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百年的经典小吃——桂林米粉

2014-02-17 13:15海涛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马肉卤水米粉

海涛

小吃风味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桂林还有一种小吃同样可以享受这种美誉,这就是桂林米粉。

已经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桂林米粉,是广西传统地方风味的一绝。制作工艺独特,色香味俱佳。

在桂林,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只要你漫步于大街小巷,都会闻到扑鼻而来的米粉清香。而这些吃桂林米粉的,却不完全是当地人,还有把桂林当作第二故乡的外地人,他们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慢慢地就产生了一种扯不断、理还乱的“米粉情结”。

桂林人对于米粉的钟情,更是令人咋舌,一天不见心里慌,从外地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饱餐一顿桂林米粉,甚至青年男女都把米粉当作定情的信物。

在桂林有一首专门写米粉的民谣——《桂林米粉歌》,其歌词是这样的:“香喷喷,喷喷香,桂林米粉味道爽,根根有头不见头,碗碗有汤不见汤,不吃不是桂林人,吃了愿做桂林郎。”

桂林米粉粉条细腻柔韧,卤水鲜美而芳香,肉菜松脆爽口。而马肉米粉则肉甘爽脆,味道鲜美。

来历传说

桂林米粉中最有特色的当首推壮族同胞的马肉米粉,但是只能在冬天才有口福吃到,如果天气比较热,马肉会变味。在桂林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不吃马肉米粉,不知天下美味”,“不食马肉粉,枉做桂林人。”

因为桂林山清水秀,土地肥美,所以生长的五谷六畜自然也是品质优良。其用来制作米粉的原料当然也是精品中的精品,加以制作工艺讲究,“慢磨细滤”、“三蒸四晒”,所以米粉纯净,柔韧爽滑,不含杂质,远近驰名。

据说马肉米粉出现于明朝,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桂林普通百姓的食品。

马肉米粉的黄金时期是抗战以后一段时间。因为战争,许多人流亡到桂林;还是因为战争,使得马源丰富,结果令马肉米粉生意非比寻常。

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老字号“又益轩”。据说,当时有个著名画家在桂林,以卖画为生,家里频频来信,催促他回去,可是他死活不回去,原因竟然是“我舍不得桂林的马肉米粉。”从这里我们也能窥见马肉米粉的巨大魅力。

20世纪80年代以后,桂林的马畜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马源丰富,所以使得本不适合畜力骑用的马,就成为桂林人餐桌上的大菜了。

虽然马肉本身膻味比较大,有一种类似“泔水”的气味,但是因为桂林人高超的烹调技术,所以吃马肉米粉时,你根本就闻不到膻味,只是觉得肉甘爽脆,味道鲜美。

当地,出售的马肉米粉主要有鲜片马肉炒米粉、清炖马肉汤米粉、红烧马肉拌米粉等多种。但是无论哪种,都令你产生一种“闻之气香,食之味美”的感觉。

白崇禧之子、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回乡探亲时,就天天吃米粉,离开桂林时,竟然一次吃了三碗……

制作工艺

桂林米粉的制作工艺:先用漓江水浸泡桂林的优质大米,等泡发、泡软之后,磨成浆、滤干,揣成粉团,煮熟,然后压成米粉,接着再在水里团成一团。

因为要经过多次反复揣揉,所以米粉的结构紧密,筋力好。其实米粉本身是清淡,没有味道的。我们之所以能闻到一股浓香的米粉味,是因为掺上又浓又香的卤水搅拌过。

这种香卤水熬制也有讲究,一般先放用豆豉、大料、桂皮、甘草、小茴香等香料,然后放猪肉、猪骨、牛肉等。另外还要放三花酒、罗汉果等配料,先武火后文火地精心熬制。这样熬出来的卤水,香气扑鼻、味道纯美、营养丰富,与米粉混合搅拌,就是美味佳肴了。

马肉的制法以前有腌、卤、腊、酱等多种。而现在的马肉多是腌、腊的。其中腌马肉味道偏甜,而腊马肉偏香。

通常先把马肉切成条,拌上调料,放在缸里腌三五天,然后捞出来在开水锅里涮一下,再晾10天。之后用温水洗去灰尘,去油,切薄片,就可以食用了。这样的马肉,入口细嫩、味赛火腿,多吃不腻。

马肉米粉所用的米粉,也是特制的,要求盘力好,色泽白亮,一碗米粉只有一根,长度在一米以上,并且用人工绕成团。一般这种米粉的成本是普通米粉的5倍以上。

下米粉的汤,则必须用马骨等连续熬4个小时。

食用时,先把已经绕成小团的米粉放在笊篱里,然后放到滚烫的马骨汤里过一下,接着连汤一起盛到碗里,放马肉片,撒葱花、香菜,淋花生油,或者再放点辣椒油、蒜末,就可以吃了。

吃米粉一定要趁烫,这样才有味道。

猜你喜欢
马肉卤水米粉
沙坊米粉香
挂牛头卖马肉
豆腐去卤水味切不易碎的办法
我给妹妹做米粉
盐湖卤水提锂制取氢氧化锂的工艺研究
西昆仑新发现盐湖型卤水硼锂矿床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一种碳酸盐型盐湖卤水富集锂的方法
马肉与牛肉——皮特(奥地利)
一半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