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2014-02-17 16:09孙婕
文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工具性语文课程语文课

孙婕

内容摘要: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走进新课程。

关键词:语文 现状 出路

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走进新课程。下面谈谈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现状之一:讨论走过场

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经常是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小组成员虽然在发言,但没有围绕主题,没有解决实际问题。难道这种无谓讨论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现状之二:华而不实的语文课件

我们发现很多教学课件无一例外是一张秀美的风景照,闪耀着鲜明醒目的三维立体动态文字,把教学内容局限在小小屏幕中央。有的教师将课本内容编辑成动画片,整节课宛如动画片的欣赏课,我们在感叹课件制作的精致与用心良苦之余,不禁要问:这种直白式的演示课件,难道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教学?

现状之三:问题泛滥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教师一问到底,学生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往往是在一个连着一个的问题“轰炸”下,学生“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而教师所提出的那些问题学生无须思考,问题难度和深度不高。长此以往,语文课不就成了“答记者问”了?

现状之四:名目繁多的课程整合

目前有些教师为多让学生活动。把语文课进行了非语文课程的演绎,动不动让学生当众表演,称之“凸现主体地位”,美其名曰“课程整合”。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钟情于“游戏的兴趣”,忙于“设趣”、“激趣”、“逗趣”,使教学形式趋于“游戏化”,称之为“焕发课堂生命力”;脱离实际的“创新”,人为地制造深奥,这不是教法的改革。

改革并不表示对传统的摒弃,改革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改革。“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怎样才算是一节真正的好语文课?”。《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有明确的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笔者认为:真正一堂好的语文课,应突出语文本位,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出路之一: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的感受、领悟、运用为基本内容,品味语言的气韵,提高学生学习语言与运用语言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出路之二:语言文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精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语言文字的品味放到文本背景中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课文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两者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努力让学生赏玩文题,品味好词佳句,体会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以文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出路之三:和谐的教育思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难以顺畅地沟通,课堂上缺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创设和谐情景,开展民主的讨论与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是学生在正确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扎实有效地进行思维操作,课堂上允许学生说“不会”,允许学生答不上来。课的真实性是实效性的基础,没有真实性,也就没有实效性。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不是仅对少数尖子的教学。整个课堂要尽量摒弃少数人读,多数人听,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训练方法。

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走进新课程。

(作者单位:甘肃通渭县文庙街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语文课程语文课
语文课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向量的巧用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