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区居民的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

2014-02-13 17:21史兴民
软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感知意愿

摘要:利用秩和检验方法,以陕西省彬长煤矿区为例,探讨了居民属性对环境行为的影响;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居民自然环境感知、社会环境感知、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矿区居民的环境行为意愿较弱;不同属性的居民其环境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居民的自然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社会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没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煤矿区居民;环境行为;意愿;感知

中图分类号:F205;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1-0101-05

一、前言

准确把握居民环境行为的特征,引导居民进行合理的环境行为,不仅是行为地理学学术界关心的前沿课题,也是政府部门关心的问题[1]。目前对环境行为方面的定义尚没有统一,有的强调日常生活的行为结果对改善环境状况与提升环境质量的正向作用的亲环境行为、环境保护行为、生态行为等[2];有的认为环境行为是指个体主动参与并付诸行动解决和防范生态环境问题的行为[3];还有的主要进行民众对环境问题的调节和适应行为研究[4]。在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普通民众一般首先是对环境的适应、然后产生系列的抗争行为(维权、抗议等),其次才会有提升环境的亲环境行为。本研究中的环境行为主要是指居民对当地环境问题的抗争与适应行为。

国内外已经在环境行为方面开展了很多研究,但研究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5],对于环境问题非常严重的煤矿开采区的关注很少。由于资源特点,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改变,煤炭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开采光明”的过程中,却引发了矿区诸多的环境问题[6]。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身体健康,那么当地居民的环境行为显然有着不同的模式。

人类的环境行为选择不仅仅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受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7]。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人口特征一直都是影响公众环境行为诸多因素中不容忽视的变量,但具体指标和结论表现出鲜明的地域差异和不可复制性[8,9],如此以来更要加强在不同地区的实证研究。同时对环境行为有影响的因素还有环境态度、环境知识、环境评价、环境道德、环境参与和环境敏感度等等[10~12]。但是环境知识范围的宽泛,有些事实类知识与环境行为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13]。另外,这些因素之间的界定有时并不统一,虽然这些因素的测量在很多地区开展过研究,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可移植性较差[14]。

本研究选择环境问题突出的煤矿区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地居民属性对环境行为的影响,为矿区的环境治理、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二、调查区概况

彬长煤田是陕西第二大煤田,总面积1275km2,已探明原煤储量68亿吨。具有储量大、低硫、低磷、低灰、高发热量等特点,是优质的动力、化工用煤和生活用煤。选择彬县矿区的下沟煤矿区、火石咀矿区和大佛寺煤矿区为研究地区,目前这里总设计生产能力已达到2000万吨,煤炭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70%以上。

三、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量表设计与调查方法

主要考查以下因素对环境行为的影响:

1.依据新环境范式理论,公众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对环境行为有积极影响[15],所以量表中包含个体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居住地距矿区的距离。

2.对自然环境的感知会影响居民的环境行为,人们的环境行为意愿会受到周围环境状况的影响。包括居民对矿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矿区环境卫生、地裂缝和塌陷等的感知。

3.对社会环境的感知会影响居民的环境行为,社会环境包括交通环境、中小学教育等6项内容。

4.环境态度在主观上引导环境行为,适当的环境态度会产生有利的环境行为。包括:愿意为了经济或就业忍受污染、对煤炭资源开采的态度;对政府、煤矿和周围邻居的信任。

5.环境行为维度主要有:打电话给有关部门、写信给有关部门、向媒体反映、向人大代表反映、起诉、不采取任何措施、调动工作和搬家。

环境行为各级变量采用4分制量表(经常为4;偶尔为3;很少为2;没有为1),其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感知、环境态度变量都采用5分制量表。

根据环境行为影响因素,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自然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有正向影响;

H2:社会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有负向影响;

H3: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产生负向影响;

H4:自然环境感知对社会环境感知有负向影响;

H5:社会环境感知对环境态度有正向影响;

H6:自然环境感知对环境态度有负向影响。

根据彬县计生局提供的各村(社区)人口数据,按比例确定500份问卷分配数量,然后到各村(社区)随机抽取居民进行调查。收回调查问卷418份,经过筛选去除不答、乱答和漏答问卷,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407份,问卷有效率约为81.40%。

(二)研究方法

由于居民对矿区环境感知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选择正确的检验方法判断不同属性居民的环境行为意愿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就非常重要。如果样本总体上不服从正态分布,就需要选用秩和检验。

结构方程模型,即潜变量模型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可以替代多重回归、路径分析等方法,可以使研究者有效辨识潜在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因此本文将采用这一模型分析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因子分析

首先通过SPSS对实测指标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显示数据Cronbachs α信度值为0.838,表明研究的数据信度是可靠的。KMO度量值为0.803,说明因子分析的适合度较好。Bartlett球体检验近似卡方值为3046.725,通过了Bartletts的球形度检验(p接近于0)。拒绝了球体检验的零假设,说明相关系数矩阵有显著差异,验证了该组数据适合因素分析。endprint

采用SPSS19.0对测量指标进行降维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因子载荷截取点为0.5,对于任何因子上都低于0.5或者多个因子上负载大于0.4的题项进行删除。最后对环境态度中“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行为意图中“不采取任何措施”、“搬家”进行删除,再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公因子和因子载荷。

态度161.835结果表明,通过Kaiser 标准化的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所有20个测量变量共汇聚成4个特征根大于1的有效因子,而且这4个成分因子累计解释了61.835%的信息,说明所提取的4个因子是可以接受的。

使用AMOS18.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因子载荷在0.358~0.788之间,一般最小因子载荷标准超过0.30就认为显著,需要对该观测变量进行保留。

AVE=(标准化因素负荷量平方的和)/(标准化因素负荷量平方的和+测量误差平方的和) (1)

根据式(1)计算得到,4个一阶潜变量的均方差抽取值(AVE)在0.513~0.665之间(均大于0.5),组合信度(CR)在0.71~0.83之间,模型收敛效度与辨别效度均得到有效检验。

四、不同属性特征居民环境行为意愿的差异

本文采用单样本柯尔莫哥洛夫-斯米诺夫检验,发现各个变量的正态性检验P 值均小于0.05,表明样本数据并不符合正态分布,所以采用非参数检验来分析居民属性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对于性别分组采用两组独立样本,这类等级资料通常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于年龄、文化程度和距矿区距离采用双向有序变量,这类数据通常采用行列表—Kendall等级相关法检验分析。

表2结果表明,居民的环境行为意愿平均值多数在2.0以下,说明环境行为意愿整体较弱,针对环境问题,多数人很少采取措施。

性别分组在“向媒体反映”和“向人大代表反映”两个行为方面有显著差异,平均值显示男性的行为意愿高于女性的行为意愿。国内外很早就开始关注环保领域中性别差异性问题,一些研究认为女性通常认为环境问题更严重,但是在彬县矿区男性却认为环境问题更严重,原因可能是男性更关心公共环境,女性更关心家庭环境[17],本文的问卷更倾向于公共环境污染的调查,所以表现出男性认为环境问题更严重,相应的环境行为意愿得分也较高。

年龄对“写信给有关部门”、“打电话给有关部门”和“调动工作”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得分越低,所以年轻人的环境行为意愿优于年老者。

文化程度对“写信给有关部门”、“打电话给有关部门”和“调动工作”有显著影响。大体上文化程度较高者的环境行为意愿优于文化程度较低者。文化程度较低者其环境满意度较低,但其环境行为意愿却较弱。文化程度较高者其环境知识相应较多[18],维权意识也较强,所以其环境行为意愿较强。

距矿区距离对“向人大代表反映”和“调动工作”有显著影响。大体上居住距离越接近矿区,其环境行为意愿越强。距矿区距离越近的居民受环境困扰越大,所以其环境行为意愿较强。

五、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居民环境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探讨自然环境感知、社会环境感知和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利用AMOS18.0建立了结构方程(SEM)模型(见图1)。

本文使用AMOS 18.0软件,选取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修正后模型的4个绝对拟合指数(χ2/df=2.69、RMSEA=0.065、GFI=0.938、AGFI=0.912)均达到了标准值;2个相对拟合指数(NFI=0.905、CFI=0.919)达到了标准值;2个简约拟合指数(PNFI=0.711、PGFI=0.712)均要远高于 0.5的标准。总体来看,模型的拟合效果可接受,模型具体拟合结果见表3。

路径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自然环境N与环境行为意愿Y之间路径系数为0.245,是正相关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环境态度A对环境行为意愿Y的路径系数是-0.208,是负相关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自然环境N对环境态度A的路径系数为-0.350,是负相关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从环境行为意愿结构方程模型可以看出,自然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社会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无显著影响。在煤矿区自然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自然环境感知越强,其环境行为意愿就越强。环境态度越积极,其环境行为意愿越弱。

六、结论与讨论

煤矿区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煤矿区居民在环境压力下的行为意愿应该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本研究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探讨居民属性对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感知、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主要结论如下:

(1)把居民的人口社会属性作为环境行为意愿的预测指标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不同的地区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同的地区环境问题显然是有区别的,不同的地区其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这都是导致结论不能移植的原因。尽管如此,我们不但不应该舍弃此类研究,反而应该发挥地理学的优势,开展区域研究,为不同区域的环境政策制定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居民的环境行为意愿整体较弱,针对环境问题,多数人很少采取措施。调查中发现,50.38%的居民认为采取措施“没有用”,24.81%的居民“不知道如何着手”,7.27%的居民表示“习惯了,不采取任何措施”。另外还有8.52%的居民表示他们“怕得罪人从而惹祸上身”而没有为了改善当地环境采取过措施,还有3.51%的居民表示“没有时间”,3.76%的居民“等待别人采取措施”解决矿区的环境问题。所以今后政府部门在宣传和环境教育方面急需加强。

(3)男性在“向媒体反映”和“向人大代表反映”两个行为方面的意愿高于女性。年龄对“写信给有关部门”、“打电话给有关部门”和“调动工作”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对“写信给有关部门”、“打电话给有关部门”和“调动工作”有显著影响。距矿区距离对“向人大代表反映”和“调动工作”有显著影响。endprint

(4)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社会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没有明显影响。煤矿区的自然环境问题突出,只改善社会环境已经不能影响到居民的环境行为。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自然环境的治理,引导煤矿公司参与到和谐矿区的建设,切实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加大环境教育与宣传,提升居民的环境行为意愿。

本研究证明对自然环境的感知、环境态度和部分属性变量对环境行为意愿有影响。这对研究区域环境政策制定、环境监管和治理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没有把环境道德、环境敏感度等纳入模型中,今后可以考虑设计合理的变量来考察它们同环境行为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柴彦威, 塔娜. 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近期进展[J]. 干旱区地理, 2011, 34(1): 1-11.

[2]彭远春. 我国环境行为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研究, 2011(1): 104-109.

[3]孙岩,武春友. 环境行为理论研究评述[J]. 科研管理, 2007, 28(3): 108-113.

[4]史兴民. 煤矿区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调适行为研究——陕西省韩城矿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28(8): 1106-1103.

[5]Sharma N C, Kivlin J E, Fliegel F C.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There Enough Public Concern to Lead to Action?[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75, 7(4): 455-471.

[6]史兴民, 韩申山, 安鹏飞, 等.中西部典型资源型城市环境脆弱性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6): 63-68.

[7]唐国建, 崔凤. 论人类的环境行为及其可选择性[J]. 学习与探索, 2010(6): 108-112.

[8]Engel U, Potschke M.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e Environment: Social Structure, Value Orient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J]. Innovation: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1998, 11 (3): 315-332.

[9]王凤, 阴丹. 公众环境行为改变与环境政策的影响[J]. 经济管理, 2010, 32(12): 158-164.

[10]唐明皓, 周庆, 匡海敏. 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调查[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1):149-152.

[11]Preston V, Taylor S M, Hodge D C. Adjustment to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Hazards: a Study of an Urban Residential Community[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83, 15(2): 143-164.

[12]Bamberg S. How does Environmental Concern Influence Specific Environmentally Related Behaviors? A New Answer to an Old Questio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3, 23(1): 21-32.

[13]Tanner C, Kast S W. Promot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Determinants of Green Purchases by Swiss Consumers [J].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2003, 20 (10): 883-902.

[14]于伟.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居民环境行为形成机理研究[J]. 生态经济, 2010(6): 160-163.

[15]Kalantari K, Fami H S, Asadi A, et al. Investigating Factors Affecting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 A Case Study in Tehran City-Iran [J] .Americ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3(2): 67-74.

[16]史兴民, 刘戎. 煤矿区居民的环境污染感知研究[J]. 地理研究, 2012, 31(4): 641-651.

[17]Flynn J, Slovic P, Mertz C K. Gender, Race, and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s [J]. Risk Analysis, 2006, 14(6): 1101-1108.

[18]Wang F, Ann R. Factors Influencing Private and Publ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s: Results from a Survey of Residents in Shaanxi,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1, 92(3): 429-436.

(责任编辑:杨锐)endprint

(4)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社会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没有明显影响。煤矿区的自然环境问题突出,只改善社会环境已经不能影响到居民的环境行为。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自然环境的治理,引导煤矿公司参与到和谐矿区的建设,切实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加大环境教育与宣传,提升居民的环境行为意愿。

本研究证明对自然环境的感知、环境态度和部分属性变量对环境行为意愿有影响。这对研究区域环境政策制定、环境监管和治理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没有把环境道德、环境敏感度等纳入模型中,今后可以考虑设计合理的变量来考察它们同环境行为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柴彦威, 塔娜. 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近期进展[J]. 干旱区地理, 2011, 34(1): 1-11.

[2]彭远春. 我国环境行为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研究, 2011(1): 104-109.

[3]孙岩,武春友. 环境行为理论研究评述[J]. 科研管理, 2007, 28(3): 108-113.

[4]史兴民. 煤矿区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调适行为研究——陕西省韩城矿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28(8): 1106-1103.

[5]Sharma N C, Kivlin J E, Fliegel F C.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There Enough Public Concern to Lead to Action?[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75, 7(4): 455-471.

[6]史兴民, 韩申山, 安鹏飞, 等.中西部典型资源型城市环境脆弱性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6): 63-68.

[7]唐国建, 崔凤. 论人类的环境行为及其可选择性[J]. 学习与探索, 2010(6): 108-112.

[8]Engel U, Potschke M.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e Environment: Social Structure, Value Orient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J]. Innovation: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1998, 11 (3): 315-332.

[9]王凤, 阴丹. 公众环境行为改变与环境政策的影响[J]. 经济管理, 2010, 32(12): 158-164.

[10]唐明皓, 周庆, 匡海敏. 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调查[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1):149-152.

[11]Preston V, Taylor S M, Hodge D C. Adjustment to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Hazards: a Study of an Urban Residential Community[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83, 15(2): 143-164.

[12]Bamberg S. How does Environmental Concern Influence Specific Environmentally Related Behaviors? A New Answer to an Old Questio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3, 23(1): 21-32.

[13]Tanner C, Kast S W. Promot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Determinants of Green Purchases by Swiss Consumers [J].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2003, 20 (10): 883-902.

[14]于伟.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居民环境行为形成机理研究[J]. 生态经济, 2010(6): 160-163.

[15]Kalantari K, Fami H S, Asadi A, et al. Investigating Factors Affecting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 A Case Study in Tehran City-Iran [J] .Americ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3(2): 67-74.

[16]史兴民, 刘戎. 煤矿区居民的环境污染感知研究[J]. 地理研究, 2012, 31(4): 641-651.

[17]Flynn J, Slovic P, Mertz C K. Gender, Race, and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s [J]. Risk Analysis, 2006, 14(6): 1101-1108.

[18]Wang F, Ann R. Factors Influencing Private and Publ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s: Results from a Survey of Residents in Shaanxi,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1, 92(3): 429-436.

(责任编辑:杨锐)endprint

(4)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社会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没有明显影响。煤矿区的自然环境问题突出,只改善社会环境已经不能影响到居民的环境行为。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自然环境的治理,引导煤矿公司参与到和谐矿区的建设,切实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加大环境教育与宣传,提升居民的环境行为意愿。

本研究证明对自然环境的感知、环境态度和部分属性变量对环境行为意愿有影响。这对研究区域环境政策制定、环境监管和治理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没有把环境道德、环境敏感度等纳入模型中,今后可以考虑设计合理的变量来考察它们同环境行为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柴彦威, 塔娜. 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近期进展[J]. 干旱区地理, 2011, 34(1): 1-11.

[2]彭远春. 我国环境行为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研究, 2011(1): 104-109.

[3]孙岩,武春友. 环境行为理论研究评述[J]. 科研管理, 2007, 28(3): 108-113.

[4]史兴民. 煤矿区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调适行为研究——陕西省韩城矿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28(8): 1106-1103.

[5]Sharma N C, Kivlin J E, Fliegel F C.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There Enough Public Concern to Lead to Action?[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75, 7(4): 455-471.

[6]史兴民, 韩申山, 安鹏飞, 等.中西部典型资源型城市环境脆弱性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6): 63-68.

[7]唐国建, 崔凤. 论人类的环境行为及其可选择性[J]. 学习与探索, 2010(6): 108-112.

[8]Engel U, Potschke M.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e Environment: Social Structure, Value Orient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J]. Innovation: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1998, 11 (3): 315-332.

[9]王凤, 阴丹. 公众环境行为改变与环境政策的影响[J]. 经济管理, 2010, 32(12): 158-164.

[10]唐明皓, 周庆, 匡海敏. 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调查[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1):149-152.

[11]Preston V, Taylor S M, Hodge D C. Adjustment to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Hazards: a Study of an Urban Residential Community[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83, 15(2): 143-164.

[12]Bamberg S. How does Environmental Concern Influence Specific Environmentally Related Behaviors? A New Answer to an Old Questio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3, 23(1): 21-32.

[13]Tanner C, Kast S W. Promot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Determinants of Green Purchases by Swiss Consumers [J].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2003, 20 (10): 883-902.

[14]于伟.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居民环境行为形成机理研究[J]. 生态经济, 2010(6): 160-163.

[15]Kalantari K, Fami H S, Asadi A, et al. Investigating Factors Affecting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 A Case Study in Tehran City-Iran [J] .Americ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3(2): 67-74.

[16]史兴民, 刘戎. 煤矿区居民的环境污染感知研究[J]. 地理研究, 2012, 31(4): 641-651.

[17]Flynn J, Slovic P, Mertz C K. Gender, Race, and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s [J]. Risk Analysis, 2006, 14(6): 1101-1108.

[18]Wang F, Ann R. Factors Influencing Private and Publ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s: Results from a Survey of Residents in Shaanxi,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1, 92(3): 429-436.

(责任编辑:杨锐)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知意愿
老年人体育锻炼意愿与锻炼行为研究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三步导读法:让语文教学“大道至简”
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不懂你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