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生命活力,打造高效课堂

2014-02-09 09:55苏静静
教育观察 2014年14期
关键词:读图课堂教学课堂

苏静静

(梧州市第一中学,广西梧州,543002)

一、高效课堂注重导课设计,创设情境,未有曲调先有情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端,起着“聚焦”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巧妙地导入会使授课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导课时,教师既要紧扣教学目标,又要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和科学性。无论选择哪种导课形式,教师都应该因课而导,导出新意,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兴趣。常用的教学导入方法有:歌曲导入、谜语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广告导入、视频导入等。

二、高效课堂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的理念不再局限于学生学会,更注重的是学生会学。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地理课堂的45分钟充满生命力。一抓“记忆兴趣点”,着眼于诱导,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二抓“主干知识点”,着眼于疏导,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三抓“读图能力点”,着眼于指导,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抓“记忆兴趣点”

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动、活跃,思维敏捷。这是他们的优点,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并把它转化成教学手段,就可以收到奇效。教师可以把一些难记的概念、数据编成口诀、顺口溜,还可以利用谚语、古诗、歌曲来帮助学生记忆。例如:自编歌诀——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谐音记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大兴安岭)饮(阴山)喝(贺兰山)八(巴颜喀拉山)缸(冈底斯山)。巧解古诗文描述的现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二)抓“主干知识点”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不需要阅读大量文字资料,而是边听边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复习,起到整合知识点的效果。教师要教会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抓住知识联系,说透因果关系;抓住重点难点,达到理解突破。

图1 思维导图示意图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如图1),能有效培养学生判读各种图表的积极性,提高获取地理信息的准确性,方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其逻辑关系,在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中理清学习地理的思路。另外,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并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三)抓“读图能力点”

学生在初中阶段时读图的规范训练比较少,进入高中阶段,特别是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图表素材“多”和“杂”,学生许多时候都会出现看着图,但是无从下手的情况。所以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进行读图能力的训练就显得非常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地理图表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针对每一张不同的地理图表现出的地理要素,教会学生在图表中“看什么?怎么看?如何结合问题去看?”的方法,并进行实时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读图技能。

三、高效课堂注重活动设计,创造新的课堂教学形式

(一)用心设计问题情境,追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活动在当今新课程下的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在湘教版教材中,必修三册教材共有“活动”193处,其中“探究”类活动107处,占必修教材“活动”总数的55.4%。足见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养成的重视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而有效的探究活动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师生充分的准备、课堂深入的讨论、教师适时的总结。

(二)用社会的流行元素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将流行元素融入教学中,将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寓教于乐”一直以来是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是需要教师多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的教学环节。

例如,在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中提问:“世界上有哪块土地可以开展所有的农业活动?”提示学生在网络中流行的“QQ农场”,利用“QQ农场”的运作方式,引入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在复习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时,观看视频《舌尖上的中国》,套用“大家来找碴”的游戏形式在视频中找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这样的形式既受学生喜欢又具有时代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一个个踊跃表现,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勇气和活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创造了愉快、和谐、主动的教学氛围。

(三)创设生动的体验课堂,展示学生的艺术潜能

体验生活、体验学习无处不在。新课程标准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因素的组合。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生共同体”。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以辩论、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答案。例如:关于“人口迁移”的问题,课堂上教师给出了辩题“人口的迁移对迁出地更有利还是对迁入地更有利?”学生结合课堂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行四人一组的即时辩论。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课堂的参与激起了学生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同学锻炼了表达能力,旁观的同学加深和扩展了所学知识。这种方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印象深刻,远比单纯听教师讲课获得的知识和受到的教育鲜明生动得多。在课上没有演讲的学生也可把讲稿作为地理墙报的内容。

(四)开设“地理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进程中,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地理实践活动”校

本课程,可以把学生从课内领向课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所需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笔者学校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实际情况,设定了高一新生进校第一个月(九月份)的校本课程:寻找回家的路、绘制校园平面图、天象观测、测量当地太阳高度角求证当地经度、“寻找”地转偏向力等。学生课下观测、调查,并在课上展示调查报告,用图表或图片实物展示调查内容。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学、乐学、博学的目的。

四、高效课堂的实现,落实于高效作业的设计

许多课堂作业的出处都是整本的参考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地理教师应设置高效的课堂作业。课堂作业是反映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渠道。为此在设计地理作业内容时,教师们定下了“七步曲”:1.紧扣课程标准。2.联系时事社会热点。3.贴近乡土地理实际。4.强化读图能力考查。5.注重创设“生活化情境”。6.重视“开放性”题的设计。7.出谋划策。

课改之路漫漫,在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模式的过程中,地理教师任重而道远。

[1] 刘向阳.浅谈探究性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学园:教学科研,2012(8).

[2] 徐国民.反思高效课堂现状,聚焦学生终身发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3).

猜你喜欢
读图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