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合四神丸加减方治疗五更泻79例

2014-02-05 18:03董平高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盘县关元针灸

董平高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盘县553500)

温针灸合四神丸加减方治疗五更泻79例

董平高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盘县553500)

目的观察温针灸合四神丸加减治疗五更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3年4月以来168例五更泻患者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89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合四神丸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四神丸加减进行治疗,每日1次,治疗4周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温针灸合四神丸加减治疗五更泻有较好疗效。

五更泻;四神丸;温针灸

五更泻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黎明之时腹泻,又称晨泻、鸡鸣泻,其主要症状为每至黎明寅卯之时脘腹作痛或不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病情缠绵难愈,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1993年4月至2013年7月采用温针灸合四神丸加减治疗五更泻患者79例,获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全部来自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例,按照纳入研究的先后,随机将1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9例,男53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45.6岁;病程最短7月,最长20年,平均6年。对照组89例,男60例,女29例;年龄18~65岁,平均46.2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19年,平均5.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泄泻病肾虚证的诊断标准进行判定:①腹泻多发生在凌晨4∶00~7∶00,可伴现腹痛、便稀溏或夹杂未消化食物,甚则完谷不化,泻后痛减或消失,反复2~3次即止;②可伴有食少纳呆、腹胀、腰酸腿软、四肢不温、怕凉等;③病程至少半年以上,反复发作;④电子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表面充血水肿、糜烂或出血点。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年龄在18~65岁患者;②所有患者纳入研究前1周内均做过电子结肠镜检查;③停用中西药物治疗1周以上;④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胃肠道疾病者;②电子结肠镜检查有结肠重度炎性改变;③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血液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未按疗程用药或失访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温补脾肾法治疗,方选四神汤加减:补骨脂10g,吴茱萸10g,肉豆蔻10g,五味子15g,木香10g,煨诃子10g,制附片9g,干姜9g,党参15g,白术15g,肉桂3g,白芍15g,煨葛根30g,炙甘草10g。水煎服,2日1剂,疗程为4周。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神阙、下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及梁丘等穴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用艾条点燃后在神阙、关元、下脘、天枢上进行灸治,距皮肤适当高度,围绕上五穴反复灸治,以皮肤发红晕或温热为准,足三里和梁丘穴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在针柄上放置底径约1cm、高1.5cm的艾炷,点燃艾炷,使之燃尽,每灸5~7壮,以皮肤发热为准。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油腻之物,疗程为4周。

1.4 疗效评定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的泄泻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2 结果

治疗效果:对照组79例中治愈26例,占32.91%;好转34例,占43.03%;未愈19例,占24.05%,总有效率为75.94%。对照组89例中治愈38例,占42.69%;好转46例,占51.68%;未愈5例,占5.63%。总有效率94.37%。两组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五更泻常见慢性肠炎、结肠炎、直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酒后腹泻、海鲜腹泻、病毒性腹泻、水土不服腹泻,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肠鸣、久泻不愈者及各种慢性肠道疾病。此症多见于由炎夏转入秋凉时期,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这类腹泻往往积年累月,给病人带来很大烦恼。

临床上常表现为黎明之前,阴气盛,阳气未复,脾肾阳虚者,胃关不固,隐痛而作,肠鸣即泻,又称五更泻、鸡鸣泄;泻后腑气通则安;肾亏则腰膝酸冷,脘腹畏寒,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肾阳虚衰,命门火衰,温煦无力,小便清长,夜间尿频;舌质淡,舌体胖有齿印,脉沉细无力,均为脾肾阳虚之征。

治疗上以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为法,方用四神丸加减治疗,其方出自《内科摘 要》。组成: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

本治疗将四神丸改四神汤加减方,方中重用补骨脂为君,善补命门之火,温肾以暖脾散寒;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两者相伍,温肾暖脾,固涩止泄之功益彰;吴茱萸温暖肝脾肾以散阴寒,五味子固肾益气,涩精止泻,而为佐药,方中加入制附片、干姜、肉桂以加强温肾补脾之功,党参、白术以加强健脾益气之力,煨诃子、煨葛根涩肠止泻,木香理气导滞,以防补而不滞,炙甘草与大枣等增强健脾益气之力,诸药合用,俾火旺土强,肾泄自愈。方名“四神”,正如《绛雪园古方选注》所说:“四种之药,治肾泄有神功也。”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本组病例选用梁丘、关元、天枢、足三里、神阙、下脘温针灸,加强健脾温肾治疗五更泻的目的。梁丘是足阳明之郄穴,健脾止泻;关元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小肠的募穴,温肾止泻;天枢穴与胃肠道联系紧密,对调节肠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之功,配关元,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肠鸣腹痛。

温针灸合四神汤加减方治疗五更泻总有效率94.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参考。

[1]陈佑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10.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2.032

:1672-2779(2014)-02-0050-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刘 枫

2013-09-26)

猜你喜欢
盘县关元针灸
任弼时与盘县会议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盘县关工委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盘县老年门球队在协作赛上获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