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系疾病尿蛋白升高的异病同治

2014-02-05 18:03李更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同治尿蛋白肾小球

周 欣 李更佐

(辽宁省阜新市中医医院,阜新123000)

中医肾系疾病尿蛋白升高的异病同治

周 欣 李更佐

(辽宁省阜新市中医医院,阜新123000)

肾系疾病;蛋白尿;异病同治;中医药疗法

在肾脏疾病中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是肾脏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最常见三大内容(本文排除各种因素所致假性尿蛋白定量异常增多患者),尿蛋白升高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其做为独立因素与肾功能损害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笔者利用中医整体观念,结合各种肾脏疾病患者临床征候采用异病同治理论,以益气健脾补肾为主要治则,兼以活血利水通经等方法对尿蛋白升高患者进行辨证治疗30例,收效甚慰,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均来源于本院门诊,

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组在20~57岁之间,实验室检查,尿蛋白(++++)~(+++)12例,(+ +)-(+)18例,中医辨证分型: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

1.2 治疗方法以四君子汤为主方加减化裁辅以补肾之剂治疗。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各20g,炙甘草15g,山萸肉、山药各20g,菟丝子40g,泽泻15g;气虚甚者伍用黄芪;纳差,苔腻脾虚甚者加薏苡仁40g,木香15g,砂仁15g,佛手15g;水湿不运,浮肿者加车前子20g,防己15g,赤小豆30g;手足不温,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肾阳虚者加淫羊藿15g,补骨脂15g,肉桂10g,菟丝子40g;气阴两虚者加黄芪、黄精、女贞子;兼见血尿者加白茅根,仙鹤草、茜草;病程偏长者,佐以活血通络之丹参、泽兰、三七、红花、益母草等。上方加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温服,每次150ml,15日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同时予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按1985年第二次全国中医肾脏会议制定的标准制定。完全缓解:24h尿蛋白定量<0.2g,

症状体征消失,肾功能正常;基本缓解:24h尿蛋白定量<0.1g,症状体征消失,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沉渣计数接近正常值;好转:24h尿蛋白定量<2.0g,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功能按OKEN肾功能障碍分类好转一个级别,沉渣计数好转;有效:症状体征好转,检查有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好转或加重。

2.2 临床疗效完全缓解:4例;基本缓解:10例;好转:7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86.7%。

2.3 典型病例王某,女,28岁,已婚,职员。于

2009年4月21日来诊。其于2年多前因淋雨而致上呼吸道感染继而出现足踝部以下浮肿,小便短赤,周身乏力,曾于本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对症治疗。近日由于起居调摄不当又出现足踝部浮肿,按之凹陷,倦怠乏力,纳差,便溏,面色少华,腰膝酸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实验室检查:尿常规:RBC2~4个/VP,尿蛋白(++);肾功能检查:尿素氮6.8mmol/L,肌酐CREA70.9umol/L,尿微量白蛋白M-ALB:80mg/L。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水肿(脾肾阳虚型)。治则:健脾补肾,化气利水。方用四君子汤加菟丝子40g,女贞子20g,牛膝20g,莲子肉20g,茜草20g,山萸肉20g,薏苡仁40g,黄芪50g。煎汤日二次服用,并嘱其避风寒,慎起居,防过劳;15日后二诊,上症减轻,尚感到腰膝酸软乏力,原方基础上酌加山药20g,补骨脂20g,杜仲20g,肉桂5g,以加强补益脾肾之力,固摄下元,益火生土,脾土健旺,水湿得化,而无内蓄外溢,统摄失衡之患。治疗2个月后,诸证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后又用本方加减调理3个月,随访2年无复发。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尿蛋白在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引起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区扩张,基底膜增厚,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白蛋白排出增多。通过尿蛋白的检测结果,结合病史、症状不难对该疾病做出诊断。目前,西医治疗以减轻这种渐进性细胞损伤为主要切入点,但经常患者病情反复,并由于感染等因素的出现而进行性加重。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藏精,其纳五脏六腑之精气以藏之。脾气虚则固摄无权,精气下泄,精微下流难摄,肾气虚则分清泌浊功能降低,从而使整个机体统御固摄功能趋于衰惫,出现尿蛋白升高的客观表象,此时患者治疗调摄不当,则日久极易导致大量白蛋白漏出而出现低蛋白血症,随之进入不可逆之尿毒症期。鉴于该病病机笔者以扶助脾肾为治疗的根本原则,今用四君子汤合补肾之剂加减化裁,健脾益气以固摄精微,补脾益肾以通利水道,燥湿益气以温蕴脾阳,健旺升清之机,滋养肾阴以填补肾阴之亏,防久病阴损及阳,以遏本病真阴真阳败竭之势。方中黄芪益气补脾,现代药理研究:黄芪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抗氧自由基作用;山药有恢复肾功和消除尿蛋白的作用;活血化瘀药有增加血钾,降低尿素氮的作用。在病至未甚阶段应用则壮水以分清,益火以化气,随宜用之,自可渐杜其源。

异病同治是审证求因在临证中的基本应用,肾系的不同疾病其出现相同的病理变化,形成相近的证候,采用相同的治法,达到抑制疾病发展进程,改善患者生存状态,抓住治疗时机,逐步治愈疾病。异中求同的辨证法思想是祖先留给我们后辈的宝贵财富,临床同行应运用聪明才智充分演绎发挥,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2.065

:1672-2779(2014)-02-0098-01

��张文娟 本文校对:李更佐

2013-10-11)

猜你喜欢
同治尿蛋白肾小球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四水同治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