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流动馆员创设浅谈

2014-02-05 05:44陈清莲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馆员流动图书

陈清莲

(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贵州贵阳550001)

高校图书馆流动馆员创设浅谈

陈清莲

(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贵州贵阳550001)

高校图书馆流动馆员的创设是加强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流动馆员的设置既是大学生对图书的需求,又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图书自身功能的需要。流动馆员的角色定位是师生的信息联络员和专业馆员。流动馆员的设置不仅能提升馆员的素质,而且能提高图书的利用价值和效率,还能凸显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高校图书馆;流动馆员;必要性;角色定位;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愈来愈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都把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主要的工作职责。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师生的重要职能部门,显然不可能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之外,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不仅高校图书馆在实践层面上为提高服务水平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学术界也在理论层面上对如何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给出了不少意见。有学者指出,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今后应进一步加强[1]。笔者以为,设置流动馆员是加强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因此,探究图书馆流动馆员的设置不仅有助于丰富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的内容,而且对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不无裨益。

一、流动馆员与学科馆员

何谓流动馆员?目前学术界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学术界对与流动馆员类似的学科馆员的研究颇为深入,但对何谓学科馆员的认识也不尽统一:有学者认为学科馆员是以大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一种高级专门服务人员对口服务模式;有学者认为是某个学科的文献信息专家,他们熟悉乃至精通某一学科或几门学科知识,能够针对性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还有学者将学科馆员定义为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个院系或学科专业建立对口联系,向用户提供主动、有针对性的文献信息服务。国外将学科馆员称为学术联系人、学科专家、研究支持馆员、学科咨询馆员、网络馆员等[2]。由此可见,国内外对学科馆员的界定莫衷一是,意见不一。因此,目前要给流动馆员一个确切的定义似乎也有一定的困难。笔者以为,概念或定义确实重要,但概念或定义是在实践成熟的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因此,在概念或定义形成之前,重要的是如何实践,而不是对概念挖空心思的界定。从岗位设置的目的看,学科馆员主要是为教师而不是学生提供服务[3],流动馆员除了为教师服务外,还要为广大的学生提供服务。此外,学科馆员一般由确定好的馆员与院系或学科专业教师联系,主动性相对较差;流动馆员则恰巧相反,需要主动到应该联系的院系或学科专业去接触师生,为其提供上门服务。由此看来,学科馆员和流动馆员的主要区别在于服务对象不同和服务的主动性不同。虽然二者差别仅仅如此,但却反映了服务思想和服务态度的根本不同。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应该向流动馆员转变。

二、流动馆员设置的必要性

流动馆员的设置,不仅是社会发展大环境的需要,而且与以下三点有密切联系:

1.大学生对图书的需求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高校最大的群体,理所当然也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最大的和最稳定的读者群体,他们对图书的使用以及阅读活动不仅与所学专业相关,而且与对新鲜事物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兴趣需求相关,同时也有一定的科研需求,如撰写学位论文等。因此,他们希望在图书馆的文献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学习和研究能力。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和不计其数的知识,以及多样化的知识载体,如何进行甄别和利用?他们有时会显得茫然无助,非常渴望能得到图书馆专业馆员的指导,更希望专业馆员就在他们身边,科学且针对性强地随时随地向他们提供最需要、最适用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因此,大学生才应该是图书馆最需要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对象。然而,由于学科馆员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师,为大学生提供专门服务相对不足,故而设立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流动馆员就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必须考虑的迫切问题。

2.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大环境中来,大学也不例外。它既不是孤立的象牙塔,也不可能置身于世外桃源,它与自己所处的社会必定会产生千丝万缕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大学不仅具有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功能,而且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在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成为每个社会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的情况下,作为大学重要职能部门的图书馆,显然不能置身于外,相反,需要走在其他职能部门的前列。尽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途径很多,但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则是其服务社会的最好、最捷径的方法。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更具长远的战略意义,因为大学生是推动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大学图书馆的地位就会大大降低,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流动馆员的设置能够积极主动为学校师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无疑是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从这一点看,流动馆员的设置其实是大学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3.图书自身功能的需要

印度马德拉斯大学第一任图书馆馆长阮冈纳赞在其名作《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提出了图书馆学的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4]。这一定律削弱了传统的“锁藏图书馆”(即图书馆是作为保存图书的机构,而不是促进图书利用的设施)、“为后代而保存”[4]的观点和做法,强调了以“用”为主的原则。这无疑有利于加速图书的流通、提高图书的利用价值。阮冈纳赞的观点对图书馆对图书的传统认识起了颠覆性的作用,功不可没。无独有偶,1935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撰写了《流通图书馆与普及教育》一文。他指出:“流通图书馆的意义,只要看一看它的名字就能明白一个大概。从藏书到看书,从借书到借书出去看,这过程是代表了图书馆发展的阶段,……让人借书出去看是流通图书馆的特性。”[5]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流通图书馆”观点,实际是指出了图书的价值在于流通,图书馆的价值在于提供馆藏文献为读者利用。如何更有效地让所有图书动起来,而不是沉睡在书架上、保存在书库里,让蛀虫和封满书籍的灰尘唱主角,值得我们业内人士思考。由于传统的保存图书的观念还有一定的市场,因而目前的图书馆大多还保留着学生来馆阅读、借还的模式。如果要让图书更快、更多地动起来,让每个读者都读书、每本书都有其读者、节省读书时间,那么,流动馆员的设立就成为一种必需。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流动馆员的设置是一种必然。尽管目前很少有图书馆设置流动馆员并推行流动馆员制度,但流动馆员的设立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三、流动馆员的角色定位及作用

1.流动馆员的角色定位

依据学科馆员的内涵,结合服务学生的理念,笔者以为,流动馆员应有这样的角色定位:在师生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其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宣传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及文献特点;收集、汇总学生对图书馆图书采编、新书征订等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及时准确反馈回图书馆。总之,流动馆员应该主动为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科研提供文献服务,成为师生的信息联络员和专业馆员。

流动馆员的角色定位其实是贯彻“把师生放在第一位、师生才是图书馆真正的主人、图书馆是为全体师生服务”的宗旨和理念。

基于流动馆员的角色定位,流动馆员应该非常熟悉馆藏及文献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工具书、数据库的情况和检索方法;熟悉相关学科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对不同的专业知识都能提供一定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等。

2.流动馆员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设立流动馆员主要有以下三点作用:

第一,提高馆员的素质。流动馆员是图书馆基层服务人员,“是选集编辑者,是花环编辑者”,换言之,流动馆员要具备综合性知识并熟悉和精通自己所负责的各种资料,具备将这些资料传输给他人的能力,要达到“花最少的代价,用最好的图书为最多的读者服务”[6]的境界。因此,流动馆员必须由非常熟悉馆藏且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馆员担任,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把图书馆的文献有针对性地开发并提供给读者。这就要求流动馆员必须千方百计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流动馆员的要求。

第二,提升图书的利用价值和效率。图书馆在学校机构中的定位是教辅单位,即辅助教学,顾名思义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帮助。然而,长期以来,图书馆仅仅履行着传统的职责——保存文献和读者到馆借阅,对文献流通量的大小、文献利用的效益高低、读者满意度和利用度等,一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致使图书馆游离在师生的边缘。流动馆员设置之后,就可以穿梭在图书馆和院系师生中间,密切图书馆和师生的关系,把师生所需的一切信息提供给他们,使新的文献信息及时得到宣传,帮助他们充分利用图书资料,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更为合理有效地利用,让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冷藏室,而是师生的香饽饽,从而大大提升图书的利用价值和效率。

第三,凸显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美国著名图书馆学专家米切尔·戈曼(Michael Gorman)提出:“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素质”、“图书馆真正的使命是,既为单独的真理追求者服务,又为更广泛的目标和渴望文化的人类服务。”[7]很明显,戈曼将图书馆的使命定位为服务。这道出了图书馆作用的实质,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意义深刻且深远。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提出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其中特别明确:“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措施很多,流动馆员的设置即是其中的一个途径,因为流动馆员作为图书馆的重要一员,其使命就是以更广的视角、更有效的行动、更多的方式、更贴心的沟通、更高质量的工作为院系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这正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落到实处并得到最好实现的体现。

流动馆员的设置是高校图书馆适应社会大环境要求的必然趋势。尽管目前流动馆员在高校图书馆还处在尝试的初创阶段,也面临着一定的实际难题,比如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欠缺、人员的配备等,但是,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和满足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科研的需求看,设立流动馆员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笔者希望拙文能引起高校图书馆的注意,设立服务师生的流动馆员并逐步建立相关的制度,以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发挥为师生服务的功能。

[1]施国洪,王治敏.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9):96.

[2]李春旺.国内学科馆员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04,(2):26.

[3]姜爱蓉.清华大学图书馆给“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J].图书馆杂志,1999,(6):30.

[4](印)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夏云等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8-9.

[5]陶行知.流通图书馆与普及教育[A].朱立文.名人论图书馆[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119.

[6](美)谢拉.图书馆学引论[M].张沙丽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6.72,77.

[7]景海燕.图书馆学新五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3):57.

(责任编辑:徐国红)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Setting Migrant Librarian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CHEN Qing-lian
(Library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The setting of migrant librarian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strengthening the service quality of libraries. The setting of migrant librarians is not only undergraduates’requirement for books,but the need of libraries for developing themselves as well as the need of functions from books proper.The role played by migrant libraries is an information liaison to teacher and student as well as a professional library.Furthermore,the setting of migrant libraries can not only improve libraries’quality,but boost the utility value and efficiency of libraries;besides,it can highlight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libraries.

university libraries;migrant libraries;necessity;role positioning;function

G251.6

:A

1009-3583(2014)-0134-03

2013-12-21

陈清莲,女,河南唐河人,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馆员流动图书
图书推荐
流动的光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国外图书馆新馆员入职培训的特征及趋势
班里有个图书角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