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价值

2014-02-12 15:55胥雅民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道德行为道德品质

汤 颖,胥雅民

(通化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论教师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价值

汤 颖,胥雅民

(通化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之一,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以及学校道德教育成效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特殊价值主要体现在四方面:教师是道德认知的引导者;教师是道德情感的陶冶者;教师是道德信念的激发者;教师是道德行为的示范者。

道德教育;引导;陶冶;激发;示范

探讨教师在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中的特殊价值将能够促进学校道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尤其利于促进学生道德行动力。

一、教师是道德认知的引导者

道德认知主要是指个体形成的对现实的道德关系与道德规范的认识,它包括道德印象的形成,道德概念的获得以及道德思维力的发展等。道德认知就其实质而言,应该是主体对社会道德现象的认识、知觉、体会、理解和把握。教师对于学生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我们以为,教师的道德认知引导体现在三个具体方面。

1.教师能够利用教学没接传递道德规范及相应的道德知识。对于每一个需要完善道德认知结构,发展道德行动能力的人来说,学习和把握道德准则,旅行相应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规范实为必要。因此,教师若能做到充分考虑学生的道德成长心理条件和教育学基础,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道德知识,这对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来说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2.教师能够教会学生辨别道德是非的印象,并提升道德判断力。仅仅传递道德知识,讲解道德规范还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将道德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道德判断中才更能体现道德教育的实质。教师除了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道德判断,也就是引导学生运用道德知识去辨别实际的道德行为。如果说道德规范地宣讲是一种陈述性的道德知识,那么道德判断力的实践则是一种程序性的道德知识,两者相得益彰,互相配合才更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认知的形成,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的认知引导和价值澄清。

3.教师能够运用教学媒介,训练学生的道德思维,提高道德评价水平。道德评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与否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学生是否具有清晰的道德评价是衡量其道德认知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若能够合理、准确、有效对自我和他人作出道德评价的学生其道德品质更容易形成。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与教育工作中应当善于运用一切教学条件帮助学生完善道德评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时下的热门道德实践展开主题讨论,或是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相应的道德教育因素,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对作业完成作出自评与分析,等等。这些方式和方法都会一定程度地促进学生道德评价水平的提升。

二、教师是道德情感的陶冶者

1.教师能够通过与学生的交往和“对话”,帮助学生培育道德情操。从道德情感的发生学角度思考,个体的道德信息源最早并不是来自语言,而是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性交往。这进一步说明,各级学校教育机构应当尊重教育机制中人的主体地位,尤其关注育人的教育目的。学生们道德情感的养成和道德情操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精神关注与支持,师生交往的好坏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首先明确自己作为学生道德情感影响源就必须要端正自己与学生交往的态度,澄明自身的道德情操,以情育情,充分运用教师的优良品质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养成。

2.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情感熏染,帮助学生实现道德情感的迁移。教师通过自身的情感熏染建立适宜学生道德情感养成的良好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能帮助学生们完善道德感受和道德体验,也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与内在化,进而就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动。

3.教师通过自身的道德人格示范,促进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道德情感的养成离不开教师自身的道德人格示范,或者说教师的道德情感资质与品格影响学生道德情感的养成质量。教师在实际的道德教育中扮演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角色,而且是充满师爱,拥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的职业老师的角色,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也能够将对学生的一份师爱转化为自身的职业的核心品质,而这种凝结师爱的品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势必能够成为一种师者人格的示范,以此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性情,进而实现学生道德情感的养成。

三、教师是道德信念的激发者

道德信念是指人们通过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是人们对某种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坚信,道德信念一旦形成将有利于道德品质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教师对学生在道德信念的形成具有着重要的激发作用。

1.教师能够为学生个体提供正确的道德认知导向。教师作为教育价值引导者,应当也能够做到对学生道德意向的监督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既成的道德规范。

2.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道德情感与体验实现学生相应道德素养的移情,进而激发学生道德义务感与责任感。学生的道德信念在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性,可变性,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道德情感熏陶和道德观念引导,来循序渐进的促进和监督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与发展。

3.教师能够运用相应教育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比较传统意义的道德说教,道德信念的养成更利于学生自觉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教师当善于挖掘道德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潜在课程的道德教育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自觉的道德信念体系,以此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学生个体都已经形成充分的道德基础条件,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采取道德教育策略。

四、教师是道德行为的示范者

教师自身的道德示范将成为学生发展道德品质的榜样力量。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们就整个价值观念体系来说都是尚待形成,有待完善和发展的阶段,而这个过程除了自我成长的重要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人影响。学生们对教师的言行举止尤为关注,由小学时期的向师性发展成大学时期的对教师诸多表现的理性品析,这个过程教师本身的人格影响与道德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1.教师日常道德品质对学生道德行为起到日积月累的促发作用。教师一贯的道德品质,无需刻意的言语教导,靠道德品质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这个促发过程是渐进的,或许也是漫长的,但是却是在学生形成相应道德行为后最容易将相关道德品质保持长久的。

2.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道德行为引导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形成具有激励作用。教育是一项关乎价值引导的事业,而教师正是这一伟大事业中的引路人。如何明晰且自然的引领学生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形成重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乎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道德教育是一项艰辛且能够给予人精神能量的事业,这个过程仅凭教师人格与教师道德情感提供的隐性教育力量尚不能达到理想的道德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还必须进一步做到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与道德习惯的养成提供有目的与有计划的道德榜样示范,这个榜样可以来自影响学生发展的任意存在体,可以是历史人物,可以是当下的榜样,可以是来自书本,也可以来自现实。

[1]窦炎国.论道德认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顾润生.道德教育与道德知识教育辨析[J].教育探索,2010(1).

[3]马永全.教师情感在道德情感教育中的作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朱小蔓,美仲荪.道德情感教育初论[J].探索与争鸣,2001(10)

G431.6

A

1008—7974(2014)04—0119—02

2014-01-10

汤颖(1981-)女,黑龙江五常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梁景时)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道德行为道德品质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好奇”的代价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