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面瘫57例

2014-02-05 18:03覃家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马钱子补阳面瘫

陈 华 覃家华

(重庆市大渡口区重钢总医院,重庆400080)

艾灸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面瘫57例

陈 华 覃家华

(重庆市大渡口区重钢总医院,重庆400080)

目的提高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马钱子制成的油膏行隔物灸治疗,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煎剂口服,扶助正气,驱邪外出,通经活络,改善微循环。结果治愈46例,占80.7%;有效10例,占17.5%;未愈1例,占1.8%。总有效率为98%。结论经采用局部艾灸,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煎剂口服后,治疗难治性面瘫取得了显著疗效,缩短了疗程。

面瘫;马钱子;艾灸;中药

面瘫不是小病,病因五花八门,大多数患者可以很快治愈,但是仍然有些患者疗效不佳,久治不愈临床较为常见,主要因为早期误诊,漏诊或患者未引起重视,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社交及日常生活。根据中医“因人制宜”的学术思想和相关理论,笔者认为气虚乃是面瘫久治不愈的主要病理体质,故采用艾灸穴位,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口服联合治疗,提升阳气,驱邪外出,通经活络,治疗久治不愈的面瘫,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观察病例均为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针灸门诊患者,共57例,男34例,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为38.5岁,病程在30天至6月。平均为40天。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体检提示,

70%患者均有发病前面部遭受风寒的病史,体型偏胖,平素体质较虚,易出汗,给予口服祛风散寒中药,面部针刺、电针、激光、局部埋线、短期口服强的松等治疗后,仍有口眼口呙斜,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不能完成鼓腮,吹口哨等动作,部分患者伴有失眠,烦躁,焦虑、头昏,眼睛酸涩胀痛等症状,神经电生理检查面肌、口轮匝肌均不出波,血常规无明显异常,血生化检查血脂一项中三酰甘油偏高,头颅CT排除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等其他颅内疾患,以及外伤导致面瘫。

1.2 治疗方法取穴:大椎、翳风、足三里、地仓、颊车。采用隔物灸:将马钱子烘干,制成粉末,医用凡士林调和成油膏状,平铺于牛皮纸上,长宽约3cm×3cm大小,厚度约0.3cm,用针扎数孔,置于施灸穴位上,艾柱约半个枣核大,点燃放在膏药中心施灸,每个穴位约五壮,以局部温热为度,每日上下午各灸一次。

中药用补阳还五汤:生黄芪125g,当归尾8g,赤芍10g,地龙5g,川芎6g,红花6g,桃仁5g。此为一剂。每日一剂煎服,分2次口服。加减:眼睛酸涩不适,畏光者加菊花8g,枸杞子8g;夜梦繁多,睡眠不佳加夜交藤7g,百合花9g;颈项疼痛,头昏者加羌活9g,柴胡6g;心烦易怒者加牡丹皮10g,栀子10g。

2 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疗效标准。中关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标准,共分为3个等级。治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计46例,占80.7%;有效:额纹及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计10例,占17.5%;未愈: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计1例,占1.8%,总有效率达到98%。

3 讨论

面瘫久治不愈,多数患者平素体质虚弱,生活无规律,喜熬夜,导致气虚,自身免疫力低下;发病初期失治,误治,经气受损,脉络空虚,邪气停滞于脉络之中,正气虚弱不能驱邪外出,致余邪留恋,故而迁延不愈;亦有部分患者在急性期治疗手法过重,面瘫急性期是正邪抗争阶段,此时不宜使用强刺激,因此时病邪在表、在浅、在络,治疗手法过重,损伤足阳明经气,致胃气不足,脉络空虚,无力抗邪,局部刺激损伤正气,产生抑制效应,使症状加重,疗程延长,严重者导致面肌痉挛。分析难治性面瘫的中医体质特点,认为与其气虚的体质类型密切相关。本组病例根据难治性面瘫的患者气虚体质状态,采取中医传统疗法艾灸治疗,用马钱子油膏为介质,刺激穴位,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散寒除痹。大椎乃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之阴气的作用,调节阴阳,扶正固本,驱邪外出,足三里气血双补,艾灸足三里补益气血,扶正培元;翳风、地仓、颊车局部施灸。益气通络,改善面部气血循环,共奏益气固本,驱邪外出之功。

通过实验室检查得知大部分难治性面瘫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此扶正培元,化瘀活络,改善局部临床症状,提高了疗效。

由于本病与情绪、患者生活习惯有极大关系,治疗中应劝导患者少用眼,减少电脑、电视等光源刺激,保证睡眠充足,不要食用海鲜,牛、羊鱼肉等发风动气之物;天气寒冷时应带帽子,口罩避寒,平时多做抬眉、鼓气、双眼紧闭、张大嘴等动作训练面部肌肉力量。在诊疗疾病过程中,还应给予人文关怀,多与患者谈心,解除其心中之结,对于提高治愈率也是不无裨益的。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6.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2.037

:1672-2779(2014)-02-0056-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陈 华

2013-10-10)

猜你喜欢
马钱子补阳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的制备及毒性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