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自杀行为的根源探究和多维干预

2014-02-14 04:54刘海涛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家庭生命心理

◆刘海涛

(东南大学)

当代大学生大都属于“90 后”,他们在心理需求、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大大不同于以往大学生。一些心理脆弱、社会经验缺少、生活阅历匮乏、自理能力欠缺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极端严重的心理危机,引发校园生命安全突发事件——自杀。从网上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每年都发生几十起大学生自杀事件,90%的自杀者选择跳楼,而且近几年这个数据呈递增的趋势,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发人群之一,这是同龄人的2~4倍,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中仅次于意外伤害事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大学生自杀的分布范围广泛,从专科生、本科生到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有自杀现象的发生。自杀大学生中,一半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主要根源是缺少自我认同感,耐挫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薄弱,这可能与其成长过程、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大多因为过度保护、溺爱,以及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大学生的自杀不仅危及到当事人的健康和生命,也严重影响了父母和周围师生的身心健康;不但给社会、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也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安全、稳定及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大学生自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积极开展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研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控制和减少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大学生自杀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既有个体因素,如健康问题、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也有外在原因,直接原因最多的是负面生活事件,如学业失败、恋爱受挫、就业受挫、重大丧失、环境适应不良等,其次还有家庭及社会关系方面,如经济困难、家庭关系复杂、社会压力、生活冲突等,这些都会成为个体自杀的危险因素。

1.心理障碍

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自杀,其背后都有心理机制在推波助澜。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病理学因素等均须通过影响人的心理因素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探讨大学生自杀心理的形成机制,制定危机干预措施是当前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任务。

自杀者大多性格内向、孤僻、自我,偏激、冲动、神经质、崇尚完美主义、自尊心脆弱,难以与他人建立稳定正常的人际关系,有的人甚至有某种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或者内疚的情绪特征,这些人最典型的的心理特征是孤独,认为谁也理解不了自己,谁也帮不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有自己最不幸、最痛苦,他们逃避外界交往,对新的环境难以适应,有时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护,或者缺乏朋友同学的支持与鼓励,得不到较多的社会支持,常常感到彷徨无助,最后变得越来越独,进入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失去自我价值。一旦心理承受达到极致,就会产生认知的偏差,对自己的状态缺乏冷静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思考变得极其狭隘,知觉受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往往认定没有办法了,只有死路一条。

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既有教育体制上的问题,也有社会支持缺失的问题,既有家庭氛围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同时还包括大学生的个性方面的特征,这几个隐线在在某个突发事件的催化下萌生出挫折感和虚无感,并逐渐发展到悲观绝望。

当今生活在相对单纯的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看中的只是学习、分数……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拔尖,踩着“独木桥”,离开家乡到了大学校园。当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各种棘手的问题,很多时候并不能独自解决,需要求助于某种社会关系,如师长、朋友、同学等,如果没有这些社会关系的支持,而大学生自身又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去迎合所在的社会支持系统,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悲观的念头,认为自身价值无法实现,生存的意义降低。而当这种意识走向极端时,自杀意识就产生了。

不同心理素质的个体面对处理负面生活事件的流程对比:

2.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教育缺失

生命是什么,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的教育视野中,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是否曾经给孩子这样的理性思考,值得深思。Alfred·Adler 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对同类感兴趣,作为团体的一分子,为人类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感知和深刻理解。审视当前教育,生命意义淡漠是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教育学思考。

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短暂的,所以保尔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句关于生命意义的话,激励了很多青少年为生命的辉煌灿烂去拼搏奋斗,甚至有些缺少了健康的残疾人也能用勤奋刻苦成就一番完整圆满的人生,霍金和海伦.凯勒就是用坚强不屈、刻苦勤奋战胜了毁灭性的残疾,向世界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但是,有些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本该有着充实圆满的人生,却为了一些自认为严重的小问题、小挫折想不通而选择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如此轻视宝贵的生命。我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缺少挫折教育,当前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一帆风顺,是“顺风”“顺境”中的成长者,当离开家庭进入大学校园,独自面临社会和困难,就不知所错了,没有积极应对困难的经历和勇气,不知道解决困难的方式和态度,想不到艰难的岁月不会永远存在,想不到暴风雨后会有灿烂的阳光。第二,是因为缺少感恩教育,缺少奉献精神。尽管人生有许多缺憾,但是因为感恩,因为奉献,生命的美好就不会蒙上阴影。感恩的人因为感恩父母而有了责任,因为感恩社会而有了奉献,而这样的人就越能珍惜生命的美好,就越能带着更强的意志和更高的价值使自己变得更强大。但是有些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被宠爱的多以自我为中心,当独立的大学生活寒风来袭或者浓雾笼罩时,就既看不见生命的美好,也看不见那些让他看见光明、给他微笑的人,总是自怨自艾,认为幸福的阳光没有照到自己身上,越想越钻牛角尖,认为被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亏欠、遗弃。

二、关注生命个体的价值诉求,建构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的多维模式

自杀预防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国家、社会环境,家庭氛围、个人素质、敏感时段。从大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来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谐上进的社会环境、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系统良好的学校教育、丰富高雅的文化熏陶等等都是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适宜土壤,所以构建大学生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模式就需要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层面上进行规划,而高校在国家政策支持、社会舆论导向和构建和谐家庭氛围这一系统工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学校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大学生活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的、敏感的时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高考的拼搏使他们顺利进入大学教育,从依赖父母开始向独立自主迈开第一步的转折阶段。日本心理学家依田新指出:“青年处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中间世界,所以内心动摇大,情绪的紧张程度一般较高,对很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一时陷入被打败似的悲痛里,一时又由于有希望而昂首挺胸;一时又由于失意而俯首顿足。情绪如此不稳定,是青年期心理的一个特征。”且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祖父母宠爱着,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独立生活能力差,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被宠坏的孩子长大之后,很可能成为我们社会中最危险的一群”。

所以,为积极预防高校学生事故的发生,本着学生安全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理的原则,有效防范、及时遏止、排除安全隐患,彻底杜绝各类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引航大学生步入安全生活屏障,确保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确保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最终目的。

(1)学生的管理。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极易发生的安全事件或新近发生安全事件对学生的影响,根据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动态进行预兆,并及时总结事态发展规律,同时向学生组织、管理部门通报,及时开展相关预警工作,对思想上、行为上有特别异常反应的特殊学生群体或个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座谈或谈心等安全教育,以消除学生由于过激(过失)行为或者在不知情、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意外。

(2)加强专业人员的系统教育和督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全面实施新生心理健康普测,根据检测结果建立有针对性的学生心理档案,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通咨询热线或网站和在线聊天咨询,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心理健康宣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全面的心理辅导与支持。同时,大力开展学生社团互助活动,建立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及时发现高危个体,及时开展危机干预与救治,提高大学生对心理障碍的认识水平,减少大学生的自杀率。

2.开展生命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尤其是提高生命认知和强化生命意识为主题的教育,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突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把握生命,珍爱生命,认识“以人为本”的本质,认识生命的可贵和短暂、死亡的危机和严酷,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生命观教育,应该着力于珍视生命本体的存在价值,既包括对自身生命的珍爱和珍惜,也包括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包容。生命观教育不是呆板的说教,而是生动有趣的生活体验与深刻有力的生命震撼。可以针对文艺作品、历史事件或者现实生活的真实事件开展讨论、演讲、征文等活动,来诠释生命是什么?死亡意味着什么?生活的意义何在?去深刻思考到生命的尊严。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对生命本体的敬畏心态,对现实生活的阳光心情,对未知世界的探秘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接受最深刻的教育。杰克·伦敦在其小说《生之恋》中,生动深刻地描写了一个独自在荒原苦苦求生的人,与饥饿伤痛抗争,与病狼搏斗,故事充分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尊严,歌颂了坚韧不拔、拚搏求生的精神。

3.提高个体自身素养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是危机干预和预防的主观要素

个体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大学生也应及时反省和清理自己的心理污垢,加强个人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领悟和把握生活的真谛,不断形成对人生的正确看法,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平和、理性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喜悦,以开阔的胸襟、乐观的态度迎接人生的挑战,面对生活的磨难,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即要有责任意识。在家庭和社会的哺育下长大成人,必须对社会、对家庭反哺、回馈。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成长过程中,这些关系对他身体的成长、精神的抚育、心灵的安慰、感情的培养,有许多数不清的先期投入。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应该记住这些恩惠,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知道感恩,知道回报。萧伯纳说:“人一生下来就欠社会的帐,能工作时如只付欠帐,就是小人,还帐以外尚有建树造益于人,便是一个君子”。爱因斯坦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阿德勒说:“奉献是生活的真正意义,假使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我们看到开发过的土地,公路和建筑物,在传统里,在哲学里,在科学和艺术上,以及在处理人类问题的技术方面,我们还看到了他们生活经验互相交流的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对人类幸福有所贡献的人留下来的。”特别是对家庭,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人被培养成大学生,其父母已经历尽艰辛,步入晚年,儿女的自杀使父母经受熬心煎肺的失亲之痛,承受永远无法弥补的亲情创伤。一位网友在题名《远离》的诗中写道:亲人们在风中无助地颤抖/你的灵魂飘到哪里能够安然?所以,自杀是对责任的逃避,是对父母不忠不孝,对社会不仁不义,对自己不明智的。

第二,要有正确的苦难观和挫折观。如何看待人生苦难?如何面对人生挫折?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其次,要让青少年在挫折和困苦中磨练,培养战胜挫折的能力和勇气。塞内加的看法是:“人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最强,反之受伤害最重”。有专家呼吁,应该有意识让青少年在挫折中去体验痛苦,逐渐增强对挫折窘困的耐受力,以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理智地正视人生的风云变幻,勇敢面对逆境与厄运的挑战。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学校和家长在共同刻意营造“没有差别、没有竞争、没有先后”的“无挫折”环境,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一定是脆弱不堪的!目前,优越的经济条件,特殊的家庭结构给一些青少年创造出优渥的环境,使他们错误地以为这些都是与生俱来和理所当然的,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在生活的激流中稍有不测,就以为天大的不幸降临到他身上。艾温·辛格说:“追求幸福和得到幸福到头来往往会变成吊诡式的自我打击,我们越是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越难发现意义,而这种意义对于我们保持真正的幸福,又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学会自我控制,自我放松。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作为成长中的大学生应强化自我把握能力,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事件,独立处理人生问题,主动地控制情绪化波动,做自己行为的主人。只有能够把握自我的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才能在人生的重大问题面前,保持一份平和淡然,才能避免成为心理发展道路上的迷途羔羊,从而自由畅游于现实和理想的世界之中。

第四,构建适应个体发展的人际支持系统。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和朋友。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人际支持的个体在社会上将是孤独的。在现实中,每一个个体都应有意识地培养和建构自己的人际支持系统,包括父母等家庭成员支持是第一层面,学校老师、同学以及亲戚、朋友、同事等支持构成的人际环境。当出现负性生活事件时,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大学生应积极求助家庭,求助老师,求助同学,尤其要善于求助社会专业咨询机构,及时得到辅导和帮助。而且事实证明,人际支持系统越完善,对自杀的免疫能力就越强。伊壁鸠鲁说:“凡智慧所能提供的、助人终身幸福的事物之中,友谊远超过一切。一小群真正的朋友可以给予我们的关爱与尊敬是财富不见得能提供的。”阿德勒说:“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作为团体的一分子,并对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多数的轻生者都缺乏从属感和社会兴趣,没有友谊的滋润,常常落落寡合,因而他们不懂得健康和快乐地生活是对亲朋好友最好的厚礼

大学生自杀问题给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自杀危机干预与预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家庭等各种干预力量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有效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处于危机边缘的大学生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珍视生命,珍惜自我,珍爱生活,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M].周朗 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5.

[2][日]依田新.青年心理学[M].杨宗义,张春 译.知识出版社,1981,5.

[3]陈珺.心灵简史.线装书局,2003,9.

[4]阿兰·德波顿 著.资中筠 译.哲学的慰藉.

猜你喜欢
家庭生命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