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山水诗歌中的情感内涵

2014-02-05 05:44韩小婷李纯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羁旅乡思山水

韩小婷,李纯海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六朝山水诗歌中的情感内涵

韩小婷,李纯海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六朝山水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六朝诗人摒除了对自然的敬畏心理,展示他们独特的思想、个性和人生经历,使他们的山水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描绘山水自然景观之中,表达了诗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对乡土的渴望,对羁旅的痛苦感情和抑郁的情怀,赋予了独特的情感内涵,显示出别具一格的时代风貌。

六朝;山水诗;情感内涵;

六朝时期,社会政治局面动荡不安,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已然不复存在。战火纷飞,频繁的王朝更迭,使得统治阶级对于文化的控制能力大为减弱,故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文学已然不是传统的政教宣传的工具,作家们把文学创作带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文学成为作家们抒发个人性情和感情的工具。这个时期文学回归了非功利性特征,文学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众所周知,时代背景往往会与文人的诗歌创作有所联系,诗人的命运往往也与风云变幻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由此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六朝诗歌风貌。最突出的就是这个时期发现了许多新的审美对象,尤其是山水题材的诗歌大量兴起。山水诗的创作,使得山水意象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山水诗歌的创作中,融入了诗人们的主观色彩,表现了诗人们丰富的情感内涵。

一、向往自由、追求返璞归真之情

清代王士祯在《双江唱和集》序中说:“诗三百五篇,于兴观群怨之旨,下逮鸟兽草木之名,无弗备矣,独无刻画山水者,间亦有之,亦不过数篇,篇不过数语,如‘汉之广矣’、‘终南何有’之类而止。”[1]由此可见,早在《诗经》中所写的山水多为“即兴”之辞,即“比兴”。还没有作为正面描写的对象予以精心刻画,没有十分明确的情感内涵,只是一种作为创作主体抒情言志的辅助手段。

然而,自汉末以来的混乱时世,造成了文人强烈排斥社会而毅然回归自然的心理,从这个时候起,文人诗歌中的崇尚自然无为思想、向往清醇、宁静的人生的情绪就已经十分强烈,而且十分普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体裁的变迁,到了六朝时期,山水意象普遍进入诗人们的视野之中。六朝诗人们在山水游览中,使他们尘缨尽捐,俗累悉除,达到一种悟道般轻松自由的境界。山水意象被赋予了一种凝神敛气、涤瑕荡诟、神清气爽的精神内涵。众多的诗人们徜徉其中,乐此不疲,欢呼雀跃。如“时来谁不怀,寄散山水间。(曹茂之)散怀山水,萧然忘羁。(庾友)今我斯游,神怡心静。嘉会欣时游,豁尔畅心神。(王肃之)散豁情志畅,尘缨忽已捐。(王彬之)”[2]这种意象转变的过程其实就是文人的心路历程,是山水意象中蕴含的文化心理发生作用的过程。

六朝山水诗歌中绝大多数表达的是对自由人生的无限向往,同时也包括诗人们在受到挫折之后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动机。例如谢灵运在贬离京城、赴任永嘉太守之时。在他的诗作中选取意象最多的物象是山水,由于诗人多醉心于投合其心灵性情的幽寂意趣,因此,在其大多数的诗歌作品中多表现淡泊纯美的境界。诸如“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景夕群物清,对玩咸可喜。”(《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中写出了在美妙景物中自己的心情开阔明朗,又写出了对山水的观赏态度。他还曾写道:“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白石抱幽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等一系列山水名句,确实将我们带到了大自然四时迥异的山水意境之中,并随着诗人笔墨的描摹而获得了相应的审美快感。诗人通过山水意象透露了向往自由澄澈的世外仙境,追求返朴归真的情感内涵。

二、恋乡思归、重温家乡山水之情

王国维曾说过:“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3]大凡有作品传世的诗人,诗歌中都有其情感内涵,山水意象在六朝诗人们笔下也应当有其自家之独特境界。我们知道,恋乡思归是古代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古代文人离乡时依依不舍,客居他乡不如意时就会滋生思乡的情绪。思乡之情难以排遣时就会寻求精神家园予以消解,文学创作自然成为文人消解此情的主要选择。归乡之愿难以实现时就会营构心理之乡,抒写更多的恋乡思归作品予以精神上的慰藉,从而显示出一条清晰的恋乡思归文化心理轨迹和情感逻辑内涵。

魏晋六朝时期是战争频仍的年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最黑暗的年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那些离乡背井之人充满了对故土的依恋、充满着对宦海生活的厌倦,因此,在诗歌中流露出对故乡山水的无尽怀念,六朝时期山水诗意象的出现就成为了恋乡思归的必然。例如沈约在出任东阳太守时曾写道:“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登玄畅楼》)借着写登玄畅楼时所观赏的景物,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流寓在外,迫不得已又渴望回到家乡的向往之情。再如“暮潮还入浦,夕鸟飞向家。寓目皆乡思,何时见狭斜。”(何逊《渡连圻诗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傍晚的潮涌,夕阳下归巢的倦鸟,将一系列的愁苦意象和恋乡思归联系起来,衬托出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暮”本是古代迎亲嫁娶时辰,诗中的“暮潮”其实是暮色意象的一种延伸。后人多用此意象寄托思归、恋土、相思之情。六朝时还有譬如:“洞庭春水绿,衡阳旅雁归。”(刘孝绰《赋得始归雁诗》)“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读曲歌》)“芳树归飞聚俦匹,犹有残光半山日。”(萧子显《乌栖曲》)等等表现恋乡思归的诗歌。无一例外,在这些山水诗歌中,都夹杂着一丝丝愁苦的意象,山水景物也被赋予了一层层浓厚的愁云,通过对山水景物情感化的描绘,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重温家乡山水的暖意,诗人们在写作中把景观描写与恋乡思归紧密联系起来。诗人们通过对山水意象的描绘,慰藉胸中恋乡思归的愁肠,赋予了山水意象一种寄托乡思的情感内涵。

三、羁旅行役、倦游思家之情

六朝时期,社会时局动荡,君臣统治失序,往往最容易导致士人们的频繁移动,或避祸迁居,或贬谪远放,或归隐林泉,于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观赏山水自然之作,强烈地表达羁旅意识。人生由一地迁往另一处,基于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影响,或多或少敏感的诗人们都会在羁旅他乡时发出一声声愁苦的哀叹。“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汉班彪《北征赋》)在行旅中表现出此类羁旅情绪。六朝诗人们通过在羁旅的过程中把自己对山水自然景观的关注,融汇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中。西晋潘岳在《秋兴赋》中曾写道:“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彼四感之疚心兮,遭一途其难忍”。写出了在秋天肃杀的气氛中,远行羁旅之人深重的忧愤。而在大量的六朝山水诗歌中,同样也能发现很多表现羁旅情怀的诗句。例如,谢灵运在《七里獭》中写道:“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揣,徒旅苦奔峭。”此诗作于永初三年(422)秋离京赴任永嘉途中,诗中描绘到行旅中看到的自然山水景观,景物的描写都笼罩上一层厚厚的忧闷色彩,可见诗人对离京外任感到极度地不痛快。诗人的羁旅愁情因看到自然秋晨而郁积,因自己是一个孤客见到自然间的江水而心伤,因自己行船在湍急的江流中看到两岸的峭壁而感到失落,表达了诗人对外任的不满和对昔日京城生活的一种怀念之情。再如,他还在《初发石首城》,“苕苕万里帆,茫茫终何之。”“故山日已远,风波岂还时。”写道自己离京外任的情景,途中看到的景色都着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一种羁旅伤怀的情绪涌上心头,希望自己早日回到朝廷,表达了一种倦游思家的感情。还有他的《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写诗人乘舟赴任临川途中看到的湖光山色。他上岸游览、乘风夜游、踏露寻花、漫步原野、远眺白云缭绕的高峰,虽然美景在前,但是离乡外任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千念万感聚集心头,于是诗人渴望在山水自然中排遣郁闷。他吟咏千里思乡之曲,沉浸在思乡的情绪中,描写过程中借助说理抒情融入景物叙写。其作品富有层次,亦景亦情,表达了诗人羁旅外任,思家恋乡之情。

凡此种种情况,在六朝山水诗歌中,不胜枚举。从情感上来说,六朝山水诗歌中所描写的羁旅情感绝大多数的都是悲凉的。他们在在游子望归的山水诗歌中,在描绘自然景色过程里都融入了自己的主观色彩,将诗歌情感色彩铺上了一层伤感的粉底。诗人们在羁旅途中对山水自然的观赏中,看到和感觉到的是人和物以相同的本质在盛衰荣枯中所展示其对生命的经验与体认。山川常常成为他们回归团聚的阻隔,花草虫鱼和飞禽走兽自在生长嬉戏,而他们却在异地羁旅、外放。以乐景衬哀情,诗人游子们只能在羁旅中放声悲歌了。

四、结语

六朝时期,伴随新的审美对象的发现,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化,并逐步培养起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能力,山水自然意象普遍进入了诗人们的关注视野。这一时期,诗人以直观角度去观察、描摹山水,形成精雕细琢的描写风格和自我意识极强的诗风。六朝时期,因为政治黑暗,儒家用世思想被破坏,玄学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认识到现世之外还有玄虚之境,山水成为人们寄托情志的理想之所,人们悠游其间,致力于发现山水之美。山水诗歌以自身的独特魅力与内涵,迎合了时代的需要,也契合了诗人们的内心渴求,他们在描绘山水自然的过程中,其精神要求得到了满足,情感得到了升华。

[1][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15.

[2]逯钦立.先秦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909-914.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3.

[4]张廷银.魏晋玄言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80.

(责任编辑:王 林)

On the Emotional Connotations of Landscape Poems during the Six Dynasties

HAN Xiao-ting;LI Chun-hai
(School of Literature,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0,China)

Landscape poems in the six dynastie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ems.Owing to the special times, the poets in the six dynasties dispelled awe attitude toward nature and revealed their unique thought,personality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making their landscape poems assume distinctive features.These landscape poems expresses poets’dreamfor freedomandfor hometown and poets’painful emotion and melancholy mood of living in a strange land,which,in turn,endow the poems with unique emotional connotations and show distinctive contemporary spirit.

six dynasties;landscape poems;emotional connotations

I207.22

A

:1009-3583(2014)-0037-03

2014-03-25

韩小婷,女,陕西铜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李纯海,男,湖南浏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

猜你喜欢
羁旅乡思山水
爱在一湖山水间
Prevalence of anxiety amo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月夜乡思
清明
乡思
陈明德(二首)
《山水》
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