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例HBV基因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

2014-02-02 02:44杨培伟赵文霞徐亚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阻络肝郁瘀血

杨培伟 赵文霞 徐亚洲

(1 河南中医学院研究生,郑州 450000;2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

165例HBV基因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

杨培伟1赵文霞2徐亚洲1

(1 河南中医学院研究生,郑州 450000;2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

目的 了解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探讨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地区CHB患者165例,分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和脾肾阳虚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HBV基因型。结果 165例CHB患者C型>B型,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与其他各证相比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本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对于判断病情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BV;基因分型;中医证型

HBV基因型存在典型的地域分布差异,且不同基因型致病性不同,HBV基因型与病毒的传播方式、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及预后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技术对本地区16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患者进行了HBV基因分型,探讨HBV基因型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5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为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本院肝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患者,均为河南人。其中男86例,女79例;年龄为13~70岁,平均年龄 (39.2±12.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50年,平均病程为 (10.6±7.4)年。西医诊断标准为慢性肝炎的诊断按照2000年西安会议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标准参照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慢性肝炎辨证标准,排除中医辨证不属于慢性肝炎者。将患者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5型。所有病例血清排除合并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及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等。血清-70℃保存。

1.2 主要试剂 HBV基因分型PCR检测试剂盒由上海克隆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检测下限103 IU/ml。

1.3 主要仪器 PCR扩增仪为美国罗氏公司MX-3000P全自动定量PCR仪,基因测序仪为美国AB公司的3130型测序仪。

1.4 检测方法 荧光定量PCR法HBV基因分型检测在ABI系列PCR荧光检测仪上进行PCR扩增,循环参数如下:42℃逆转录5min;94℃,变性5min;40个PCR循环:94℃变性5s和60℃退火40s;最后72℃延伸5min。利用ABI 3130(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对所得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将序列结果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CBI)的HBV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到HBV基因型。该试剂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FAM波长检测B型乙型肝炎病毒,HEX波长检测C型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按照说明书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V基因型种类、分布频率 165例慢性HBV感染者中,B型56例 (男29例,女27例)占33.94%,C型104例 (男54例,女50例)占63.03%,D型2例(男性)占1.21%,未定型3例 (男1例,女2例)占1.81%。提示慢性HBV感染者的优势基因型为C型,其次为B型,D型所占比例最少。

2.2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根据临床主证特点,165例CHB患者中肝胆湿热型12例 (7.27%),肝郁脾虚型92例 (55.76%),肝肾阴虚型2例 (1.21%),瘀血阻络型57例 (34.55%),脾肾阳虚型2例 (1.21%),表明CHB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肝郁脾虚和瘀血阻络型居多。

2.3 HBV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CHB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在不同HBV基因型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D基因型和未定型者及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例数较少,统计误差太大,故均未列入统计。C基因型多于B基因型,C型的比例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胆湿热证,基因B型与基因C型及各证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HBV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n(%)]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调畅气机。肝病首先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表1提示CHB患者肝郁脾虚证出现频次最多,瘀血阻络证次之,肝胆湿热证再次之。临床中已有很多CHB患者出现脾胃功能的异常,这正好与中医的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理论相符合。另外,“久病入络”,会影响气血运行,出现瘀血阻络证。

根据HBV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规定核苷酸序列异质性≥8.0%或S基因核甘酸序列异质性≥4.0%,将HBV分为A~I9种基因型[2-3]。HBV基因型呈一定的地理区域性分布[4],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本地区165例CHB患者HBV基因型,结果提示河南地区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优势基因型为C型。有研究表明,C基因型感染者与B基因型感染者相比,较难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也更容易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耐药发生率具有一定相关性,乙肝病毒某些基因型容易发生基因变异,在临床中对CHB患者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通过加强中医证型与基因分型之间的联系,促进辨证与辨病、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有利于明确证候的诊断,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更好地发展。因此,了解HBV基因型分布和中医证型,追溯感染源对判断其预后、监测抗病毒药物疗效、减少基因变异、延缓病程进展及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脏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

[2]Tran TT,Trinh TN,Abe K.New complex recombinant genotype of hepatitis B virus identified in Vietnam[J].J Virol,2008,82(11):5657.

[3]Olinger CM,Jutavijittum P,Hubschen JM,etal.Possible new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 southeast Asia[J].Emerg Infect Dis,2008,14(11):1777.

[4]冯琴,朱善军,何江,等.新疆5个民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点[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15-2017.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0.094

1672-2779(2014)-10-0154-02

(本文责编:杨 杰 本文校对:张文娟

2014-01-20)

猜你喜欢
阻络肝郁瘀血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脑得生丸治疗瘀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探究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