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45例

2014-02-02 02:44温淑端石丽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补阳气虚血瘀

温淑端 石丽飞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中医院,广州 510000)

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45例

温淑端 石丽飞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中医院,广州 510000)

目的 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心功能II级、III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的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观察30天,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心功能、室性早搏、中医证候的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补阳还五汤;慢性心力衰竭;室性早搏

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搏出量减少导致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通常伴有肺循环和 (或)体循环的淤血,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的终末阶段。慢性心力衰竭常并发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及心房颤动等,其中室性早搏较多见。室性早搏控制不佳,又会加重心力衰竭。我科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90例,均属气虚血瘀证,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为(67.28±6.95)岁,病程6~60个月,平均为 (24.18±7.76)个月;心功能II级17例,III级28例。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为(66.89±7.34)岁,病程6~60个月,平均 (23.79±8.32)月;心功能II级19例,III级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参照Framigham标准,心功能的分级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1994年修订的心功能分级标准。①心功能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的活动不引起过度的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②心功能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明显不适,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引起上述症状。③心功能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稍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④心功能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仍有上述症状。

1.2.2 室性早搏 频发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参照 《实用内科学 (13版)》制定:每分钟>6次,或每小时>30次,或每天>720次。

1.2.3 中医辨证分型 气虚血瘀证分型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分型标准:胸闷胸痛,疲倦乏力,自汗,心悸气短,下肢浮肿,颈部青筋暴露,唇舌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和频发室性早搏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者,心功能II级、III级,年龄18~75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排除心功能I级及IV级、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梗阻型心肌病、高血压危象、室性早搏Lown分级在4A级以上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硝酸酯、利尿剂、地高辛、ACEI或ARB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常规治疗。

1.4.2 治疗组 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方剂组成为:黄芪60g,红参10g,当归尾10g,赤芍5g,川芎5g,红花5g,桃仁5g,地龙5g,桂枝10g。均采用一方制药厂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每日1剂,分两次冲服。

1.4.3 疗程 两组均以15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1.5 指标检测与方法

1.5.1 安全性指标 监测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详细记录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1.5.2 疗效评价指标 包括症状、体征,动态心电图。

1.6 疗效评定标准

1.6.1 心功能 显效:心衰症状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个级别;有效:心功能提高≥1个级别,<2个级别;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个级别。

1.6.2 室性早搏 显效:经治疗后早搏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早搏减少50%以上;无效:早搏减少低于50%。

1.6.3 中医证候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心功能疗效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5.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 (n,%)

2.2 室性早搏疗效 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室性早搏疗效比较 (n,%)

2.3 中医证候疗效 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n,%)

2.4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有:心肌缺血、交感神经系统失常、抗利尿激素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功能失衡、水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因素。病因复杂,诱发因素多,单凭某一个药物不能兼顾心力衰竭伴发室性早搏的所有病因。同时,某些治疗室性早搏药物有负性肌力作用,会加重心力衰竭,如钙离子拮抗剂、普罗帕酮等。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又会诱发加重新的心律失常。所以,应用中医中药可从各方面调节机体平衡,去除病因,标本兼顾,治疗心力衰竭伴发室性早搏,会取得较好效果。

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的名方,现用于多种疾病属于气虚血瘀者。本研究应用补阳还五汤加桂枝、红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发室性早搏,气虚血瘀证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心功能疗效、室性早搏疗效及中医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慢性心力衰竭伴发频发室性早搏属于中 “喘证”、“心悸”范畴,其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水饮、寒凝、血瘀为标。患者年老体弱,心气亏虚,行血无力,血行不畅,瘀血内生。所以气虚血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型。加味补阳还五汤以黄芪补气行血为君药,红参大补元气,当归补血活血,桂枝温通经脉、通阳化气,桃仁、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共凑补气行血,使气旺血行,心气充沛,血脉通利。加味补阳还五汤心功能恢复,各种临床症状随之缓解,频发室性早搏也减轻。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对心脏具有正性肌力的作用,对衰竭的心脏具有强心作用,可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及心肌耗氧量,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改善预后[1]。赵明等[2]研究证明黄芪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和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减少室性早搏、室速的发生。人参对心肌及冠脉均有作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及冠脉流量。桂枝能改善微循环,扩张冠脉血流,促进血液循环[3]。

综上所述,加味补阳还五汤不仅能治疗心力衰竭,也有治疗室性早搏作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室性早搏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心功能改善有关。

[1]周智林,俞娉,林玎,等.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0):747-749.

[2]黄芪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12):918-919.

[3]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31.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0.017

1672-2779(2014)-10-0033-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苏 杰

2014-01-06)

猜你喜欢
补阳气虚血瘀
话说血瘀证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