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分析

2014-02-12 15:55徐昌贵王丽丽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白山长白山资源整合

徐昌贵,王丽丽

(1.通化师范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2.通化市职教中心,吉林 通化 134000)

区域经济学研究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分析

徐昌贵1,王丽丽2

(1.通化师范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2.通化市职教中心,吉林 通化 134000)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区域合作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旅游资源整合也已成为一种潮流。只有打破地域界限,树立区域品牌,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才能提升旅游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共享繁荣的整体效益,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应该把握住资源、地缘等优势,克服资源分散、观念保守、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布局、特色旅游线路设计和联合营销等方面入手,进行旅游资源整合,促进该地区旅游经济质的飞跃。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旅游资源;整合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包括通化、白山两市,该区域北连辽源与吉林;西与辽宁省的本溪、抚顺、丹东等市相邻;东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毗连;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慈江道、惠山市隔鸭绿江相望。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产品种类齐全。近些年来,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该区域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较旅游业发达地区而言,该地区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当今东北地区面临老工业基地转型以及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吉林省东南部各地区要想突出重围,提升旅游竞争力,加强区域合作,整合通化、白山两地旅游资源是必然选择,也是吉林省东南部提升区域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一、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一)旅游资源的共生性,要求进行资源整合以求“共荣”、“共存”[1]

根据共生性理论,无论是同类旅游资源还是非同类旅游资源,彼此之间都具有某种互补作用,经整合后能够增强总体实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这些资源既有相似性又各具特色,具有较强的整合潜力,如能得以整合,必将提升该区域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此乃“共荣”。另外,该地区的两大城市都依托长白山脉、鸭绿江河流进行旅游开发,根据共生理论,如果旅游资源共同依附于某种载体,那么这种载体就成为多个旅游资源共存的根本前提。如果在开发过程中,还像以往那样盲目恶性竞争,肆意无序开发,必将造成水体的污染、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枯竭,最终导致共同衰败,所以必须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建立一种规范来约束大家的行为,维持大家的“共存”。总之,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决定了吉林省东南部地区需要进行旅游资源整合。

(二)边缘化的政策导向,要求进行资源整合以提升区域影响力

吉林省东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地形以山地为主,城市可进入性差,政策影响力度小。2009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按照批复,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核心地区,也就是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核心范围不包括吉林省东南部地区,这使得吉林省东南部地区两大城市通化市和白山市在战略地位上被边缘化;另外,与通化市毗邻的辽宁省丹东市也因为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而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这就使得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处于在两大国家经济带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境遇。因此,战略上的边缘化,影响了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三)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要求进行整合以形成合力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包括通化、白山两市,其中通化市地处偏远,地形以山地为主,交通不便,城市建设水平低,旅游业处于初级阶段,旅游线路、旅游产品都未成体系。白山市属于小型城市,经济可以用“一产不特、二产不强、三产不足”[2]来形容,旅游业发展更是处于起步阶段,高知名度景区少,发展水平低,重复建设过多,旅游资源浪费严重。据统计,2013年,通化市接待旅游者644.38万人次,同比增长29.2%;旅游总收入77.93亿元,同比增长34.6%。旅游收入占全市GDP的7.77%[3];2013年,白山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65.45万人次,同比增长15.97%;实现旅游收入63.80亿元,同比增长26.70%[4]。两市2013年总旅游接待人次为1209.83万人次,实现总旅游收入141.73亿元,这和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4229.5万人次和2685.79亿元收入相比,差之甚远,和南方发达旅游城市更是不具可比性。因此,旅游业落后的现状迫切需要两地进行旅游资源整合,以形成合力参与竞争。

二、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能性

旅游资源整合应当具备充分的条件,否则就会整而不合,失去意义。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具有旅游资源整合的资源、区位和政策等条件,因此具备整合的可能性。

(一)资源特点鲜明

实施旅游资源整合的出发点是旅游资源的特点。吉林省东南部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特点鲜明,其中既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又有绚丽的人文景观。如以长白山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旅游资源;以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人文观光旅游资源;以望天鹅、三角龙湾为代表的火山遗迹观光旅游资源;以靖宇陵园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临江、长白和集安等沿鸭绿江城市为代表的边境观光旅游资源等一系列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且有众多互补之处,构成了吉林省东南部旅游业整合发展的资源基础。

(二)地缘优势突出

地缘关系是旅游资源整合的前提。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腹地,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国境线长657.5公里,拥有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中的两个;该区域内两大城市通化和白山都是国家批准的边境开放城市,同朝鲜、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经贸合作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和地缘人缘上的优势。并且通化、白山两市均沿浑江而居,相隔仅几十公里,区域内各级公路、东边道铁路以及鸭绿江水路将两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地缘优势突出为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旅游资源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政策条件支持

整合旅游资源需要借助一定的推力。2012年8月9日,中国东北东部的14个市州在黑龙江鹤岗举行的第四届东北东部(12+2)区域合作圆桌会议上,通过了启动编制《东北东部经济带发展框架规划》的决议。2013年9月13日,第五届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圆桌会议就《东北东部经济带发展规划》的修改编制进行了磋商,并将《东北东部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作为会议主要议题。这意味着东北东部区域合作进入实质性规划、部署阶段,并有可能纳入《东北振兴新十年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据此得知,随着东北东部区域合作的深入,吉林省东南部旅游资源整合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政策支持。

三、旅游资源整合的障碍性因素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具有资源特点、地缘关系以及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很多障碍性因素,只有清醒的认识这些障碍性因素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才能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以实现旅游资源整合。

(一)资源分散

资源分散是旅游资源整合的首要障碍性因素。资源分散包括地理分布上的分散和所有权的分散。首先从地理分布上来看,吉林省东南部地区虽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且特点鲜明,但是由于地形所致,这些旅游资源过于分散,且同类旅游资源较多,这就导致无法大规模集中进行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整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其次是所有权的分散。众所周知,不同的旅游资源隶属于不同的管理单位,如森林公园归林业部门管辖、文化旅游资源归文保部门管辖、自然保护区归环保部门管辖等,这就导致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整体观念和统筹规划,各自为战,最终有可能导致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和深度不够,产生旅游资源浪费现象。总之,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以及所有权的分散,使得旅游资源整合面临一定的困难。

(二)观念保守

虽然当前各级政府努力摒弃保守观念,大力提倡区域合作,如通化、白山两市加入《东北东部经济带发展框架规划》就是很好的体现。但在旅游资源实际整合过程中,整合的主体不单单是某一级政府,还涉及到低层次政府以及大大小小的旅游企业以及相关企业。事实证明,这些利益相关者在利益面前往往会显得比较唯利和保守,不能用长远眼光去审视未来,对外不敢参与市场竞争,对内盲目开发形成区域内部恶性竞争,阻碍区域资源整合的进程。因此,如何实现管理理念更新,增强创新意识成为吉林省东南部旅游资源整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设施落后

设施包括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基础设施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也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由于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水平低、速度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其中交通落后对旅游业的影响较为明显。虽然当前通化、白山两市已有各级公路、东边道铁路以及鸭绿江水路互通,但是当前的交通等级低、通行差且存在交通盲区,影响了区域间的互达性,已成为吉林省东南部旅游资源整合的瓶颈。旅游接待设施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受区域经济水平影响,当前吉林省东南部地区还存在旅游饭店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旅游景区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纪念品开发不足;娱乐性旅游产品水平低下、创新不足等问题,也成为阻碍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一大因素。

四、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吉林省东南部旅游资源整合应遵循“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突出特色、资源互补、紧密相连”的原则,根据现有旅游资源的实际分布状况、各自特色进行优化组合,发掘、开发出一批有特色的旅游新产品,努力使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区域优势,进一步推动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空间为依托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布局

区域政府间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打破地域界限,将全区旅游资源置于一个棋盘上进行思考。在总体布局上形成“两区一带”的格局:“两区”即西区:长白山休闲度假旅游区(包括长白山生态观光旅游资源、长白山冰雪旅游资源、长白山温泉旅游资源、长白山火山遗迹旅游资源等);中东区:长白山文化旅游区(包括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朝鲜族民俗旅游资源等),“一带”为鸭绿江黄金旅游带(以鸭绿江为纽带,对长白、临江、集安等沿江城市边境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开发)。为避免旅游资源重复开发,旅游景区重复建设,在今后的开发中,要严格按照“两区一带”布局进行开发。

(二)以政府为主导完善区域间基础设施建设

系统的、完善的、多样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旅游资源整合。吉林省东南部地区两市应从长远角度入手,对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其中交通建设是重点,通化、白山两市应以打造畅通工程为目标,完善区域间的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的建设。具体来说,除了政府当前规划的通化至靖宇高速、通化至集安高速外,还应规划建设白山至通化高速公路、白山至抚松(长白山西坡)、白山至长白(长白山南坡)快速通道等项目,缩短区域内核心城市、核心旅游资源间的距离,为旅游资源整合提供基础性保障。

(三)以人才为支撑实现管理理念更新

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是克服观念保守,实现旅游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当前吉林省东南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匮乏,这导致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先进的管理和开发理念。鉴于此,吉林省东南部地区首先要加大投入力度,从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两个层面上引进外部人才,实现管理理念更新。其次,要加强与区域内部通化师范学院和白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合作,调整专业定位、修改培养方案,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

(四)以特色旅游资源为核心实现共同整体开发

吉林省东南部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但也存在较为分散的障碍性因素。因此,可以以该区域某些特色旅游资源为核心,将有关联的旅游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推出,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发挥旅游资源的规模效应,提升旅游资源的整体档次或等级,增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如可以以长白山观光旅游资源为核心,整体开发长白山周边的冰雪旅游资源、温泉旅游资源、火山遗迹旅游资源等;以鸭绿江为核心,整体开发边境观光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出境旅游资源等。总之,进行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还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扩大区域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五)以龙头产品为纽带创新旅游线路设计

所谓的龙头产品即当地最负盛名,最具吸引力的产品。龙头产品具有带动作用,可以促进相关产品的营销。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最负盛名的旅游产品当属长白山旅游景区和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应以这两大产品为纽带,创新旅游线路设计。如可以开发长白山西坡——仙人桥温泉——通化云霞洞——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陆路);长白山西坡——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 (鸭绿江水路);靖宇陵园——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望天鹅风景区——长白山西坡——仙人桥温泉(水陆结合)等线路,实现异地景区联合,共同应对市场竞争的局面。总之,要发挥龙头产品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及旅游线路的完善与充实。

(六)以共同主题形象为突破口开展联合营销

鲜明的主题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成败的关键。吉林省东南部地区两大城市有着许多共同的形象,如“长白山脚下的城市”、“鸭绿江边的城市”、“朝鲜族聚集地”等。作为旅游资源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域形象的整合不容忽视,区域政府应该联合起来,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形象、制定出不同的宣传策略。如针对韩国市场,应该突出“长白圣山”、“高句丽国王都”等形象;针对国内游客则可以突出“十大名山”、“鸭绿江”“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朝鲜族民俗”等形象。总之,两地之间应该以共同形象作为突破口,开展联合营销,实现互利共赢。

回顾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竞争已由过去的旅游产品竞争、旅游企业竞争发展到旅游区域竞争阶段,一体化与区域联合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主题。因此,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突出特色,形成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合力,不仅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各地方经济共赢的必然选择。

[1]王欣,吴殿廷,方修琦等.旅游资源整合新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30-32.

[2]宋航.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长白山日报,2010-04-13(2).

[3]王忠先.通化旅游四季妖娆[N].吉林日报,2014-03-07(1).

[4]杨晓艳.白山2013年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N].吉林日报,2014-02-11(6).

(责任编辑:吕增艳)

Analysis on Integr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outheastern Jilin Province

XU Chang-gui1,WANG Li-li2
(1.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2.Tonghua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Tonghua,Jilin 134000,China)

In today's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has become a trend.Only by breaking geographical boundaries,establishing a regional brand,highlighting features and concerted efforts that one area could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tourism against market risk,shar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Jilin southeastern region should seize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location and policy,overcome the affect of the scattered resources,conservative ideas and poor facilities,from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ourism resources exploitation,featured tourism routes design and co-marketing and other aspects to integrate the tourism resources,promoting the qualitative leap of region's tourist economy.

southeastern Jilin province;tourism resource;integration

F061.5

A

1008—7974(2014)04—0034—04

2014-03-27

徐昌贵(1982-)陕西佛坪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王丽丽(1975-)女,吉林通化人,通化市职教中心教师。

猜你喜欢
白山长白山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美丽乡村行之白山街村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凶器哪儿去了
“互联网+”下的长白山休闲旅游
登呼中小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