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颗教授治疗老年病经验浅析

2014-02-06 03:35李艳秋王立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胃气老年病导师

李艳秋 王立杰 项 颗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021)

项颗教授治疗老年病经验浅析

李艳秋 王立杰 项 颗△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021)

项颗;经验;老年病;调补心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已成趋势[1],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和医学问题,促进了老年病研究的不断深入[2],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老年病成为目前老年医学的重要课题。人至老年,五脏六腑出现气血阴阳各方面不同程度的虚损,导致老年人生理上的五脏皆虚,正虚于内,六淫七情、饮食劳倦内伤,痰饮、瘀血内生,形成老年人正虚邪实的病理特点[3],而老年人这种生理病理特点与肾气渐衰、精血亏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决定了老年病多系慢性、难治之痼疾。导师项颗教授从事老年病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医德高尚,技术精良,对老年疾病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用药发扬古义、巧用创新;通常达变、审因论治,形成了独特丰富的学术思想。笔者随诊师侧,聆听教悟,受益颇深,现整理导师老年病临证用药的经验简介如下。

中医认为 “心主血脉,藏神”,在五脏中居于首要地位,对脏腑功能活动起着主宰的作用,故有 “诸血者,皆归于心”一说,称之为 “君主之官”。“肾为先天之本,寓真阴而涵真阳,肾气旺则生命力强,肾精充则化源足。正如 《医贯》中说:“五脏之真,惟肾为根”。心主火,肾主水,水火似乎相克,其实妙在相生。心火下达于肾,则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则心火不亢,火必得水而既济,心必借肾以相通,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二者协调统一。心肾水火内涵很多,因此心肾相交实际包括心肾水火相济、气血相济、阴阳调节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整个心与肾的相互交通。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循行流注于肾,与肾精化合为精;肾藏精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入冲任上交于心,与心血化合为血,心肾精血同源互化,相互为用,维持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心主君火,肾主命火,君火在上为阳气之用,命火在下乃阳气之根。君火为命火之统率,命火为君火之根基,君火命火相得益彰,人体五脏六腑组织结构的生理功能活动才能正常。老年人天癸衰竭,肾精亏虚,阴血化生乏源,日久必致肾阴亏虚,阴虚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导致心肾不交。所以导师把心肾不交看成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病理特点,在临床治疗与用药时,尤以重视正气为本,他说老年人正气损之极易,培补甚难,邪实宜除,故而提倡扶正亦能逐邪,驱邪勿伤正气,法宜调补心肾为主,善用滋阴补肾之六味地黄丸及调补心肾之交泰丸加减。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补,泽泻、牡丹皮、茯苓三泻,其中补药重量重于 “泻药”,是以补中寓泻,以泻助补;交泰丸中黄连入心经,清心火,使心火下降于肾。肉桂入肾经,蒸腾肾水,使肾水上济于心,取肉桂量为一以应 “天一”之数,取黄连量为六以应 “地六”之数,意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如此心肾相交,水火合和。临床应用时若兼气虚者应参以补气之品,兼血虚者宜加入补血之品,兼阳虚者应兼以扶阳益阴之品,若气滞血瘀者应配伍理气活血之剂,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标本兼顾为原则,用之颇合老年病病机,故能效如桴鼓。而导师临床辨证论治以调补心肾为主的同时,还兼顾其他用药特点。

1 固护脾胃

导师说,脾胃为后天之本,上奉养心肺,下充藏肝肾,生命活动全赖之腐熟水谷,蒸精微、化营卫,变而为血。胃气强,运化功能则强,机体气血生化有源;胃气弱,运化功能亦弱,机体的气血生化乏源,而为诸病。因此胃气的盛衰关系到人体健康与否及生命的存亡,故中医有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叶天士也曾指出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故导师在临床用药时,根据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五脏中不论何脏之虚时刻不忘顾护胃气,常配伍黄芪、白术、甘草、砂仁等益气健脾之剂,可使气得上下,血脉和利,五脏得安。且导师说,当代人嗜食肥甘厚味,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故遣方常用焦三仙,取其消食导滞,健运脾胃之用为佐使药而顾护脾胃。

2 遣方善用对药

常言,用药如将帅用兵。用兵得当,则旗开得胜,用兵不当,则损兵折将,大败亏输。医家治病亦如此,需通晓药性,用之得当,则药到病除,若医家不谙药性,用药不当,不仅不能祛除病邪,反而会损伤正气,甚者贻误性命。善用对药,是导师在临床辨证用药中的显著特点。对药古而有之,研究对药的古籍据考证有 《雷公药对》、《徐之才雷公药对》等,但均已失传于世。清代名医施今墨所著的 《施今墨对药》广受后代医家赞誉,导师亦把其作为临床必读必用之书,足以证明对药之独特魅力。对药又称之为药对,是中药的一种特殊配伍形式,其组成以两味药配对居多,对药使用得当,可使药物之间相互制约、互相协同,又各司其职,并可产生与原药不同的新功效,降低毒副反应[4]。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患病也具有独特的规律,在导师调补心肾作为根本大法的基础上应用对药,常收到桴鼓之效。

2.1 生龙骨与生牡蛎 龙骨味甘,性微寒,归心、肝经;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二者均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龙骨养阴之中能潜上越之浮阳,长于镇静安神;牡蛎养阴之中能摄下陷之沉阳,尤善软坚散结,二药并用,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导师在临床应用时,常相须为用,配伍于不同的方剂中,用以治疗老年眩晕、心悸、不寐等病,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2.2 茯苓与茯神 导师常配伍茯苓、茯神二药用于治疗水火不济导致的老年失眠、健忘、心慌及神经衰弱的患者。导师言:“茯苓色白入肺,其气先升后降,功专益脾宁心,利窍初湿,通心气于肾,使热从小便出为主;茯神甘平,抱木心而生,善走心经,导心经之痰湿而宁心安神。二药参合,协同为用,令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故治疗上述疾病之力益彰。”

2.3 酸枣仁与五味子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主入肝经,内补营血安神志,外敛营阴止虚汗,为宁心安神,固敛虚汗之要药;五味子敛肺滋肾宁心,敛汗止汗,生津止渴。二药配伍,一入肝经,一入肾经,内收外敛。导师常于二药合用,治疗阴血不足所引起的心神不宁,健忘少寐,烦躁多汗等症,疗效显著。

2.4 远志与石菖蒲 远志芳香清冽,辛温行散,归心、肾、肺经,能开心气郁结,交通心肾而安神益智;石菖蒲辛散温通,归心、胃经,功可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二药共伍,通心窍,交心肾,导师常于临床中治疗心肾不济所致、头晕、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失眠、记忆力减退、痴呆、中风后遗症等症状,多收良效。

临床中,导师还善于将百合与合欢花,夜交藤、酸枣仁与柏子仁,麻黄根与浮小麦,黄芪、白术与党参,黄连与阿胶,磁石与朱砂等作为对药辨证论治应用于各种老年疾病,相辅相成,其功益彰。

3 辩证施量

中药剂量是指中药作用于机体能够产生特定效用的量[5],是方剂的核心、灵魂,是中医用药的精华,剂量可使药物在方中有君臣佐使之分,剂量不同还可使得某些药物具有双向调节性,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处方是否有效,除了辩证明确,施治得当,确定药物剂量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6]。清代医家王清任曾言: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因此药物剂量的掌握自古就是医家不传之秘,而中药剂量的决定,也是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如患者的体质、症状,居住的地域、气候和选用的方剂、药物等诸多方面。由于使用的目的不同,用量也就有所不同。而同一药物,因剂量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和功效也随之有异。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大,身体内各器官组织均发生衰老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也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老年人的药物效应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常规剂量不生效,有的人常规剂量而出现中毒反应,导师项颗教授根据老年人脏腑生理特点,借鉴现代医学成果,注意中草药毒副作用,用药剂量,因症施治,随症施量,规矩巧用,掌握得当。

导师项颗教授热爱祖国医学,精研岐黄,谨遵古训,吸取众家之长,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他特别强调医者要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要不断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做到审证求因。针对老年病,导师提出调补心肾为老年病治疗的基本大法,应贯穿老年病治疗的始终,但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也应辅以其他治法,定中有变,灵活机动,才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1]张觉人,陈怡西,余刘科.刘完素老老年病治疗观临床思考[J].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3):12-14.

[2]康亚国,宋晓群.活血化瘀法在老年病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中医药,2006,26(1):50-51.

[3]魏凤玲.老年病治疗经验浅谈[J].山西中医,2008,24(2):49.

[4]武峰,魏品康.魏品康讲授运用对药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3):706-708.

[5]仝小林,吴义春,姬航宇,等.发现经方剂量[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1):1.

[6]余惠莲.浅析确定中药剂量时应考虑的因素[J].长江大学学报,2012,9(10):60-61.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0.010

1672-2779(2014)-10-0020-02

△ 指导老师

张文娟 本文校对:马 琳

2013-12-12)

猜你喜欢
胃气老年病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Joseph F. Engelberger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V eraW an g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