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培养扎根基层的卓越医生※

2014-02-06 03:3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全科课程体系

李 玲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南阳 473003)

创新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培养扎根基层的卓越医生※

李 玲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南阳 473003)

在国家有关政策引领下,分析全科医学工作岗位基层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新教育理念,加大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构建及实施 “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突出 “院系一体、医教结合、人才共育”的办学特色,与执业考试对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而培养出能够面向乡村、服务基层的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医学教育

2009年3 月1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从此拉开了新医改的序幕,随后,出台了 《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23号),提出 “引导全科医生到基层执业,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我国现有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中,分级就诊制度不健全,技术水平低,有限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均匀,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根据卫生部、河南省及南阳市统计公报 (2012年末),全国、河南省和南阳市每千人执业 (助理)医师数分别是1.79、1.40和1.24,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1.53、0.81和0.78,远远不能满足“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需求。201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强调,要把全科医学教育作为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出了要适应农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按需培养三年制农村实用型初级全科医生。卫生部陈竺部长指出,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对到欠发达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可采取 “3+2”的模式。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布了 《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 (2012)6号)、《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 〔2012〕7号),提出了改革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要求,首次将 “面向乡村、服务基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列入了卓越医生培养计划。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是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已有60余年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经历,目前已形成了 “院系一体、医教结合、人才共育”的鲜明特色。在医学教育迎来重大变革之际,我们以 “立足南阳、面向全省、辐射周边、支援边疆”为就业定位,紧紧围绕农村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积极进行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之路,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 “3+2”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不断推进融知识、能力和素质 “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着力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面向乡村、服务基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思路及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学习 与时俱进 更新医学教育理念

坚持组织全体专任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教育部、卫生部 《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9〕4号)精神,以及新医改制度、全科医生制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等政策文件,使每位教师把握医学教育改革的新动向,了解国家新的医改政策、医疗制度,特别是全科医生制度,进而以此为 “指挥棒”,人才培养工作及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国家的政策、医学发展的方向及社会的需求。取得了河南省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一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及多项市厅级、校级重点教改项目,以项目为引领、驱动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

2 努力打造一专多能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校出台了 《南阳医专关于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施办法》,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充实教学队伍。鼓励在职攻读硕士、博士,提高学历层次,优化师资结构。通过进修、深造,增强临床及教学技能。发挥院系一体的办学特色,调动附属医院医师转评教育系列职称的积极性。学校要求校本部的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每5年中至少参加1年带薪带贴的临床实践工作,使教师与临床工作不脱节,使医院科室发展与专业建设齐头并进。

3 构建及实施 “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紧扣教育部、卫生部医学教育精神,以 “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参照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规范,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在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和素质方面均制订了明确要求,并根据当前临床工作岗位特点做了调整。

以实现专业与 “六位一体”基层医疗工作、课程标准与岗位及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学历证书与执业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 “五个对接”为目标,分析职业能力,2012年重新构建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课等七大模块课程体系。在第一学年,实施公共课、基础课及基础选修课模块,搭建必需、够用的基本知识及能力;第二学年,开设专业课模块的第一部分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及拓展能力;第三学年,通过专业课模块的第二部分,也就是临床实习,训练临床岗位职业能力。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将实践教学与素质拓展贯穿始终。修订了教学大纲、实验及实训方案、毕业前综合强化实训方案及毕业实习计划,按照突出应用型、实践性的原则要求,压缩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例,减少理论教学比重,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达到1∶1以上,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有利条件开展临床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要求,融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标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社区全科医学工作,纳入全科医学概要等课程,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和定位,制订了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学习指南;临床课教学全部由医院承担,实行分科分段制教学,比如外科学,分别由胸外科、心脏外科、颅脑外科、普通外科、骨科、麻醉科等科室的专家讲授相关内容。

4 创新教学方法 突出 “院系一体、医教结合、人才共育”的办学特色

利用 “院系一体”的区位优势和直属医院的人才优势,打破理论课与实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堂移到实训室,边教边学边做,使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三者有机结合。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引入课堂。改变单一说教的做法,采用案例教学、床边教学等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专业特点,对实习前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岗前教育和技能培训、强化技能训练,缩短学生进入医院实习的适应期。强化职业引导,探索顶岗实习、病例分析、技能展示、学术讲座等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例如,近5年来开展学术讲座百余期,讲座内容涵盖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要点解读、临床疾病治疗进展、医学发明发现故事、人际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校园网、语音室、手术室电视监控闭路系统等先进教学资源,共享网络信息,推广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拥有卫生部全套视听教材,建有河南省精品课程 “临床药物应用”,并于2012年成功升级改造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还建有临床生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校级精品课程,向学生推荐课程相关的学习网站,例如爱课程网、健康报网等。课堂中开展启发式、病案讨论式、研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课余组织学生开展专业知识竞赛、公众急救知识及技能竞赛、学习经验交流会、励志报告会、职业规划大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沟通能力,培养其团队意识。

5 与执业考试对接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在学校构建并运行多年的教学评价体系框架内,努力探索符合医学教学需求的多元化质量评价模式,摒弃 “一锤定音”的考试方式,除重视日常教学中的考核,还致力于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能力的考核,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评定成绩,并将实训成绩纳入每学期的总成绩之中,毕业实习前开展为期2周的临床技能综合强化训练,训练的科目及评分标准与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核相一致,技能考核成绩不合格不得进入毕业实习。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加强对实习生的监管,制订了详细的实习中期教学检查方案,以领导座谈会、师生座谈会、教学管理和临床带教老师分组检查的方式,检查实习医院实习教学实施情况。制订了详细的 《毕业生毕业考核方案》并已实施,实行三站式考核。第一站为病历考核,提交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撰写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完整住院病例;第二站为理论笔试,考试科目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主要内容症状与体征、各系统常见疾病;第三站为临床技能考核,学生从10个项目中随机抽取2个项目进行考核。毕业考核不及格者不予毕业,需半年后申请重考,合格者方予毕业。如今,正在探索毕业生追踪调查的有效机制,为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做好论证。

Innovating Three-year Program of Clinical Medicine Education Mode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Doctors Rootedin Community Medical Service

Li Li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Nanyang Medical College,Nanyang,473003,Chi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relevant policies in our country,Analysis the demand of general medical basic jobs for three years clinical medical professionals,update education concept,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double-professional teachers”,construct and implement the“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medicine”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highlight the“one department,medicine and education combining,talent education”school characteristics,dock with the examination of medical practitioners,establish and improv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In order to cultivate“face grassroots,capable and stable”general practitioners can service rural grassroots.

Higher vocational;Clinical medicine;Talent training mode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0.044

1672-2779(2014)-10-0070-02

河南省教育厅“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No:教高(2012)859号]

苏 玲 本文校对:张 蕾

2014-01-16)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全科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