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战斗员火场心理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2014-02-14 03:17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宗周文
城市与减灾 2014年6期
关键词:火场心理压力消防员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宗周文

一线战斗员火场心理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Analysis on mental pressure source of feld freme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宗周文

消防部队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高强度的训练给基层消防员,特别是一线战斗员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基层部队实行24小时执勤备战,生活环境较为封闭,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导致精神高度紧张,特别是在灭火救援现场受烟气、高温、噪声、光电等火场环境的刺激,一线战斗员容易出现胸闷、恶心、头痛、失眠等症状,甚至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各种心理问题,轻则影响个人情绪和战术执行力,重则影响灭火救援战斗的成败。

表1 被试人员基本资料统计表

火场心理压力源现状调查

调查采用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形式。首先采用开放式问答的形式,对公安部消防局南京消防士官学校100余名基层士官学员进行了访谈。问题包括:近阶段工作方面情绪如何?在火场是否觉得有心理压力?哪些问题给你带来心理压力?你会有哪些身体或情绪上的反应?你通常会怎样排解压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查阅文献,按照战斗员灭火救援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总结获得17个项目,编制相关问卷。问卷采用5级计分,“1”代表此现象完全没有,“5”代表此现象非常频繁,中间的程度介于两者之间。

调查实施于2014年3月至5月间,对象来自江苏、新疆、河北消防总队的15个基层消防中队,面向400余名一线战斗员,共发放400份问卷,实际回收375份,回收率93.75%,其中有效问卷355份,有效回收率94.7%。

从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一线战斗员中,年龄分布在23~26岁的占多数,为55.2%;受教育程度以高中或中专学历者居多,为60.8%;75.7%的人是非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为农村的有75.5%。

将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被试人员火场心理状况,根据得分高低,归纳出影响战斗员火场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

火场心理压力源分析

火场情况瞬息万变,高强度的火场情境刺激,使得战斗员的火场心理始终处于长期、过度的压力应激状态,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主要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主要影响因素

突发情况

火场情况瞬息万变,突如其来的情况不仅会打乱原先的作战部署,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首先表现在:由于人们认识和掌握知识的局限性,对一些突发情况出现感知不明,判断不清,比如遇到爆炸、倒塌、中毒等危险,内心会不自觉的高度紧张,感到束手无策,甚至盲目退却;其次,虽然事先对某些意外情况的发生有所预见,但是当危险来临时,从心理上来说是恐惧的,这种恐惧会影响到指战员的现场指挥决策,以致产生错误判断,不能准确地把握战机。

危险性高

消防部队承担着灭火和应急救援的职责,肩负着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消防员作为执行任务的主体,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火场上的高温、有毒烟气时刻威胁着消防员的身心。火场浓烟含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极易刺激神经系统以及呼吸道、眼睛等,导致出现心跳加速、呼吸道堵塞、浑身无力、心慌意乱等症状。此外,当消防员在火场上感受到爆炸、倒塌、泄露等危险情况,就会本能的神经活动紧张,表露出恐惧的神态。当火场出现突发险情后,消防员会出现迟疑,不能准确把握战机,情绪紧张,产生错误判断。特别是出现人员伤亡时,神经活动就会进一步加剧,呈现出极度紧张,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缺乏心理训练的消防员,除了意识活动受到抑制外,还可能出现知觉、记忆上的错误,注意的范围和知觉的范围明显缩小,对意外刺激产生原始性反应,表现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装备因素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71.7%的一线战斗员均表示灭火救援装备是火场上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近年来消防部队相继引进了一些高精尖装备,比如最大举升高度达到101米的云梯车,消防坦克等等,然而受制于场地、空间、经济等因素,这些装备在一些大型灭火救援现场无法发挥有效作用,使参战官兵感到失望;二是“湿热效应”,当消防官兵身着战斗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等装具进行内攻时,体温随着时间不断升高,当生理的热积蓄达到20℃时,工作极限为10分钟,在50℃时,工作极限仅为7 分钟。当空气呼吸气瓶内的气体温度超过体温时,吸入会造成人的生理负担;三是单兵装备重量的不断递增。消防员携带的装备如果超过消防员体重的30%,会使其心理上产生不堪重负的抵触情绪。

登高作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火灾的扑救高度和难度也不断上升。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经常需要登高作业,比如借助云梯车,攀登15米金属拉梯,挂钩梯等。登高作业对消防官兵的心率、呼吸有直接影响,容易造成心理恐慌。而且随着攀登高度的增加,超出人的生理极限,就会从心理上产生紧张和厌倦情绪,抑制人的行为活动范围,失去战斗能力。例如,消防战士登高到11层楼高,平均心率为178次/分,平均呼吸为46.8次/分,80%的官兵心率超过或者接近规定的上限数值(180次/分),所有官兵呼吸都超过规定标准(40次/分)。由于消防官兵在登高作业过程中心率和呼吸不断加速,因此会引发不良的心理反应,影响灭火救援的顺利开展。

空间狭小

一线战斗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时常受到现场狭小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救援现场,人员被倒塌的建筑埋压,消防人员利用救援工具实施作业的空间有限,有时只能徒手作业,刨开周围的钢板、混凝土,不仅严重制约着救援的进度,也是对战斗员身心的考验。当灭火救援行动受到影响,多次行动都不能达到目的时,特别容易产生急躁情绪,甚至出现灰心丧气,影响灭火救援的顺利进行。

对策研究

加强实战化训练

实践表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准备程度成正比。因此,要强化战前实战化训练水平,牢固树立“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思想,使战士们对火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压力源有充分体验。首先,充分了解灭火战斗现场特点,尽量使训练过程与实战贴近。例如:在烟热训练室开展训练,利用现代仿真模拟技术实现火场与灾难现场的仿真场景,使受训者在黑暗、噪音、烟雾、高温的外界条件下,按照安全规范的程序完成使用空气呼吸器、穿越各种障碍,独自完成灭火、营救以及规定动作的训练,提高战斗员在浓烟、缺氧、黑暗、高温、噪音以及狭小空间、负重条件等特殊环境中的身心适应能力,以期在实战中更好的保护自身安全;其次,要在训练中设置各种困境和疑难问题,使战斗员在陌生的环境中完成技战术训练,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险情,都能保持临危不惧、临阵不慌;最后,不断加强装备器材操作应用训练。随着装备器材技术含量的提高,其操作程序也日益复杂,只有平时训练过程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做到熟练于心,遇到火场紧急情况时,才能正确操作使用,达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避免出现火灾现场因装备因素影响灭火救援进程。

发挥基层指挥员作用

基层消防部队指挥员既是中队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中队战士执勤训练的大管家。中队干部与战斗员同吃同住同训练,与战士们朝夕相处,带领战士们处置各类火灾险情,对中队战斗员的火场身心状态情况最有发言权。充分发挥基层指挥员作用,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做好事前的思想教育工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通过个别谈心、集中授课等形式,使一线战斗员特别是新同志对火灾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做好火场的心理调节工作,作为现场指挥员,不仅要熟悉火场情况,更要时刻留心战士们的身心状态,通过对话、观察,及时发现战士们身体、心理上出现的变化,适时做出人员的调整,坚决防止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三是做好事后的心理干预工作。火场就是战场,火魔残酷无情,战斗员们随时都在面对高温、浓烟、烈火的考验,有时还要面对生离死别,这些都对战士们的身体特别是心理造成巨大的挑战。因此,作为中队指挥员,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文体娱乐等方式让战士们身心得到放松,情绪得到释放。

开展心理专项训练

增强战斗员在战时的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勇敢、果断、沉着、坚韧的心理素质,为战斗力的有效提升创造必要的心理条件。主要训练内容包括:毅力训练。通过让战斗员重复地完成某一单调的训练项目,在高温、高寒状态下进行训练,在饥渴状态下进行训练等,有意识的造成战斗员身心疲劳,磨炼战斗员的意志;观察能力训练。火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环境,训练观察能力就是要求战斗员不断学习物质燃烧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危化品的特性,当危险发生时能够心中有数;协作能力训练。灭火救援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因此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群体活动强化战斗员的集体主义观念;抗心理疲劳训练。战斗员长时间参与灭火救援,身心都会出现疲劳,战斗员可以通过自我放松法,如深呼吸法在短时间内放松全身肌肉群,通过自我暗示法如积极心理暗示“我可以,我能”等来调整心态。总的来说,开展心理专项训练,就是从平时入手,向心理要战斗力。

做好心理宣泄疏导工作

一是建立重大应激咨询服务制度。主要指对消防员在生活中因遇突发事件、重大变故等引起较严重心理应激反应的行为,必须要求当事消防员在48小时内拨打心理咨询电话;二是建立心理健康医疗制度。如果消防员出现心理异常表现及严重精神障碍,要适时提供专家评估、治疗及跟踪服务,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建立消防员心理档案。跟踪记录消防员从入伍服役至今的心理健康状态,有无异常表现等,对出现火场心理障碍的消防员,要重点关注,及时干预,做好宣泄疏导工作。所谓宣泄疏导,是指让一线战斗员通过合理的行为表现,将内心积压的紧张、焦虑、恐惧、悲痛或者激动、狂喜等情绪,释放、发泄到外界环境中去,从而使内心的压力、压抑和狂躁感得到解脱。结合消防部队实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种是谈话性宣泄与疏导,通过和父母、战友之间的交谈,倾吐出内心的消极情绪;第二种是书写性宣泄与疏导,组织战士们通过写日记,写家书的形式,将内心的苦恼及时排解;第三种是运动性宣泄与疏导,即通过文体活动、体能技能训练等形式,达到“抒发”其内心不平或愤怒情绪的目的;第四种是咨询性宣泄与疏导,即在部队内部引入心理咨询机制,借助网络等载体,向一线战斗员普及心理知识,解决心理问题。如江苏消防总队无锡支队在支队政工网上设立了心理网,主要内容有:心理交流、健康快车、心理文摘、心理咨询、开心一刻5个部分,定期发布一些心理常识和幽默故事。战士们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由心理老师做相应解答。逐步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消防员心理健康保护制度,使消防员心理健康得到保障。

猜你喜欢
火场心理压力消防员
基于无人机进行火场搜救设备的研究设计
多吃蔬果缓解心理压力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
小小消防员 第十集
小小消防员 第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