噪声

徐莉萍

(焦作大学 河南焦作 454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机器设备的广泛应用,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党和政府也采取了各项措施来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如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党的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从而看出党和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提高,低碳环保生活逐步走向家庭,人们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这主要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吃穿用的东西注重天然无污染的东西,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低碳节约,减少能耗和浪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不可少。下面就几个方面进行尽一步分析:

1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环境问题的现状

自6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经济出现局势夺目的变化,GTP逐年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1)污水: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油污及有毒物质和垃圾大量地排入居民生活区。(2)空气:工业尾气、汽车尾气、家庭厨房油烟、杀虫剂、新塑料制品、冰箱的氟里昂和各种垃圾、水道的气体,混进空气中形成雾霾。(3)噪声:家庭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噪声(叫卖、鞭炮、商店音响等)在空中萦绕。(4)光:可见光、激光、红外光、紫外光等。随处可见 。(5)食品:添加剂、人造色素及农药等。这些污染问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理人类将会自食其果。

2 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相互克制与相互依存,曾近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克的、矛盾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的恶果,否则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空间,在经济增长成为各国重要宏观经济目标的条件下,这种观点一度成为破坏环境的正当理由。目前,人类经济发展所能够消耗的资源在减少,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发展。

传统观点是假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克的,当今我们把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基础上来考虑。可以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体系之内,将其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使经济主体能够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中受益,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一种自觉自利的活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优势,给予经济主体足够的激励,将环境问题内化到企业的决策过程中,成为其决策的变量,这样企业在做决策之前就会像考虑劳动力与资金成本一样,将对所采取的行动作为一个决策因素,或是将保护环境本身作为一种可赢利的事业加以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 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经济

首先,是国家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遏制对环境的破坏,加大执法力度,宣传和发动全员民众自觉增加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减少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比如:能走路绝不开车,节能减排。家用水可以重复应用,从而节约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国家要有环境污染治理的专项经费,加大专项经费的利用范围,不但要考虑到农村,更要考虑到边远少数名族地区,建立一套科学的治理污染变废为宝的系统工程。再次,各个企业在考虑生产的基础上自行把废物和废水进行再生产,力争把污染降到最低。如青田的一家企业名字叫丽水龙品生物有限公司,它就是把废的皮革和皮革边角料,通过科技攻关,提取出胶原蛋白纤维,变成了高级成衣原料。充分利用废物,从而提高了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考虑到保护环境这个重要因素,变废为宝是完全可以做到双赢的。

4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环保工作

通过这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两者都能兼顾的做法:

4.1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改变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意识。完善人口结构,提高教育水平,加大对人才资源的投资。

4.2 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和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时抓,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开发的双向发展。

4.3 发展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发展旅游业加大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实现变废为宝工程。

4.4 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大力宣传,使整个公民曾强自觉环保意识,养成低碳生活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4.5 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使破坏环境的行为无立足之处。

[1]李克欣,低碳城市建设的初步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09(7):16-17.

[2]杨萌.低碳与物业管理[J].中国物业管理,2010(1):47-49.

[3]本刊编辑部.低碳物业管理中的四类问题[J].中国物业管理,2010(7):25-26.

[4]郑长德.布莱克──肖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在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科 学,1999,(1).

[5]王树玉.环境法系列专题研究-第三辑.科学出版社,2008:173.

[6]李艳芳.环境权若干问题研究.法律科学,1994(6).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环境污染噪声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汽车制造企业噪声综合治理实践
保护环境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一种基于白噪声响应的随机载荷谱识别方法
汽车变速器啸叫噪声处治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