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远教授从肝论治闭经学术思想浅析※

2014-02-06 03:35杨贤海邓亚妮陈孔莉黎志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血行血海肾精

杨贤海 邓亚妮 黎 慧 陈孔莉 黎志远△

(1 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黎志远工作室,荆门 448000;2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荆门 448000)

黎志远教授从肝论治闭经学术思想浅析※

杨贤海1邓亚妮2*黎 慧1陈孔莉1黎志远1△

(1 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黎志远工作室,荆门 448000;2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荆门 448000)

闭经是妇科难疾。其病因与六淫、七情、饮食及先天不足有关。病机为肝失疏泄,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肾精亏损,冲任失调,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乏源。本病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单纯实证极为少见。黎师临证数十年,提出了治疗本病遵循 “审因辨证,治病求本”的原则,方法上以疏肝开郁,活血化瘀治其标,益气健脾,调补冲任治其本为总则。辨证用药,组方精简,层次分明,适当参合针刺、艾灸、耳穴、穴位贴敷等外治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闭经;黎志远

黎志远老师是湖北省著名中医、荆门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黎师认为,不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其病因与六淫、七情、饮食及先天不足有关。病机为肝失疏泄,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肾精亏损,冲任失调,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等。本病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单纯实证极为少见。闭经病因复杂,其治疗效果又与病因有密切关系,故治疗必先明确病因,结合病史及舌脉,分清虚实,了解理化检测结果。治疗应该遵循 “审因辨证,治病求本”的原则,应该把“疏肝化瘀,益气健脾,滋养肝肾,调理冲任”灵活贯穿于始终,做到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养,切不可不分虚实,概以活血化瘀而通之。特别是虚者因血海空虚,源断无血可泻,若概以泻而通之必会伤及脏腑、气血、经络,适得其反,只有通过补益之法,使气血恢复,脏腑平衡,血海充盛,则经自行。同时需注意用药时不可过用辛温香燥之剂,避免辛温香燥的劫津伤阴之弊,即使应用也需配以养血和阴之品,则病自愈;用补药应使其补而不腻,应补中有行,以利气血化生,特别需指出的是:治疗闭经,不是单纯的月经来潮,见经行即停治疗,而是要让患者恢复并建立有规律的月经周期。近年来,我们跟随黎师工作学习,蒙受教诲,受益匪浅。现将黎师从肝论治闭经的学术思想浅析如下。

1 肝郁脾虚、生化乏源经闭 治宜舒肝开郁、益气健脾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以气血的正常运行为基础的[1]。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长期工作压力过大,精神紧张,肝气的升发条件受抑,影响其疏泄功能,横逆犯胃,致胃纳受损。《素问·阴阳别论》记载:“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由此可见,闭经与情志不畅而致脾胃病有关。薛立斋曰:“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肝之气机条畅,则脾胃纳运正常,气血生化则有源。若过思伤脾,脾胃纳运失职,则气血化生失司,而致血枯发为闭经。临床常见闭经的同时可见精神忧郁,两胁胀痛,纳差脘满,消瘦乏力等肝郁脾失健运的症状。故在治疗时应用舒肝开郁益气健脾之法,方选当归芍药散、柏子仁汤等方加减。如气郁较甚,酌加郁金、佛手、绿萼梅、青皮、川芎等以加强疏肝理气活血之功;偏于肝脾不调者,合逍遥散加减;偏于心脾两虚者,合归脾汤加减;若久病血虚又伴有肝气不舒者以柏子仁汤加覆盆子、柴胡、香橼、合欢皮、百合、龙眼肉、炒陈皮等;若带下量多可加海螵蛸、淮山药;还可以施以心理疗法。黎师认为本型闭经是因久郁而致,非一日而成,故在药物的应用上,也应循序渐进,不可一开始即使用大量的活血化瘀之品,以免耗伤气血,而应以疏肝理气为主,使郁渐开,瘀渐散,并视患者体质灵活运用活血通经药。体质弱且脾胃纳运不佳者,早期也不宜用熟地黄、阿胶等滋腻碍胃之品。待郁开经通,瘀血得除,脾胃健旺则气血自渐生,此乃以通为补之意。同时,嘱患者注意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助药效。常常配合针刺太冲、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气郁较重加膻中、内关以加强舒肝解郁的作用。

2 肝肾亏虚、冲任失养经闭 治宜补益肝肾、调理冲任

傅山曰:“经水出诸肾。”肾精乃人体之根本,肾精对冲任二脉的通盛和 “天癸”的成熟有重要的作用;肝藏血、肾藏精二者密切相关,二者同司下焦,皆为冲任之本,且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必得肾精的充养,因此两者在月事的形成和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若先天不足,青春期始即肾精不足,无以充养肝血,则冲任血虚,发为经闭,成年则表现为面色晦暗,腰膝酸软,阴道分泌物减少,性欲低下,舌质淡白,苔薄或脉沉弦细弱,导致闭经。流产、失血过多、房劳以及后天疾病,均可伤及肾经而致肾精亏损,由此而肝血不足,冲任失养,无以化为经血。临床多见月经衍期或量少,最后出现闭经。亦可见肾虚失其封藏,导致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尽,以致肝肾精血不足而形成闭经。黎师在临证时,根据患者年龄、病因、环境等不同,针对肝血肾精不足的特点,用药施治也不相同,如治疗青少年闭经,多考虑青少年肾气未充,避免助阳之品,恐致相火妄动;如治疗中年人,多考虑阴血不足,以养血为主,提倡补阴以制阳。对于肝肾亏虚型闭经的治疗,黎师则以滋补肝肾为主,方选用一贯煎、滋水清肝饮、六味地黄汤等合方化裁,辅以理气活血之品,常用女贞子、龟甲、熟地黄、墨旱莲、八月札、枳壳等,从肝经肾经入手,血海未竭则可加入茜草、月季花、泽兰等通利药以促进血行而不伤血;阴损及阳,脾肾阳虚,则酌加补肾健脾之品,如菟丝子、覆盆子、鹿角霜、党参、炒白术、陈皮等。常配合艾灸三阴交,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取穴:肝、脾、肾、内分泌、皮质下等。

3 肝郁血滞、痰湿凝滞经闭 治宜疏肝化瘀、行气通经

血液的正常运行依靠气的推动和固摄。若气虚,则一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导致血行迟滞形成瘀血;二无力统摄血液,可致血溢脉外而成瘀血。若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甚则可形成血瘀。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感受外寒,或体内阳虚内寒,均可使血行不利,则血凝成瘀。痰为津化,津血同源,故痰湿阻滞亦可成血瘀。由此可见,肝气不舒,脾失健运,由此而产生的气虚、气郁、寒凝、痰湿是导致瘀血内停,形成闭经的关键。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黎师总结出疏肝化瘀行气通经法。用于治疗冲任瘀阻,经脉壅滞,血不下行之闭经。临床表现为月经数月不行,小腹胀痛或刺痛,拒按,面色晦暗,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涩。一般轻症用泽兰汤或血府逐瘀汤,重症则用下瘀血汤加味。偏气虚者加参芪,偏血虚者加当归、熟地、阿胶;偏痰湿阻滞者则在活血化瘀与健脾化痰同用,药用苍术、法半夏、制南星、车前草、当归、川芎、川牛膝、益母草、制香附、甘草等;偏于气机郁滞、瘀血内阻者,临床常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生蒲黄、肉桂、炮姜、没药、制香附等理气活血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复经汤,药物组成为: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5g,绿萼梅10g,月季花6g,川芎12g,红参15g,白术15g,香附12g,牡丹皮10g,茯苓15g,熟地黄18g,鹿角霜20g,酸枣仁15g,茺蔚子15g,川牛膝12g,桃仁12g,菟丝子15g。具有疏肝化瘀,益气养血,调补冲任功能。主治:原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月经量少等病。见经量少或突然出现无诱因的停闭,或月经数月不行,或久婚不孕,伴有情志抑郁,经前胸胁胀痛,头昏耳鸣,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心悸气短,失眠纳差,腰膝酸软,下腹隐痛等。常配合针刺膈俞、血海、太冲、耳针内生殖器、肝、三焦、皮质下等。

4 肝胃血燥经闭 治宜养肝清胃、活血通经

以经闭、口渴欲饮、心烦、舌红为其主症的肝胃血燥经闭[2],治宜养肝清胃、活血通经,自拟养肝清胃活血通经汤,药用:生地黄、石斛、泽兰、黄连、赤芍、当归、丹参、益母草、川芎、红花等随证加减:口干加甘草、麦冬;便秘加大黄、瓜蒌;肾虚加淫羊藿、肉苁蓉以及五子补肾丸等。待胃火渐清之后,稍佐温肾助阳之品,如菟丝子、肉苁蓉、淫羊藿、覆盆子之类,以阴中求阳,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善其后。黎师常说:“肝胃血燥经闭的早期治疗,非苦寒不足以清热,非甘寒不足以救阴,非活血不足以通经闭。故此类闭经的治疗,多用凉通之法。”临床常配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照海等穴。

5 典型病验

文某某,女,34岁,职员,湖北荆门人,已婚。主诉:闭经6月余。初诊日期:2011年12月9日。患者平素工作压力大,月经逐渐减少直至闭经达半年久。曾在市内多家医院妇科诊治未效,由某医院妇科推荐至我科就诊。患者基本情况:14岁月经初潮,周期28~33天,经期5天左右,末次月经时间2011年5月11日,月经期间有小腹胀及腰骶痛等症状,多可自行缓解。刻诊:患者闭经半年余,伴口渴,渴不欲饮,纳差,心烦不寐,大便干结,小便黄。诊其神志清楚,面色潮红,腹部平软。舌质红边有少许紫点,舌苔薄,脉弦细。B超检查示:子宫附件无异常。此证乃肝阴亏虚,虚火灼伤营血,使血燥伤阴,冲任失养,以致血海空虚,发为闭经,虚火久蒸,血停为瘀,则带脉不通,故有经期当血行之时发为腰痛、腹胀。治当以补肝养阴、活血通经之法,方拟养肝清胃活血通经汤。药用:泽兰15g,黄连6g,石斛15g,生地黄15g,赤芍12g,当归12g,丹参15g,益母草15g,川芎9g,红花3g,全瓜蒌30g,虎杖30g。七剂,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温服。

2011年12 月21 日二诊:诉服药后精神状态有明显提升,尤其是心烦有所好转,口渴有所减轻,大便已变软。效不更方,守上方去全瓜蒌续服七剂。

2012年1 月3 日三诊:患者已无口渴之症,大便正常,睡眠亦明显转安,通过症状来看,患者胃火已基本清除。以二诊方加淫羊藿10g,菟丝子15g,去虎杖七剂。

2012年1 月31 日四诊:本次月经1月28日来潮,量适中,色暗,小腹有轻微胀痛,腰骶痛不明显,月经6天干净。予养肝清胃活血通经汤合六味地黄善后。2013年7月随访,月经正常。

按:《黄帝内经·素问》中说 “肝藏血,心行之……何也?肝主血海故也。”肝藏血,主疏泄,肝血下注冲脉,司血海之定期蓄溢,肝失疏泄,郁久化火,虚火上炎,火燥伤阴,阴血不足,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郁则脾弱,津液不生,时见渴燥,津枯肠燥,大便干结,气血乏源,月经量少,血少不能濡养心神,则见心烦不寐。治拟养阴清热、活血通经之法,方选泽兰汤活血调经,加用黄连清胃热,生地黄、石斛清热养阴,以防热清太过而伤阴,全瓜蒌、虎杖等清热通便,胃热得清,阴血得生,腹痛自消,口渴、心烦等症自除。待胃火渐清之后,再稍佐以菟丝子、淫羊藿温肾助阳,阴中求阳,养血滋肾,调补冲任以善其后。

[1]章辉,从调气血论治精神紧张性闭经[J].四川中医,2010,28(12):30-31.

[2]刘腊梅;杨贤海;黎志远.黎志远辨治闭经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2):35.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0.012

1672-2779(2014)-10-0023-0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湖北省卫生厅中医中西医结合项目[No:2012Z-B13]

* 通讯作者

△ 指导老师

张文娟 本文校对:苏 捷

2014-02-22)

猜你喜欢
血行血海肾精
ADA、TB-DNA、TB-Ab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诊断应用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行感染对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影响的研究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气至病所”验案三则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PCT和白介素6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评价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五子衍宗丸改善肾精亏虚证大鼠精液质量及机制研究
血液透析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