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新时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模式的探讨

2014-02-05 08:37曹喜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党课入党

曹喜俊 林 蓉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006)

入党积极分子是党发展壮大的后备力量,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的实效直接影响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扩大,对其培训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1]。如何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特点,适当改进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模式,保证培训教育的实际效果,是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性质决定了每个党员应当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思想觉悟、坚强的组织观念、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开展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把好 “入口”环节,是建设党性强、作风好、纪律严、团结紧、素质高的富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的基础和前提,是为党的事业输送高政治素质人才的保障。

2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学生重专业知识学习 轻政治理论学习 学生们专业知识的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导致参加党校学习的精力有限。而且党课培训往往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学习内容和 “两课”有重叠,比较枯燥,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导致学生在上党课的时候还在学习专业知识、玩手机、看闲书等,党课学习效果不显著。

2.2 党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 一是学生不能用课堂上的所学来解决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们看来党课培训的内容距离自己太远,很难产生认同感[2]。二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们接受的信息宽泛,受到各种思想影响,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再加上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自我意识较强,不容易接受老师所讲的观点和价值取向等。

2.3 学校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投入不够一是高校扩招,相应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老师只能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基本上没有师生间的互动,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高校的党校教师都是兼职教师,如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两课”教师等思政专业出身的老师,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教学效果;三是党课培训只能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四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实践教学很难开展,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 改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对策

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必须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改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新举措。

3.1 培训教育要与实际相结合 老师要深入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授课前,可在学生中征集学习主题,选出有针对性的主题在课上讨论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培训教育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增强实效性,及时跟踪和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明辨是非,看待纷繁复杂的世界政治形势,培养自己正确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党课更有吸引力。

3.2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 重视学生参与 根据90后大学生自我表现欲较强的特点[3],在课堂上尽量与学生开展对话式教学,发挥双主体作用,通过交流沟通,纠正学生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片面理解。通过师生互动,展示学生的所学、所见、所思,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党的知识的理解。结合实际采取辩论等知识竞赛式的学习,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

3.3 优化充实党校教师队伍 有计划地开展 “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方式。“走出去”就是组织党课教师到各类党校参加培训、参加党课教育经验交流会、外出参观考察等,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请进来”就是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请校内外专家开讲座等[4]。另外,可将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辅导员充实进党课教师队伍中,因为他们最了解学生,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同时,还可尝试邀请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担当主讲嘉宾,这些学生具有与大学生年龄接近、容易沟通的特点,他们所起到的榜样作用更为突出,对入党积极分子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3.4 拓宽学习途径 丰富教育培训手段 首先,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参加暑期 “三下乡”、勤工助学、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等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国情党情的认识,坚定学习理念,明确学习方向,实现 “要我学”到 “我要学”的转变[5];其次,要建立网上党校。开设 “理论研究”、“人物风采”、“交流天地”等栏目。同学们在 “理论研究”中可以学习到党的理论和政策;在 “人物风采”中能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事迹;在 “交流天地”中可对社会现象、热点问题等发表心得体会,老师也能及时为学生辅导答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尝试与其他高校的网上党校互置链接,使教育培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过多限制,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党课的兴趣和效果。

总之,要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必须分析解决现有问题,完善创新有关制度,探索新的工作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系统化、科学化,逐步形成一条适合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学生党员质量。

[1]殷相国.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探讨[J].大庆社会科学,2011,10(5):45-47.

[2]魏灿欣,孙长富.高校二级党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2,4:40-41.

[3]温成涛,董雅致.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分析及教育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109-111.

[4]姚志平.高校党建新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45.

[5]潘文利.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长效机制初探[J].党史文苑,2011,11:52-53.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党课入党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北安市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前“体检”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