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2014-01-31 12:29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5期
关键词:水利水电水体水库

徐 江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00)

综合性大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是以发电、灌溉、防洪、供水等为目的。它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对国民生产和现代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必须注意到的是,水利水电也带来了不好的负面影响,比如它对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作用,主要有使气候环境,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要考虑到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影响。做好水利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评价工作,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是保证生态平衡的前提。

1 水利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影响水质

新修的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的不经过处理的随意排放,会污染地面水甚至是地下饮用水源,影响河道下游水质。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的影响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如砂石料、石灰块、水泥块等会有或多或少散失在施工工地周围;施工现场的粉煤灰、土石粉粒、石灰、水泥等粉状悬浮物部分在地表水作用下流失至土壤中,部分流入河流中,造成土壤和河水的污染;施工工地人员施工和生活产生的废水、生活垃圾如不及时处理也会对土壤和合流造成污染。修筑水利水电工程以后,水坝的拦截使得水流速度降低,水体在稳定环境下变得清澈,透光度增加有助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最终在没有生长限制的情况下大量生长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2 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大坝和水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水体的流态和水体温度来实现的。水电工程改变河道原有的流速、流量、水温、断面面积、天然径流量等水文水力学要素。水利水电对河流在横向、纵向及垂向上形成的阻隔效应使河流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切断了上下游、水陆间河流动植物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条件发生变化。水坝使水体的流态更加稳定,同时也截断了水体生物自由游动和营养物质输移通道的连续性,并在一定程度和局部内改变水流的温度。当水体生物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以后,生物造成生态环境包括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此外,河流的梯级开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更大,梯级开发将连续的水体截断成多段,把动水的水体环境完全变成了静水的生态环境使,原有水生生物面临生存危机。河流遭到拦截后原有的河道、河床、河口变化导致下游的湿地、沼泽、洪泛区等的萎缩。

1.3 泥沙淤积

新建的水库降低了水流的荷载能力,水流的运沙能力下降,容易在水库的稳定水体沉积形成底部的河床泥沙淤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使泥沙含量增加,如在桥墩施工中,挖坑排水,会使水质的含泥沙量增加;长久淤积的泥沙得不到清理将减少水库容水量,影响到水库效益的发挥;泥沙淤积还将影响大坝的稳定性,严重时还有可能发生大坝垮塌造成洪水泛滥,给下游两岸民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隐患。

1.4 地质灾害

水库在蓄水后水位会大幅度升高,原有的岸坡土体抗剪强度相对降低,塌方、山体滑坡容易发生。同时深水压力作用下引起地壳应力升高,水渗入地层中的断层,可导致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增加,巨大的水压增加了岩层中空隙水压力。目前,全球因建水库而诱发地震的例子约占世界已建水库的1‰。我国已有13例因为新建水库而引发的地震例,应加以注意。水库渗透泄漏对附近的水文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周边地区与地下水由于污水库或尾矿水库的渗漏而造成污染。

1.5 生态失衡

水电工程使下游洪泛平原的肥源减少导致大量土壤次生并沼泽化、潜育化和盐渍化;使得陆地植物的生长受到影响,进而造成田地丧失、森林损毁等生态恶果。水库区蓄水淹没了大量的土地与植被,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受到严重破坏。同时施工前线员工居住建设地造成了植被不同程度的破坏及带来了大量生活垃圾)另外,本地物种由于外来生物的进入,例如肆意捕食、竞争、疾病传播受到了威胁,让原来的生物群落的自然演替与多样性遭到破坏。作业区的干扰影响了动物原来的栖息地,使捕食的环境恶化而不得不迁移。水库蓄水“吞噬”了大片的森林。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新建城镇、道路等建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威胁多种生物的生存,甚至造成物种的灭绝。

2 防治措施

2.1 制度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要在对环境有影响的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规划之前,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实地调查、预测和评价,并制定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后的补救对策。首先,要进行区域性的气候环境状况调查并记录在案。比如当地的水文、气候、环境、水质、土壤、水生生物等进行调查。水利水电工程的选址要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并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进行广范围的预测与评估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影响)的方面的影响程度。从整体上评价拟建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各影响因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改变程度,并优选出合理可行的方案。最后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水电建设项目要重新进行进一步严格评估和审查,保证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2 建设施工措施

环保的施工方式和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的利于生态平衡的环保材料是水利水电施工的重要保证。在施工中,工程人员要加强监管,严格执行环保设施的建设及运行情况的检查,妥当的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尽量维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原状。预防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施边开挖边坡治理,保持水土,预防流失。对大坝、厂房、场内交通等建筑物开挖形成的边坡要做好支护措施。按照坝肩、岸坡、路堤要求利用挡墙、喷锚、砌石护坡或者草皮、混凝土框植草和种植攀援植物等措施对边坡进行植物防护等工程进行防护。在路面两侧采用常绿灌木形成绿篱,实现厂区、坝区实行路面的硬化。景观树不仅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还能够美化生态环境。此外,要做好尘、毒、噪音的治理,科学减排,合理排放建筑废碴、生活污水,降低工程施工队周边环境的污染。

2.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后期的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立影响监督测量机制与反馈机制,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对于环境隐患要及时上报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和解决措施。力争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工程完工后,要按照之前的土壤理化进行取草、灌、乔相结合的植物恢复措施。对砂石料、弃渣场、开采场、取土场、临时工程用地等非景观区域进行污染控制,避免污染蔓延和水土流失。确定适当的开发目标。不能盲目追求对水力资源100%的开发率,一般水力资源的开发率达到70%—80%即可。考虑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等社会稳定因素和耕地资源的环境因素。遇到易于影响生态环境,淹没农作物的河流要谨慎开发。

3 结语

总之,水利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诸多的,要做好必须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追求人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否则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受害还是人类自己。

[1]邹淑珍,吴志强,胡茂林,等.浅谈水利枢纽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23-11925.

[2]曹永强,倪广恒,胡和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2005,27(1):56-58.

[3]李玉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8):720.

猜你喜欢
水利水电水体水库
漳河有一水库群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湖南水利水电》2021年总目次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出山店水库
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测
农村水利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