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院校检体诊断教学体会

2014-02-05 08:37刘桂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诊断学实验课体征

刘桂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济南250001)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1],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诊断学授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诊断技能的培养,从而影响临床能力的培养。检体诊断是诊断学临床技能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检体诊断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1 让学生充分认识检体诊断的重要性

检体诊断是通过体格检查收集资料、认识疾病的方法。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疾病的检查手段及检查项目日渐增多,以致临床医师对体格检查越来越不重视,但是体格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往往是第一手的资料,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检体诊断是每一位临床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最常用、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在教学中,笔者以临床经历的实例讲述检体诊断的重要性。比如某一次体校学生招生查体中,笔者在心肺听诊时发现了一考生的心脏杂音,考生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笔者建议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是一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又如笔者一次夜班接班时交班医师诉一昏迷患者少尿,用利尿剂效果不好。笔者对患者进行体检时,发现其下腹部隆起,叩诊为浊音,患者一直导尿,考虑尿管阻塞,笔者嘱更换尿管后成功导出尿液。上述病例如果不进行查体,就不会发现患者的阳性体征,从而会延误诊治,甚至可能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通过这样的讲述,学生会比较充分地认识到检体诊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学习检体诊断的兴趣及积极性。

2 认真备课 规范教学内容

中医院校的学生课程设置以中医相关知识为主,西医基础课的学习学时较少,因此学生对西医基础理论掌握不够全面扎实,这导致学生在学习 《诊断学》时感到一定的困难。笔者体会除了按照大纲要求进行备课、写好教案外,还要充分准备相关基础医学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内容,更好地理解脏器异常变化时所出现的体征,用理论解释其产生的机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即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检体方法的讲述上,一定要规范仔细,一丝不苟,一个动作专靠讲述,学生有时难以体会,如果以姿势或手势说明,学生就易于理解和接受:一个规范标准的手势或姿势,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当场效仿老师的手势手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重要体征的产生机理要阐述清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 在教学中恰当选用临床病例 加深学生印象 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体会检体诊断课堂教学中,简洁易懂的临床病例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深入其中。例如,在讲解肺部听诊、心脏杂音等抽象、重点难点内容时,均穿插讲解一些实际病例,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笔者讲述心脏查体曾以一个开始误诊急性心梗的右位心病人为例,该患者因晕厥被送到医院,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前壁QS波,由于该患者有其他疾病,心肌酶也有异常升高,因此被诊为心肌梗死。后在体检时,细心的医生注意到该患者的心尖搏动在右胸,结合心音听诊,及心浊音界检查,敏锐的医生考虑到了右位心的可能,询问了患者家属,家属诉该患者自幼被发现心脏长在右边。通过这样的病例引用,使学生对心尖搏动、心浊音界及心脏听诊有比较直观、感性的认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体格检查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在已经有收集了大量临床病变阳性体征的多媒体软件,不仅有文字的表述,更以声音、动态图象、动画等方式模拟临床活动。充分地运用这些软件,可大大地解决由于季节、病源少、学生量大所导致的见习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有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2]。

4 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近年来,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心肺腹电子化模拟人在高校教学中普遍应用,在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比如呼吸音、啰音、心音、杂音等抽象的内容,许多异常体征可以不需要进入病房就可以听到、看到,而且一些是临床上都难以遇到的体征在实验室的电子模拟人身上也可以听到和触到,学生可以在多媒体及模型上反复体会,直到掌握[3]。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告诉学生电子化模拟人的听诊、触诊和活生生的病人毕竟有一定差异,学生运用起来需灵活,体征还是需要去临床以后多练习,多体会。此外,临床技能实验课的带教方面,我体会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都比较高。但临床技能实验课都是小班制,一个班由不同的老师带教、示范。所以教研室应参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教研室还可以组织老师观摩标准的查体录像,统一授课内容、手法、顺序,以达到授课人员虽不同,但授课内容、要求一致的目的,以保证高质量的授课。学校也应定期选派教师进修学习,参加技能培训班,更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

综上所述,检体诊断的教学内容虽然抽象繁杂,难以记忆,但只要教师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和互动教学模式、病案举例、实践操作等,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效果,提高学生检体诊断的教学质量。

[1]戴万亨,张永涛.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

[2]张霞.检体诊断学教学方法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4):478-479.

[3]张新霞.中医院校《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教学探索与体会[J].中外医疗,2010(2):111-112.

猜你喜欢
诊断学实验课体征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有趣的实验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