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学派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2014-02-12 15:55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派智者哲学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哲学研究

智者学派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智者哲学是古希腊早期哲学走向繁荣时期的枢纽,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批判,智者学派被排斥在哲学之外,并视为诡辩家。因此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没有被公正公允的评价。黑格尔是第一个为智者恢复名誉的人。该文在剖析智者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及其普罗泰戈拉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和高尔吉亚的“无物存在”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探究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

智者学派;哲学;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历史地位

智者学派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是适应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出现的。由于当时希腊民主制度的繁荣,公民们在“公民大会”、“陪审法庭”上有表达意见的权利。所以,很多人为了在政治活动中取得相应的地位和展示自己的才能,就要提高演说和辩论的能力。进而出现了一批以教授文法、修辞、逻辑等科目为职业的智者。他们是希腊最早的教育家和哲学家。智者学派不被看做统一的学派,虽然他们的主张和观点有些不同,但是他们在某些地方也有相似之处,如擅长使用语言技巧和修辞、能言善辩、逻辑推理运用自如;关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伦理道德等;对现实和理论采取批判、怀疑和相对主义的态度。学界一般将智者学派划分为早期智者和晚期智者。早期智者学派的影响较大,也集中体现了智者学派的哲学思想,所以笔者主要研究早期的智者,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基亚。

一、智者学派产生的基本条件

(一)智者学派产生的社会根基

1.雄厚的经济资本是智者学派兴起的物质基础。智者的兴起首先是人们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一方面,公元前5世纪,雅典经济发生了变化,它已经从城邦经济过渡到帝国主义经济。这时的雅典已经超过希腊其他的地方,经济实力的提高使雅典各方面的实力也随之强大起来。另一方面,由于 “提洛同盟”被雅典控制,并向雅典缴纳一定的盟金。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雅典成为希腊,甚至地中海地区军事和工商业最强大的国家城市中心,而且人们的财富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正如修昔底德曾记述的那样“人们用于优雅的、舒适的、豪华的、私人消费的花费,足以与以前所进行的伟大的和规模宏大的公共工程项目相匹配”①雅典的发展使人民的财富增加,一方面为研究者提供了进行研究的费用和生活保障,另一方面也使自身具备了获取知识的条件,激发了人们进行交流的欲望。雅典的发展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因此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这为智者学派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源。

2.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推动智者学派兴起的直接原因。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是希腊城邦民主制发展、繁荣时期。经过棱伦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雅典实行了民主制度,“之所以成为民主,是因为行使的权利不是交给少数人,而是交给多数人”②。在权力机构中,人们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或讨论,这就要求人们具有雄辩、修辞等知识。正如学者布里曾说 “希腊民主城邦的宪政决定了普通公民具有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少的......要学会如何辩论,这就要求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③于是出现了一批主要传授修辞学、雄辩术和辩证法为主要内容的智者。他们满足了人们参与政治的愿望,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3.传统的教育体制不适应当时雅典社会的需要。在智者学派产生之前,专门从事传授政治知识的教师并不存在,也没有相应的教育方式。人们一般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观看戏剧表演或参加公民大会等活动获得政治知识。经过梭伦改革,雅典形成一套分级和分科教学模式。经过一系列的学校教育大部分青年才真正获得政治权利,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样的教育体系忽视了学生的现实要求,教育者是以脱离实际的方式来培养人才。青年在分级和分科教学模式的教育下,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知识和辩论技巧。这就使青年人感到难以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因此人们普遍要求获得政治知识,掌握演说、辩论、修辞等能力。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巨大的再教育需求,从而促进了智者的产生和发展。

4.雅典优越的人文环境为智者运动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智者学派的兴起根源于雅典当时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这种环境的出现首先离不开伯利克里的个人努力:一方面,由于雅典公民的知识欠缺,不能够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所以伯利克里大力支持学术和文化教育,并实行学术津贴制,对于外来人员伯利克里为他们提供了良好地环境,以便于外邦人在雅典办学和传授知识;另一方面,他支持智者运动并与智者们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最亲密的助手,可能也是他本人唯一的朋友,都是些艺术家、思想家和哲学家”。④正是由于伯利克里的权威地位和支持,智者运动才能得以兴起。其次,雅典人尊重知识、勤于思考、崇尚理性的学术传统,为智者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智者学派产生的理论根基

普罗泰戈拉是智者学派的创始人,在普罗泰戈拉之前的哲学称为希腊的自然哲学,将世界的本原问题作为研究重心,它经历了由一种物质形态逐渐转变为多种物质的过程。从泰勒斯的“水”本原说到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再从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本原说到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论”,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多元论。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前人探究世界本原问题的集中概括。他在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解决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科学文化的昌盛和民主制的实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交通条件的改善,加强了希腊人与外界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制度是否可信,是否是唯一不变的,并对现有的知识产生怀疑。美国学者梯利说:“这进一步推动了独立思考和行动;随之而来的是这样一种欲望,即争取权力和那些使人赢得权力的东西,如财富、声望、文化、实力和成功。宗教、道德、政治、哲学、科学、和艺术的传统观念受到批判。”⑤这使智者运动得以兴起。

二、智者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

(一)普罗泰戈拉的感觉论

1.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经典命题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81—前441年)是前期智者运动的奠基人,他出生于色雷斯地区的阿布德拉城,30岁开始从事智者活动,长达约40年,他一生的大部分在雅典度过。在民主制的盛行时期,他正值风华正茂,和伯里克利成为了好朋友。公元前444年雅典在西西里的建立殖民城邦,普罗泰戈拉为图里瓮城起草了法律。苏格拉底称赞他是“我们活着的人中最有智慧的”。⑥普罗泰戈拉同阿那克萨戈拉一样,由于对神灵不敬受到指控,并将它放逐西西里岛,在途中因船失事而遇难。他撰写的著作有《论城邦》、《论神》、《论人类的原始状态》、《论真理和反驳》、和《论德行》等。

在认识论上,普罗泰戈拉认为“知识就是感觉”。⑥因为人们的感觉是真实的、可靠地、准确无误的,所以感觉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真相,也就是知识。他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⑦它是智者学派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在研究此命题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前,我们首先应理解这个命题。

从此命题的含义来看,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中的“人”,学者们的理解存在着分歧,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第一种认为,这里的“人”是指个体,任何个体的感觉都可以作为真理的标准。第二种理解为,此处的“人”是指整个人类,是一个整体。第三种理解为,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普罗泰戈拉还没有区分个体与整体、种与属的概念。”⑧我们要理解这里的“人”的含义要结合当时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智者哲学的第一手资料。公元前5世纪,希腊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认识到了各种法律、法规是人为的产物,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伟大,所以这里的“人”是相对于神而言的“人”。我们要深究这里的“人”就要结合当时的社会条件。因为在当时的希腊社会,人们还没有区分个体与整体、种与属的概念。普罗泰戈拉有一句关于风的论述 “有时候,同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或者我觉得稍冷,你觉得很冷。这不是风本身冷或不冷,而是对感觉者说风就是冷的,对感觉不冷者说它就是不冷的”。⑨柏拉图对这一命题的理解为“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⑩这里的“你”、“我”指的是个体的人。

对“万物”的理解哲学家或者学者们所持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认为这里的“万物是指与人的需要和物的用途相关的东西,进而可以引申为泛指一切东西、材料、事情。”然而在如今的社会,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万物”是指除了人以外的所有事物。

通过以上的理解,我们可以得知“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含义是人是衡量事物的标准,事物就是人感觉的那样。虽然普罗泰戈拉是以个人的感觉作为判断和评价事物的标准,有具鲜明的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性质。但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孕育着人文主义精神。

2.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因素

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智者学派产生的直接原因。公民们在参加政治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并强烈要求提高自己的演说和辩论的能力。而智者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思想,大力宣传自己的理论或命题。虽然智者们的主张和观点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其思想方式包含着辩证法思想,如普罗泰戈拉主张万物的产生都是运动的、变化和彼此混合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没有不变的东西等。从他的主张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的认识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结合。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揭示了人和万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他的辩证法思想具有进步性,但是这种辩证法思想也存在着局限性。普罗泰戈拉在解释万物的运动变化时,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人不能用任何概念正确的称呼任何事物。

3.普罗泰戈拉理论的相对性

普罗泰戈拉有一条看作方法论的原则即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这一原则适应了智者们进行演说或辩论的需要。而且在理论上开创了一种主观辩证思想。他认为矛盾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的感觉就是事物的真实面目,所以每个人的意见都是正确的,而且提出相对立的说法也是成立的。从而导致一切都真的相对主义,为此他也使自己的思想陷入矛盾之中。同时,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本身就自相矛盾,因为它也是一种理论。正如柏拉图对其评论的那样“它总是一个令人奇怪的学说,即摧毁其自身又摧毁了其他理论”。普罗泰戈拉这一原则虽然导致悖论的出现,而且会使人们进入诡辩范畴,但也解释了理论中存在的矛盾,包含了辩证法思想。从而对苏格拉底辩证法的提出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对后来怀疑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高尔吉亚的“无物存在”思想

高尔吉亚是智者学派的第二位主要代表人物。

高尔吉亚(Gorgias,约公元前483-375年)是意大利西西里岛雷昂丘城人,他是一位出色的修辞学家、政治活动家和演说家,其师父是恩培多克勒。他是拥护民主政治的人。曾代表自己的城邦出使雅典。由于出色修辞学和演讲术而远负盛名。作为一名演说家,他撰写了许多演讲词和著作,保存下来的哲学论述是《论自然》(On Non-Being or On Nature)的部分内容,文章《海伦颂》(The Encomium of Hel-en)和《帕拉墨得斯的辩护》(The Defence of Pal-amedes)是两卷修辞篇,这两篇文章和 《葬礼演说》(Funeral Oration)的一些片段,构成了高尔吉亚修辞理论的核心部分。而在他的《论不存在者和自然》中提出并论证了三个著名命题:“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1.无物存在

关于这个命题的论证,高尔吉亚假设有物存在,那么就有三种情况:某物存在;某物不存在;某物既存在又不存在。他否定了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第一,若某物存在,意味着该物既存在又非存在。但同一个东西既存在又非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也是荒谬的。因为存在与非存在是互相矛盾的,假如存在着的事物不存在,非存在着的事物存在,这样的东西是没有的。所以存在不可能不存在,非存在不可能存在。第二,设若某物存在,那么某物或者是永恒的(即非派生的)或者是派生的,或者既是永恒的又是派生的,然而这三种情况是不可能成立的。首先,如果某物是永恒的、非派生的,那么它既没有起点又没有终点,是无限的。既然是无限的,就不在任何地方。因为它若处于某个地方,周围的事物就会将其围困住,它就是有限的。其次,若某物是派生的,那么它只能是存在者生成的或非存在者生成的。但是,说存在者是从存在者中生成的,就等于说某物生成了自己,也就意味着存在者没有派生。若某物是从非存在者中派生的,那么这种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任何东西都不是无中生有。既然存在既不是永恒的也不是派生的,更不是既永恒又派生的,所以存在者不存在。所以上面的论证,有物存在的命题是假命题,而无物存在的命题是真命题。

2.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

高尔吉亚假设某物存在并且它可以被人们认识,那么人们想象的事物或认识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不存在的东西人们不能想象得到或认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被想象的或认识的事物并非都是存在的,如想象中的海上行驶的汽车或飞行的人;不存在的事物是可以被想象到的,如三头六臂的女妖、狮身人面的动物。所以即使有物存在,我们也不能认识它,更不可能被想象。

3.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高尔吉亚认为,某物即使可以被认识,但我们也不能把它告诉给别人。因为要感觉或认识某物需要视、听等感觉器官,而要告诉给其他的人则需要语言来传递。视、听等感觉器官不能互相替换,语言既不能准确表达感觉与存在,也不能将其互换,语言不是主体和存在物,所以我们告诉别人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语言符号,语言不能成为事物传达给别人的转换器。因而看见的事物不能变成听见的事物,听见的事物也不能变成看见的事物,那么我们的语言不可能变成存在物。既然存在不是语言所表达的真实的事物,即使存在能被认识,也无法把它告诉给别人。

从“无物存在”思想的内容上看,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具有怀疑论的倾向。从形式上看,关于这三个命题的论证采用了归谬法,但也存在勉强合理之处。但是,这三个命题是针对爱利亚学派关于存在、思维以及存在与思维同一观点而提出的,具有反对唯心主义的积极意义。同时,他在论证的过程中,由于论辩技巧的巧妙运用使人们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丰富了逻辑学的内容。

(三)智者学派的社会历史观及对神的怀疑和否定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保守的政治势力和传统的风俗习惯,总是以神为借口反对人们的变革。希腊社会也普遍生活在神话之中,把神看作世界的主宰,是善与恶、正义与不正义的裁判者。然而智者们认为人的统治者、裁决者和支配者不是神而是人。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人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国家、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等不是自然产生的或由神创造的,更不是不变的,而是人们约定而成的。

在社会产生的问题上,普罗泰戈拉持约定论的态度。柏拉图的《普罗泰戈拉》篇中描述了他的社会生成论。故事说众神用土、水两种元素以及这两种元素的组成的物质在大地内部创造出了所有生物。人类凭借自己的力量生产了物质资料,为了避免野兽攻击便聚集在一起过群居生活,城邦进而形成了。然而,社会和国家的产生是由于神将尊敬和正义送给了人类,人们用尊敬和正义治理城邦,避免了人类因为争权而互相残杀才产生的。虽然普罗泰戈拉借用了神话说明社会生成理论,但实质上说明了,城邦是人类为了自保才产生的,这种思想成为了西方社会契约论的先驱。

普罗泰戈拉虽然有时借用神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但为了反对传统思想和宗教神学的束缚,贬低神的地位,所以对神作了大胆的怀疑和否定。普罗泰戈拉说:“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象;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而且人生又是短促的。”人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以前没有的东西如房屋、衣服等。普罗狄柯否认神,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而克里底亚认为,神不关心人的命运。由此可知,智者学派的社会历史观否定了神对国家、法律和人的主宰。这种思想对后来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

智者学派的名誉的恢复离不开黑格尔的评价,从此以后人们开始重视智者学派,并客观的评价智者学派。学者们对智者学派历史地位的评价不同。但苏格拉底哲学的发展以及古希腊哲学达到鼎盛都不能忽视智者学派所起的作用。

(一)智者哲学是古希腊早期哲学走向繁荣的枢纽

首先,智者认为事物不能被人认识,因此人们要寻找答案。智者学派对传统国家、法律、道德等产生怀疑并对其进行批判和创新,迫使人们寻找一条原则来约束人们。传统的宗教信仰也遭到了智者的批判,从而使思想家认为应对其进行深入思考,探究更加具有说服力的除神以外的观念。他们批判国家、政治和法律制度,使新的关于国家的理论得以产生。这些因素促使思想家、哲学家和一些学者从新的视觉、新的思维方式去探究那古老的问题和社会人生问题。虽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没有人提出完整的关于这些问题的一些观点,但是这一时期的出现是前面自然哲学的终结,并开辟了自然哲学向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转变的道路。从此古希腊哲学的研究问题除了自然现象还有人和社会现象。这显然表明,智者学派是古希腊早期哲学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

其次,智者学派具有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敢于否定传统,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早期希腊哲学的内容。智者学派的作用体现在他们冲破了传统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否认了神的作用。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并使其合理化。有的人认为政治制度是由人们的约定而产生的,如普罗泰戈拉的社会历史观。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是进步的,尤其是确立了人的地位,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这是当时的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同时,这也为古希腊的唯心主义理论埋下了伏笔。

再次,经过智者学派的开拓创新,一场新的哲学运动将拉开序幕。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繁荣景象是古希腊社会的真实反映。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繁荣为思想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普罗泰戈拉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尺度”,不仅概括了智者学派的哲学思想,也是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基础。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曾认为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哲学 “从天上拉回了人间”,认为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开始将眼光从自然界转向了人的道德世界。然而实际上普罗泰戈拉在苏格拉底之前就这样做了。希腊早期的学派都是把世界本原问题当作关注的焦点,那么普罗泰戈拉则是古希腊第一个撇开世界本源问题的哲学家。“人是万物尺度”的命题强调人的能动作用,谴责希腊社会的奴隶制,肯定了民主政治。但一些人反对智者学派的思想,他们认为智者学派的思想会导致无神论,国家秩序会混乱,于是一场新的哲学运动在希腊又一次掀起,而这场运动的主要人物就是苏格拉底。正如学者们所说的:“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二)智者学派开启了以修辞方式进行逻辑论证的先河

智者学派研究论辩术,并教授人们辩论的技巧,而且在现实中运用它们进行辩论,其目的是要说服对方或公众,让他们相信自己。而用自己的逻辑征服别人,让自己的观点变为他人的或社会的观念。它适应了当时的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需要。同时,这种通过论辩演说在政治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参与决策的方式,为智者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

论辩成为智者学派的工具。这种辩论逻辑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和修辞方式表达问题和答案,并以论辩的方式将其展开,然后用一种最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将所论辩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而这个论证的强弱是由说服力决定的,说服力又受人们运用语言能力的影响。这样看来,论辩类似一种游戏,而游戏也需要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于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才会出现了真理和谬误的对立、诡辩与有效证明的对立。

逻辑的出现是论辩活动的直接产物。智者对论辩方式的研究使得逻辑开始向形式方面演化。逻辑中的重要推理形式在普罗泰戈拉与学生的 “半费指讼”中得以体现。在这一辩论过程中讲究修辞,注重论辩中的联系,使论证为逻辑学提供了需要和素材。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在当是首次以修辞的方式进行的逻辑论证。这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产生的前提。

智者学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早期的希腊哲学因智者哲学的出现而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哲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从宇宙万物转变到人、社会和伦理道德等问题,哲学视野在逐渐扩大。另一方面,哲学研究的重心由自然转移到人和社会方面。在方法上,早期的自然哲学采用的直陈宣式的方法被逻辑推理所代替,并以修辞学和论辩术作为推理论证的工具,在推理的过程中进行论辩,然后形成理论。所以智者学派开启了早期的希腊逻辑论证的先河。苏格拉底确定了古希腊哲学的方向,并为后来的哲学奠定了基础;柏拉图建立了哲学体系,最后才有了亚里士多德哲学广域的集大成。

注释:

①[英]柯费尔德著.智者运动.刘开会,徐名驹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

②[英]柯费尔德著.智者运动.刘开会,徐名驹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

③[英]J.B.伯里著.希腊史.晏绍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④[英]柯费尔德著.智者运动.刘开会,徐名驹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

⑤[希]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柏拉图全集(第1卷).王晓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⑥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1.

⑦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

⑧叶秀山,博乐安.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

⑨叶秀山,博乐安.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

⑩江子嵩,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97.

[1]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林志清主编.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包国祥.古希腊文明与人本主义思潮始初[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1999(4).

[6]林志雄.试论柏拉图的“哲学修辞术”[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

[7]叶秀山,博乐安.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

[8][英]柯费德著.智者运动[M].刘开会,徐名驹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

[9][希]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A].柏拉图全集(第1卷)[M].王晓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Lidell-Sott-Jone.A Greek-English Lexicon,Oxford,1978.

[11]张龙祥.西方哲学笔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2]李匡武.西方逻辑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3]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集团,2005.

[14]温科学.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卞实)

The Sophists'Philosophical Thought and Historical Status

LIANG Jing-shi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The Sophists philosophy is the key of promoting early philosophy of ancient Greece prosperity,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ir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However,due to the criticism of Socrates,Plato,Aristotle and others,the Sophists was excluded from philosophy and considered as the sophists.Therefore,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the Sophists was not evaluated impartially.Hegel is the first person of restoring the Sophists'reputation.This paper studied the Sophists'historical statu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ophists'generated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Protagoras's famous proposition“man is measure of all things”and Gorgias's philosophical thoughts“nothing exists”and so on.

Sophists;philosophy;Protagoras;Gorgias;historical status

B502.22

A

1008—7974(2014)04—0079—06

2013-08-28

梁景时(1955-)祖籍山东蓬莱,通化师范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学派智者哲学
智者说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智者说
菱的哲学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智者善比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哲学基础
智者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