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预防PICC患者静脉炎的研究

2014-02-17 08:53敖丽华鲁林艳鲍慧铮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7期
关键词:圈员置管静脉炎

敖丽华 鲁林艳 程 林 鲍慧铮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通讯作者:鲍慧铮 E-mail:842022728@qq.com

品管圈在预防PICC患者静脉炎的研究

敖丽华 鲁林艳 程 林 鲍慧铮▲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通讯作者:鲍慧铮 E-mail:842022728@qq.com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月PICC深静脉置管患者82例,41例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41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降低PICC深静脉置管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PICC深静脉置管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效果显著,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管理PICC深静脉置管患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在使用PICC导管的安全性,并且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

品管圈;PICC;静脉炎的发生率;预防;护理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到肢体中心静脉的高新导管护理技术,它主要适应于缺乏外周静脉通道,需要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或高渗粘稠的液体(如TNP),以及需要使用压力泵或加压输液、反复输入血液制品、每日多次采血、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为危重、抢救、长期需要输液、肿瘤化疗病人等提供了一条便捷、安全、无痛性静脉通路[1]。PICC穿刺点在外周表浅静脉,如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穿刺成功后导管头端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可留置使用一年以上,消除了反复静脉钢针穿刺的痛苦,且保护了血管,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其病理变理化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少数病人可引起反应,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全员参与的方式对自己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对自己的工作现场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在我科室化疗患者都使用PICC导管进行化疗药物输注,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静脉炎的发生,因此科室利用科学方法,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科里组织由10人为小组成立“降低PICC管静脉炎的发生率”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以下是我们研究成果:

1 资料

1.1 临床资料

在我科室输注化疗药物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月PICC深静脉置管患者41例,男23人,女18人,平均年龄48岁,使用化疗药物刺激程度相近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选择2013年12~2014年1月PICC深静脉置管患者41例,男20人,女21人平均年龄50岁,使用化疗药刺激程度相近,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使用化疗药物刺激性等一般资料相近,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 成立QCC 小组于2013年12月成立QCC小组,由圈长1名、辅导员1名、圈员8名组成,确立圈徽和圈名(本圈圈徽是形象意义的血管爱心组成,圈名是“大爱无炎”圈,寓意是:“用爱呵护,用心对待,生命常青,健康永在!”。圈长是护士长,圈员是PICC只管护士负责对活动策划、领导、组织、实施、协调、分析、调查结果、培训及进度进行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辅导员负责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进行组织、培训、指导、推进和监督;圈员们则参与每个步骤的实施以及轮流负责某一步骤的计划安排[2]。

1.2.2 活动计划 品管圈活动历时4个月从2013年12月1日~2014年4月30日。每2~3周组织开一次会议。根据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怎么开圈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2.3 主题选定 经过圈员激烈的讨论,选定主题“如何降低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主题,见表1。

1.2.4 对策拟定与实施 所有圈员通过分析原因后制定实施计划,以最快速度使QCC起到作用。

1.2.5 评估患者 对置管后的患者,要加强巡视,并对患者做好置管后的宣教。指导患者手臂锻炼,置管后30 min锻炼。置管测手掌缓慢握紧呈握拳状,适时松开,反复此动作,即使按压针眼,避免出血(30 min内按压),避免患肢负重,反复屈肘,提重物告知更换敷贴时间,48 h更换1次,敷贴一旦潮湿,松脱,及时更换,指导患者涂抹喜疗妥药膏,同时湿毛巾热敷30 min,且第2 d起微波治疗7 d,更换敷贴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患者输注液体过多时,应指导患者上臂热敷,促进血液循环[3]。

1.2.6 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置管护士在下管时要选择好患者的静脉,一般取贵要静脉。指导患者放松心情,不必紧张。然后按照置管要求,进行置管。在置管中送导管时速度慢,不可过快,防止因送到管过快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并且注意无菌操作,冲洗手套清除滑石粉后再接触患者静脉。置管后通过放射线照射确定导管在正常位置后才可使用此导管。一定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1.2.7 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出现静脉炎的患者 观察患者置管后穿刺处周围皮肤瘙痒,多伴有皮肤红、肿、疹块,甚至出现水泡时,应及时换药且相应缩短更换敷贴的时间间隔,需使用通透性更高的敷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不间断的湿热敷,并且大面积摸喜疗妥,微波治疗。

1.2.8 科学的护理 降低置管后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护士的责任是最主要的,护士的护理起到关键性作用,按正确的护理标准,及时、准确地护理到位,就会有效地减少问题的发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11例,其中2例护士选择血管不当,4例患者用力过度且举重物,5例患者不及时更换敷贴;观察组患者发生静脉炎3例,其中1例是护士选择血管不当,1例是患者置管后用力过度,举重物,1例是患者置管后不按时换帖,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原因

3 讨论

随着肿瘤患者的增多,临床使用的PICC导管越来越多,导管的科学使用及维护是护理人员首先要做好的护理工作。我科室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地使PICC导管在使用过程中降低其静脉炎的发生,说明品管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表1 如何降低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主题选择

[1]郑守华,李秋洁.临床肿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

[2]陆玉全.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9):页码.

[3]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页码.

R472

B

1674-9316(2014)17-0139-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7.092

猜你喜欢
圈员置管静脉炎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