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4-02-05 03:03苏晓婕
文教资料 2014年3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职业

苏晓婕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1188)

《新职业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苏晓婕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1188)

在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高职教育中,英语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素质,实际上这种英语职业素质是以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为基础的。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跨文化因素在《新职业英语》教材中的渗透,尝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新职业英语》 综合职业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

“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是由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Hal)在其1959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无声的语言》中首先提出的。一直以来,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很多教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钟华;樊葳葳,2000;程晓莉,2003;邓莲妹,2009)。高永晨(2006)认为,“交际能力至少应包括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或称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以及影响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能力。换言之,交际能力既包括言语行为的语法正确性,又包括言语行为的社交得体性。跨文化交际双方文化背景不同,就容易造成交际障碍,因而了解不同文化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宗教礼仪、非语言交际等就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严重。教师偏重于传统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文化因素以及非语言交际因素。大多数学生应试心理严重,将通过考试作为学习英语的目标,对西方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知识了解程度不高,知识面狭窄。导致他们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严重失衡,毕业后在生活或者职场环境中,时常遭遇文化尴尬,甚至出现交际失败。这完全背离了语言学习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需求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针指引下,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语言教学和职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高职英语作为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已经不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学习课程,文化背景的学习与交流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成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

四、《新职业英语》教材中跨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教材作为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 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跨文化意识融合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中。笔者选用的是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徐小贞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新职业英语》系列教材。该教材将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确保教学内容与过程真正体现职业性与应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典型的工作岗位情境中可能涉及的英语知识及跨文化交际情景,有意识地融入跨文化交际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文化背景知识在教材中的渗透

该教材中存在很多跨文化因素。本文试从《职业综合英语1》和《视听说教程1》的教学实践出发,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1 商标文化

《职业综合英语1》第一单元导入部分讲到商标文化。商标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 商品是否能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与它们的名字关系密切。例如乐百氏(饮料)Robust健壮的;舒肤佳(香皂)Safeguard保护者;雅戈尔(衬衫)Younger更年轻的。

1.2 电话用语

由于习惯和历史等原因,中西方在电话用语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比方说英语里私人打电话的模式一般为:①电话铃响;②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③打电话者要求与某人通话。例如第五单元Trade就出现对话“Hello,Mr.Smith,this is Laurent White.”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This is×××speaking”。而不是“I am×××.”说:“Is that××× speaking?”而不说:“Are you×××speaking?”。

1.3 称呼和姓名

中西文化中称呼的习惯不一样。例如,英语国家常把男士称Mr.女士称为Miss(未婚)或Mrs.(已婚)。同时,中西方姓名的构成也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姓在前,名在后,而英语国家的则相反。例如在Unit1 Organization听力单元中,Alice与她的经理Bill Smith首次见面时的对话:“Good morning, Sir.My name is Alice Zhao.I’m a new comer.”“Good morning,Alice.I’m Bill Smith,manager of the department.Just call me Bill.”经理Bill Smith在介绍完自己的全名后,又补充道:“你可以直接叫我Bill.”。外国人觉得直呼其名亲切自然,但这在一些中国人看来,会显得有些不够尊重。

1.4 见面问候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英语国家,朋友见面都习惯打招呼问候。中国人见面多问“吃了吗?”(“Have you eaten?”)。在英语国家,人们会说:“How are you!”而根据地点和对象的不同,还会有更多的表达,例如在第一单元听力教学中:“Long time no see!”;“What a surprise meeting you here”等等。

1.5 英文谚语

英文谚语通常都附带文化背景的烙印,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是文化耦合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例如Unit 2 Office中出现了一些谚语:”“Every dark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困境之中,终有希望。”“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1.6 赠送礼物

西方人赴约一般不带贵重礼物,多是纪念品,有时甚至不带礼物,当客人面打开并表示感谢;而中国人却把自己礼物的轻重与脸面联系。一般不当客人面打开礼物。例如第三单元主题Giving Gifts告诉我们,与西方人商务交往中礼物不需贵重,一些能代表自己国家特色的小礼物就会很受欢迎。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礼物的包装和附上祝福话语的贺卡。

1.7 英美概况知识

了解英美国家的概况知识,对理解课文非常有帮助。例如在Unit 4 Product课文中有一句话 “While other products may have annoying qualities that nearly outweigh their usefulness, like remote controls that look like maps of Manhattan.”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有些产品设计很糟糕,例如像曼哈顿地图一样的遥控器。如果读者不知道曼哈顿是美国纽约重要的区,是世界金融贸易和文化中心,地理情况复杂,就会无法理解这句话。

1.8 句法教学

在介绍某些句法结构时,同时介绍其语意和交际功能。例如Unit2 Office听力单元:“Alice,would you please make a list of all the articles that your department needs? 不表疑问,表建议。按照西方人的风俗习惯,提出的请求常用问句或者否定句的形式,以表示有礼貌的请求。

2.教学方法的运用

Harmer认为语言教学必须注重输入、吸收和输出三个环节,仅有输入不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必须经过各种活动反复操练所输入的语言知识,才能使之消化吸收,习得语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教材,创设各种语言环境,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带领学生实地演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感受文化。

2.1 情景交际教学法

语言学家Littlewood于1984年指出有效的英语语言环境应具有以下特点:在课堂中,学习者会有一种强烈的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需求;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有一种轻松的适合学习者参与课堂活动的气氛。高永晨(2006)认为,“创设语境和情景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的交际用途, 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用英语上课,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英语互动,学生之间的英语互动,都可以产生英语环境。教师可以采用group discussion,pair work,role-play,story-telling等形式,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商务会餐的多种功能和餐桌礼仪的重要性是西方商业往来中的重要环节,这与中国的餐饮习俗差别巨大,对此中国学生理解存在困难。教师在讲授Unit 3 Business Meals,时可以把课堂活动设计如下:

Step1课文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请学生小组讨论,比较中西方在商务宴请中宾客座位的安排。

Step 2布置阅读文章,请学生找出其中蕴含的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比较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别,区分不同会餐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

Step 3选取学生上台完成角色扮演。这是课前请学生预先准备的。主题融合了西餐餐具的摆放(table setting),西餐上菜的顺序,西餐的菜谱(western food menu),吃西餐的餐桌礼仪(table manners)。

Step 4总结评论。肯定学生的精彩表演(对于主题资料的积极查找,对课文的提前预习以及内容的理解,还有肢体语言的形象表演),然后进行补充和点评。

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在创设的“怎样吃西餐?”环境中,学生可以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英语,了解商务会餐和餐桌礼仪,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由语言学家N.Prabhu于1983年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学的中心应从教师转为学生,教师应通过任务设计创建真实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提高其应用能力。这种任务教学模式对于目前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以《职业综合英语1》Unit 1 Organization为例,按照“任务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

(1)任务准备阶段

教师简单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公司的组织结构。首先分配任务:教师上课前把涉及该单元的文化知识点进行归纳形成8个主题:涉及公司的商标文化;举例介绍一些著名商标并介绍其内涵;中外商标文化对比;世界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公司知多少;谷歌的企业文化;怎样介绍一个公司的组织结构;英文信封的写作。给每组分配一个主题任务,让每组一起合作查找资料。然后组建团队:把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个小组拿到分配的主题任务后,通过讨论进行分工。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获取文字、视频资料等信息。学生在分析处理资料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2)任务展示阶段

各小组推荐代表在课上展示并讲解做好的PPT文件,把了解到的背景知识分享给同学。例如有主题介绍谷歌公司优越的办公条件和诱人的食堂,看得学生津津有味。小组代表在汇报的同时既可以锻炼其英语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其他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在此过程中,小组代表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也可以接受其他同学及老师的提问,整个课堂可以充分互动起来。学生们在互动过程中能轻松地掌握相关知识。

(3)任务评价阶段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成果进行点评,并根据每组的表现给予合理的成绩和奖励。

跨文化交际任务的提出,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体验到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在习得文化知识的同时,跨文化交际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2.3 多媒体教学法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手段增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的信息量,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下通过多种感官来感受语言文化知识。例如第一单元介绍谷歌公司的视频。第二单元在学习Secretaries这一课时,穿插英文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的片段,使学生对秘书工作的繁琐和责任重大印象深刻。第三单元补充吃西餐的学问和西餐餐具摆放的视频等。这些丰富的资料都能使学生产生直观印象,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也吸收了相当数量的文化信息。

当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开设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学等选修课程,组织丰富的课堂外活动。教师自身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教学水平,同时学生也要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当前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怎样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值得我们外语教师继续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1]Byram.m.acquir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A review of learning theories.In 1.1995.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5]吴艳.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活动语境创设研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3(6).

[6]王丽.谈影响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个重要因素.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9).

[7]邓莲妹.高职院校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9).

[8]杜秀杰.例析任务教学法在《新职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1(85).

[9]李志强.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外语·外交,2012(11).

本文系1.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批准号:2011JSJG494)阶段性成果

2.2012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 《基于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JQ120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职业
情景交际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