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传》与《寻找无双》对读

2014-02-12 17:28吕玉华
关键词:唐传奇玄机王小波

吕玉华

(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无双传》[1]4001-4005是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唐传奇名作,《寻找无双》[2]461-611是王小波的长篇小说。《寻找无双》的主人公以及最基本的故事框架是由《无双传》剪裁而来的,这也是本文对二者进行对读的基础。在笔者看来,二者同为经典之作,“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3]4所以,才会有本文的产生。

《无双传》中,王仙客和表妹无双青梅竹马,后有婚姻之约。王仙客的舅父刘震因投降叛军被朝廷处死,无双作为罪人之女,配入掖庭。王仙客矢志不渝,寻访无双,并求助于义士古押衙。解救无双的过程,在小说中采用了侧笔描写,基本上都是王仙客旁观以及古生的追述,依然令人感觉到险象环生,甚至惊心动魄,就像小说最后写道:“人生之契阔会合多矣,罕有若斯之比。常谓古今所无。无双遭乱世籍没,而仙客之志,死而不夺。卒遇古生之奇法取之,冤死者十余人。艰难走窜,其后归故乡,为夫妇五十年,何其异哉!”神奇的毒药,缜密的谋划,十几条人命,最终换回的结果是:王仙客与无双白头偕老,儿女成群。

这个故事,仔细体味,的确只有一个“异”字可以概括。为了一段姻缘,付出如此多的努力,甚至送掉十几条人命,值不值得?毕竟,每一个死去的人也有爱的权利与机会,但是在这篇幅有限的小说里,都变成了工具,成全了王仙客的执著、无双的哀切、古押衙的义举。

无双很美丽。《无双传》中,先是王仙客的母亲评价“无双端丽聪慧”,后来,仙客“又于窗隙间窥见无双,姿质明艳,若神仙中人”。外貌不美的人就是普通人,缺乏号召力,所以唐传奇的女主人公都很美,甚至极美,非人间的美,如任氏、李娃、霍小玉等等莫不如此。在小说中,无双不单单是一个女子,她还是一个美的象征。追求美、保护美、得到美,是一种试图超越平凡的行为,可以使庸俗的人生获得精神上的提升,虽然是个体的行为,也包含了人类整体的不懈追求。好比海伦倾倒了特洛伊,战争的双方都赞叹她的美貌,为了她开战,无人埋怨。

从这种精神意义进行分析,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毫不可惜地送掉十几条人命,只为了成全一个女子。读故事的我们对于王仙客、无双、古押衙也没有丝毫怨咎,我们认同他们的一切行为。那实际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参与故事的发展,下意识里也乐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美。可见,《无双传》的命名多么恰当,尽管对于无双的正面描写极少,她却是事实上的甚至是唯一的主导。

在“美”的基础上,再加入“情”的成分,这个合理的砝码就会更重。古往今来,最动人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爱情故事。人们陷身在浊世的泥潭里,渴望超脱。真挚的爱情难遇难求,赞同一位主人公追求自己的爱情,其实也是读者自己隐秘内心当中的渴望。从这个角度来说,就能解释为什么情节残酷,却不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愉悦。

无双,是高贵的;王仙客与无双的爱情,是纯洁的。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就没有直接见过面,更没有什么亲密接触,而双方均能矢志不渝。这种古典而高贵的纯洁爱情,也荡涤了读者的心胸。

因此,无双作为美和爱情的双重象征,值得付出一切代价去追求。

可是,到了王小波的笔下,以上的价值观就被颠覆了,这些结论都貌似扯淡了——甚至能看到王二咧着大嘴在书的缝隙里笑,连嘲笑都不必,那是同情的笑。

在《寻找无双》里,无双是永远等不来的戈多,并且,从一开头,王小波就干脆利落地消解掉了古典美女的形象:

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趿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地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除此之外,她的嘴很大,叫起来的声音很响,尤其是她只要见到一个心不在焉的人,就会从背后偷偷摸上去,在人家耳畔大叫一声,在这样近的距离内,她的声音足可以把人家的耳膜吼破。她还有一匹小马,经常骑在马上出来,在马背上发射弹弓。她的弹丸是用铜做的,打到人头上,足可以把皮肉都打破。假如不是那时的人都留了很厚的头发,连脑子都能打出来。就是因为她的弹弓,附近的邻居常常顶着铁锅走路。而且她总是大叉着腿骑在马上,这对于女孩子来说是大大的要不得。像这样女霸王一类的人物,一定是远近闻名。但是王仙客在宣阳坊里打听无双时,人人都说没见过。[2]463-464

与唐传奇《无双传》相比,《寻找无双》还消解了目标的明确性,消解了行为的高尚性,让主人公陷身于模糊、混乱、龌龊、滑稽的种种场景里。

《无双传》中,无双、王仙客、彩萍、古押衙等都是单一性格,其道德品质恒定,行为专一。王仙客是道德完美的士子形象,但是没有任何形体刻画。无双的价值在于她的美,王仙客的价值就在于他的品德。两个人物可以说是两种价值的人格化。义气干云的古押衙原本是解救无双的最关键人物,但是,《寻找无双》的故事框架只相当于《无双传》的前半部,根本没有也不需要明确的结果,于是古押衙化为乌有,换成各色市井人物竞相登场。王仙客和无双,这两个主角也发生了极大的形象偏移。大唐时代的坚贞美好的爱情故事形同荒诞剧,“所以寻找就是一切,而找的是谁却无关紧要”[2]546。

作为当代小说,《寻找无双》中人物的繁复感、层次感令人眼花缭乱,古今重叠,善恶杂糅。寻找者王仙客在色情的意象里迷失了方向,第一章开头就是寻找,直到第四章,在妓女聚居的酉阳坊里才发现了有关无双踪迹的线索(彩萍),隐喻着情的追寻落入性的罗网。性隐喻、性话语的运用为《寻找无双》烙上鲜明的现代色彩,仿佛一场深刻的玩笑。“王仙客长了一个大个子,穿一身柞蚕丝的白袍子,粉白的面孔,飘飘然有神仙之姿。”[2]465这种形体刻画自然是原作中没有的,王小波似乎有意来补缺,更以不少的笔墨描绘王仙客阳具之可观,以性的自然呈示、思无邪的描写,与“以无性为品质高尚”的王安老爹、“热衷于性却对它持有一种鬼鬼祟祟的态度”[4]253的罗老板相衬,粉碎了千余年来士人阶层动静不离手的道德面具。

这些补缺还不够,王小波又创造了鱼玄机。作为《寻找无双》中最耀眼的形象,鱼玄机是相对于古典品质的一个现代存在,集中展现了肉欲、金钱、罪与罚。她美艳、轻浮、放荡,与唐传奇里忠贞聪慧的无双恰相抵消;而她在受刑前的顺从、认命,甚至纯朴,与《寻找无双》中特意突出的无双之任性刁蛮又成反照。“就说这个鱼玄机罢,她的事情必然和无双有某种关系。也许是一点相同之处,也许是一点相似之处。只要把一切都搞明白,就能知道相似之处是什么啦。”[2]489

小说隐藏着撞球式结构,王仙客寻访无双——得到鱼玄机的答案——寻访鱼玄机——得到彩萍线索——由彩萍介入寻访——知道无双的下落。一个问题的推进引发另一个问题。无双、鱼玄机、彩萍,有三位一体之感。

王小波对于无双这个形象相当爱惜,没有给予其任何实质性伤害,她具备了美貌、机智、纯真、孩子气、健康苗条等诸多优点,这也是王小波所钟爱的女主人公的共同特点。鱼玄机的形象更美艳,彩萍则与无双外貌相似,这两个人物承担了所有的残酷待遇,是王仙客梦幻与真实人生的实际相伴者。因此,可以说无双具有灵与爱的色彩,代表了美好过去所产生的理想;鱼玄机是被压抑的现实真相部分;彩萍则是被侮辱被损害之后的顽强存在,是对过去的有力提示。

多数优秀的唐传奇产生于文人聚会谈奇的氛围中。如李公佐《庐江冯媪》曰:“元和六年,夏五月,江淮从事李公佐,使至京,回次汉南,与渤海高钺、天水赵缵、河南宇文鼎会于传舍。宵话征异,各尽见闻。钺具道其事,公佐因为之传。”[1]2719白行简《李娃传》也如此说明写作缘起:“贞元中,予与陇西公佐,话妇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汧国之事。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1]3991作者的热忱体现在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完备的情节。

唐传奇本身是对六朝以来志怪题材的丰富和提高,讲述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写作技法进步。《无双传》同样是这种读者在场的写法。它首先是一个故事,对完整的故事过程的讲述意义大于一切。它采取了中规中矩的顺序叙述,而插叙手法的运用又颇具匠心。在语言层面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讲述清楚,文笔穿插,文心巧构。而其思想基础格外纯净,道德价值、审美倾向是单一的,有明确的褒贬意义。

当代小说《寻找无双》却无视大众,不在乎任何接受与反馈。“我们经常感到有一些话早该有人讲出来,但始终不见有人讲。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少了一个合适的人去受三绞毙命之刑吧。”[2]555这种向死而在的戏耍态度,决定了它言所欲言的随意与自由。它成了一篇寓言,在对古典的戏仿中,充满了顽童式的语言狂欢。其结构用“奇特”来说明都嫌不足。故事的进展中杂糅了叙述者王二的个人经验,还有时代特征、地理特征的或明或暗的显示,时时刻刻提醒读者:我这是玩呢,您别当真!

经典文本向来鼓励坚守、寻找之类的行为,并赋予其崇高的意义。而在意义发散的年代,行为失去了目标。王小波本能地反感一切专制化、权威化的东西。与《无双传》的价值单一指向相比,《寻找无双》无限多岐,仿佛雾中行船,迷失是本性,因而,只能导向一个开放的结局。

从表面上看,《无双传》与《寻找无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这完全是两个世界的语言和观念。但是,正如王小波自己在文中所言:“梦具有一种荒诞的真实性,而真实有一种真实的荒诞性。除了这种感觉上的差异,他说不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2]520

唐传奇《无双传》看似真实,实际上处处是理想的构设,诸如人物的美丽、人物的品质等等都有超凡脱俗的色彩,而曲折离奇的情节更有不合理之处,盖如胡应麟所言:“事大奇而不情,盖润饰之过。或乌有、无是类,不可知。”(《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一)《无双传》是用平凡的语言描绘美丽的幻想,用真实的态度讲述理想的神话。

《寻找无双》一望而知充满荒诞的描写,但那些情境、感受,却予人切肤的真实感,是用怪诞的形式刻镂残酷的真实。比如宣阳坊的人不约而同彻底遗忘了无双,哪怕她曾经如此乖张顽皮,只因为她的遭遇和政治、叛乱、杀人相联系,所以,没有人敢记住她。在自保与恐惧的驱使下,大家不约而同遗忘了她,集体有意识地遗忘和隐瞒,害怕局外人提起,神经质到一触即发的程度,死亡、罪行的恐怖压制了良知。模模糊糊的记忆以一种寓言的方式呈现出来,语言的狂欢下是悲凉的心境。王小波既传达了遗忘的悲哀,也在戏谑中怜悯着正经八百的现实,使“寻找”本身充满了讽刺。

王仙客对问题真相的执著寻访过程,也是宣阳坊居民集体失忆的重新唤醒过程。与其说“寻找无双”是寻找一个人,不如说是寻找真相并唤醒集体良知,让那些曾经被血淹没的事实重现辉光。

他也能从别人的脸色上看出自己是个很不自觉的人。但是自己到底为什么是不自觉的人,还是个不解之谜。大唐时的长安人像现在的北京人一样,都有点神秘。参透他们言语中的哑谜,就能知道自己哪里不自觉。参透了自己的不自觉,就能够找到无双了。[2]485

一个爱情故事,变成了追求智慧与揭示真相的过程。

在我看来,一种推理,一种关于事实的陈述,假如不是因为它本身的错误,或是相反的证据,就是对的。无论人的震怒,还是山崩地裂,无论善良还是邪恶,都不能使它有所改变。唯其如此,才能得到思维的快乐。而思维的快乐则是人生乐趣中最重要的一种。本书就是一本关于智慧,更确切地说,关于智慧的遭遇的书。(《寻找无双》序)[2]461

这几句夫子自道,无异于宣称《寻找无双》的叙事真实性。倘若无双等同于智慧,她只能在思维中、追索中存在,而不会摆放在现实中一望便知。倘若王仙客等同于智慧,则他的寻找过程正是智慧遭遇到现实之蒙蔽,以及竭力摆脱蒙蔽的过程。

爱情与智慧,是《寻找无双》这个虚幻世界的两大支柱,也是王小波所有作品中的两大主题,是他的精神世界的信念。

王小波重建了独特的叙事结构,但是在《寻找无双》中,被寻找的无双仍然是美丽的,美丽且有个性;王仙客的爱情仍然是执著的,虽经重重迷雾而矢志不渝。无双在被发卖的时候,坚信表哥会回来。而王仙客穿越了假象和欲望的迷惑,坚信自己的唯一目的就是寻找无双。小说的结局是开放的,没有明确的交代。所以,王仙客最终能否找到无双,谁也不清楚,作者说他打赌王仙客找不到,其实是表明一个态度:只要完成这种执著寻找的塑造就足够了,是否找得到无所谓。

从《无双传》、《寻找无双》人物核心性格的这份相似上,我们也能够看到王小波“浪漫骑士”的本色。

[1] (宋)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2] 王小波.青铜时代[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3] (意)伊·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黄灿然,李桂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4] 李银河.王小波笔下的性[G]//王毅.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唐传奇玄机王小波
江陵愁望寄子安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王小波 你好哇,李银河
天文学侦探系列——古文中的玄机
在常识中破解历史的玄机——一节初三复习课泛起的联想和思考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自由精神与文人人格追求
浪漫王小波
关于王小波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