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科竞赛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

2014-02-05 13:18张东升管伟明刘洪林张志强
中国地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疆大学采矿工程竞赛

陈 辉,张东升,2,管伟明,刘洪林,张志强

1.新疆大学 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依托学科竞赛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

陈 辉1,张东升1,2,管伟明1,刘洪林1,张志强1

1.新疆大学 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新疆“跨越式”发展对高级采矿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采矿人才综合能力培养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学科竞赛,以提高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制定管理条例,建立保障机制,结合专业实际教学工作,提出依托学科竞赛培养采矿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体系,以期对新疆矿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实践教学表明培养体系对学生综合能力、课堂知识转化、团队精神和求知精神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作用。

学科竞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为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育部颁布并启动了一系列的纲要计划,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1]。

新疆资源优势转换战略的实施和资源开采装备与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急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采矿高素质人才,为此采矿工程本科专业被确定为新疆首批急需人才紧缺专业之一。人才的紧缺需求和学校新的目标定位,着力培养新疆大学采矿工程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刻不容缓[1-2]。

学科竞赛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科技竞技活动,是激发潜能和创造力的有效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科学品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5]。

一、矿业学科竞赛介绍—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

近10年来,我国矿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矿业人才供不应求,很多高校新开办采矿工程专业,已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高校都纷纷增加了招生人数。由于办学条件、办学经费和现场实践等方面的限制,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急需提高。在2010年7月22日重庆大学召开的第24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术年会上,针对这一突出关键问题,参会教授、专家建议在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中开展有关实践作品的矿业学科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逐步满足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由此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和各知名矿业大学承办的“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孕育而生。大赛设采矿物理模型、采矿数字模型、采矿数学模型、采矿学习模型、采矿优异课程实践作品五类参赛项目,参赛作品必须是与采矿工程直接相关的,由理论或实验建立的各种表达采矿问题的模型。大赛要求作品美观达意、构思新颖、技术含量高,模型要求具有原创性展示我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科研水平,以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大赛旨在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缓解采矿人才供不应求的严峻形势。

2011年10月28~3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首届作品大赛,共评出一等奖作品17件,二等奖作品30件,优秀奖作品68件。第二届作品大赛于2012年8月20~22日在河北联合大学召开,共收到了21所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交的151件实践作品,大赛共评出一等奖作品30件,二等奖作品60件,优秀奖作品54件。第三届作品大赛于2013年9月20~22日在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举行,收到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新疆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28所大学的207件参赛作品,共评出一等奖作品45件,二等奖作品90件,三等奖作品51件。2014年7月15日~17日,第四届作品大赛于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收到全国40余所矿业高校的340余件参赛作品,共评出一等奖作品44件,二等奖作品90件,三等奖作品154件。

二、基于科技竞赛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氛围

1.制定管理条例,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激励制度

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我校教务处成立了实践教学中心,主要负责制定有关政策、管理条例、组织实施及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工作。按照高等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校制定并实施了《新疆大学本科生课外创新实践与技能学分实施办法》、大学生创新项目科研立项管理条例、教改立项管理条例、教师教学奖励制度(创新课时认定与职称评定和教学成果奖等相关联)等。其中设立了创新学分(采矿工程专业毕业需修满6个创新学分)与创新学分的认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科学的量化指标,激发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2014年,学院制定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并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加分权重。随着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激励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促使优势资源向创新人才培养转化,极大地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

2.设立专项学科竞赛基金,激励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学校设立用于大学生学科竞赛经费每年25万元,鼓励并支持学生参赛报名、作品制作、院校间学生交流及创新实践性项目。为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专利授权证书)以及在各类科技创造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和省级二等奖以上奖励的、发表科技学术论文的,我校给予1000~3000元奖励。2012年度,我校用于奖励科技文化体育创新实践活动中获奖学生的专项基金达80.5万元。

3.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全面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氛围

导师制引入到采矿工程系本科生培养和教育过程中,为本科生创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导师制在大三、大四两年级全面推广,已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导师讲述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创新和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参与到老师承担的各类科研课题中去,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矿山开采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为大学生参加“全国采矿模型大赛”、“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等科技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科研题目。学生与教师双方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相长,营造出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与教的关系。

4.加强实验室的开放,建成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主渠

开放实验室是将学科竞赛与实验相结合的有效举措,是吸引学生参加实验室教学活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学科竞赛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提供的硬、软件平台资源,将采矿工程系学习兴趣强烈、动手较强的学生成立创新实验团队,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创新实验团队的成员作为参加作品竞赛的骨干力量,并建成以大学生创新团队作为主,教师为辅的开放实验保障队伍,为实验平台的正常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5.建立赛前培养、赛中指导和赛后总结的科技竞赛模式,保障创新实践竞赛体系可持续运行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有关学科竞赛的内容,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岩土工程数值计算”、“数字矿山技术”等课程及讲座,培养学生厚实的专业基础;建立全国科技竞赛的数据库,建立科技小组,开设科技社团活动,更新学生相关知识。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我系学生和老师共同制定了各自作品进度计划表并严格实施,通过师生的持续努力,最终完成了优秀作品。赛后及时做好竞赛后的总结和分析工作,组织竞赛经验交流会、科技竞赛作品展,为今后的参赛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学科竞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1.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采矿实践作品大赛要求参赛作品与采矿工程直接相关,强调作品的新颖性,是一项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采矿工程专业科技竞赛。旨在通过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各校矿业师生的交流,培养科学创新团队,丰富大学生的科技生活。由于模型作品项目的多样性,对参赛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要求较高,鼓励学生采用新方法、新思路或新技术,有意识地训练创新性思维和锻炼创新能力[6]。

2.培养实践能力,有助于课堂知识向实践知识的转化

学科竞赛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参赛学生依照大赛章程组成科技创新小组,结合自身知识结构,依照大赛公布的题目及要求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模型方案的选型,分工协作、讨论模型作品方案,制定详细工作计划,确定不同时期工作任务,遴选出适合大赛的作品方案,教师结合大赛要求对方案进行指导、优化,最终形成可行性方案。在制作模型过程,需考虑模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专业的结核性,反复研究修改设计,逐步完善参赛模型作品,确保优秀的参赛作品质量。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习热情,调动了积极主动性。

3.培养团队精神,有助于提高攻关克难的能力

科技竞赛是指在与课程有密切关系的,课外开展的,以团队进行的,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设计并完成作品的竞赛活动。由于学科竞赛难度较大、实践性强和创新性高,个人之力往往难以完成,这需要大学生以团队力量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题目、提出方案、总结思路、制作模型,对团队精神进行磨炼。竞赛全程的团队合作,有利于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塑造,从而易造就勤勉、诚信、团结、高效和自律的大学生团队。

4.塑造科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知的上进精神

学科竞赛发挥了参与者的实践性、创造性,增强了参与者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更是提高参与者的科研能力。在参赛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科技文献资料及专业书籍,制订详细可行的作品方案,并加工作品等一系列过程,这需要学生夜以继日地工作,反反复复完善作品。通过整个过程利于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知精神的养成,磨炼了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这将对学生科学的一生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7~9]。

四、取得的成绩

学院采矿系各指导老师在前期动员、作品评审、过程指导、中期推进和后期遴选等方面精心组织和安排。近4年来,我校采矿工程系师生参加了全国科技竞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参与全国采矿模型实践作品大赛四次,参赛学生116人次,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获团体组织奖1项。

五、结束语

学校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实践创新活动的开展,学生积极参加矿业学科竞赛,围绕大赛内容,依托新疆跨越式发展对地矿类专业人才的紧缺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管理条例和保障机制等环节进行革新,构建了采矿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以学科竞赛为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新疆大学采矿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我校采矿学生的厚基础、高水平、宽技能和强实践的综合素质,是培养高级采矿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将为新疆矿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1] 张东升,刘洪林,管伟明,等.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特色[J].煤炭高等教育,2013,(5):99-102.

[2] 曾华英,郭翠娟,吴骏.科技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现状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49,52.

[3] 张东升,屠世浩,万志军,等.高等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1,(11):137-143.

[4] 付雄,陈春玲.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6):29-31.

[5] 刘长宏,戚向阳,薛猛,等.“四层次、三维度”学科竞赛体制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09-111,128.

[6] 丁珠玉,樊利,周胜灵. 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能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05-208.

[7] 杨威.依托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114-116.

[8] 于澜,毛慧凤.以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为平台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6-38.

[9] 肖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科竞赛体系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205-209.

Title: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Based on Discipline Competition in Xinjiang University

Author(s):CHEN Hui , ZHANG Dong-sheng , GUAN Wei-ming , LIU Hong-lin ,ZHANG Zhi-qiang

discipline competition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G642

A

1006-9372(2014)03-0083-04

2014-05-15。

“地质与矿业工程”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新教财[2012]254号文件);新疆大学“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三期重点项目“采矿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XJU2013JGZ01);新疆大学“采矿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310255018)。

陈 辉,男,讲师,主要从事采矿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新疆大学采矿工程竞赛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摄影作品选登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采矿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
A Corpus-Based Study on Linguistic Variables of CET Writings
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和施工安全分析
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
创新思维竞赛(3)
提高大学文科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