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2014-02-17 08:53刘俊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7期
关键词:利巴韦干扰素肝炎

刘俊华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刘俊华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探讨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将本次研究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复合利巴韦林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普通干扰素符合利巴韦林进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3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实验组3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3%。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丙肝属于病毒性肝炎,其发病主要由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属临床常见疾病[1]。如今,干扰素符合利巴韦林治疗此种疾病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2],本文就干扰素符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入选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联合制定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3]。收治的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均在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40.5岁左右,病程均在5~10年之间,平均病程约为6年左右。本次研究入选患者无甲、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血清抗-HCV检查呈阳性,ALT指标持续或反复异常,男性血红蛋白含量大于130 g/L,女性血红蛋白含量大于110 g/L。将本次研究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均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45岁左右,病程均在5~10年之间,平均病程约为6.5年左右;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均在18~63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37岁左右,病程均在5~10年之间,平均病程约为5.8年左右。经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其他种类疾病及ALT指标等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组别之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较性。

1.2 方法

两组患患者于临床治疗前均进行常规各项功能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肾功能、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血糖[4]。若患者以上任一指标异常,则需在进行应对治疗后接受护肝治疗,最后接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研究中,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具体用法用量为每周隔天肌肉注射干扰素3~5 MU,配合每日口服利巴韦林800~1200 mg,若患者有耐受利巴韦林情况,则单独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复合利巴韦林进行药物治疗,具体用法用量为每周一次皮下注射180μg聚乙二醇干扰素,复合每日口服利巴韦林800~1200 mg。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均在1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身体功能检查和实验室指标检查,以一年为一个疗程,患者痊愈后进行半年随访,于随访期间每隔1个月来我院进行身体功能检查和实验室指标检查。将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1.3 疗效判定

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指标参考血清HCV感染的病原学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治疗效果分成痊愈、显效及有效三个等级,痊愈:患者临床病原学指标均转阴,随访无复发现象,无任何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于临床治疗后病原学指标转阴,随访有复发现象,患者有轻微药物不良反应;无效:患者于临床治疗后病原学指标仍呈阳性或患者对药物具有严重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本次研究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得计数及计量资料均利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本次研究两组大部分患者于临床治疗中、治疗后有轻微不良反应,例如发热、血小板水平降低、皮疹、肌肉酸痛、骨关节痛或乏力等症。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如下表1所示,其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及比率如下表2所示。

根据上述两份表格中数据所示,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3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实验组3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3%。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其干扰素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是利用干扰素的抗病毒功效,可以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的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延缓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5]。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即干扰素治疗慢性并行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效果,并且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更好。

[1]艾黎.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6):141-142.

[2]李飞宇,王欢.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药物,2013,20(19):2955-2957.

[3]穆彩琴,胡蕾苹,张璐,等.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27(4):310-313.

[4]齐明华,周斌,苏梅蕾,等.艾司西酞普兰干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引发的精神症状[J].临床研究,2013,33(7):1012-1016.

[5]王风卿,林晓华,刘玉文.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2009,24(1):13-15.

R512.63

B

1674-9316(2014)17-0104-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7.069

猜你喜欢
利巴韦干扰素肝炎
《世界肝炎日》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利巴韦林 服用之前要三思
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应用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