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分析

2014-02-18 04:40杨红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疝气疝囊腹股沟

杨红文

石林县妇幼保健中心综合科,云南 昆明 652200

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分析

杨红文

石林县妇幼保健中心综合科,云南 昆明 652200

目的分析和研究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疝气患儿106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方法行手术治疗)与观察组53例(采用小切口方法行手术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小切口方法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治疗中,具有对机体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减轻患儿家长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均有重要意义。

小切口手术方法;传统手术方法;小儿疝气;疗效观察

小儿疝气在小儿外科临床上是较常见的疾病类型,也被称做腹股沟斜疝,是由于腹膜鞘状突未能完全闭锁所致[1]。患儿1周岁后,疝气自动愈合可能性较小,因此,一般情况需行手术治疗。传统治疗方法为选取腹股沟做斜切口,对患儿损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并且易发生诸多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2]。近些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将小切口手术方法应用于小儿疝气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引起了广大医生与患儿家长的关注。本文选取疝气患儿53例,采用小切口方法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疝气患儿106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中:男46例,女7例;年龄在0.8~7岁,平均年龄为(3.2±0.9)岁。患儿发病部位分为:左侧34例;右侧17例;双侧2例。观察组患儿中:男44例,女9例;年龄在1~8岁,平均年龄为(4.1±0.6)岁。患儿发病部位分为:左侧32例;右侧18例;双侧3例。排除标准:腹股沟淋巴结炎症患儿;鞘膜积液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其相关数据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方法行手术治疗: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患儿取平卧位,在腹股沟做斜切口,切口长度约为4 cm。按解剖位置分离皮下组织,切开腹股沟管与腹外斜肌筋膜,暴露疝囊后纵形切开并游离分剥,使用1号线行高位结扎,当确定止血完全后,复位睾丸与精索,缝合切口,术后行抗感染治疗并常规换药等。

观察组患儿采用小切口方法行手术治疗:麻醉方式同对照组。患儿取仰卧位,在腹皮横纹下做一横切口,长度约为1 cm,使用小拉钩与蚊式钳对皮下组织行钝性分离,不需切开腹外的斜肌筋膜,提起精索,寻找疝囊,行游离分剥疝囊并切开疝囊壁少许,钝性分离疝囊壁,将其横断游离至内环口,使用1号线行内荷包高位结扎,确定止血完全后,睾丸与精索复位,缝合切口,切口采用皮肤粘贴纸粘贴。术后待患儿苏醒无异常后,可出院。指导患儿口服抗生素类药物预感染治疗5天,定期复查。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等项指标进行统计并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SPSS 11.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独立样本比较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将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小儿疝气与成人疝气发生机制不同,其主要是因鞘状

突未能够随着机体发育而闭合,疝气患儿腹壁无损伤或改变,腹壁比较完整[3]。患儿发病时,在其阴囊或阴唇上方可见包块,当用手按压可回至腹腔,在一般情况下,患儿无明显不适感,但当病情加重后,肿块下坠至阴唇或阴囊处,会影响患儿行走及活动,甚至还会发生嵌顿不能还纳的可能性,因此,及时治疗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虽然临床治疗小儿疝气方法较多,但手术治疗在目前还是最佳治疗手段,其中,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方法[4-5]。传统手术方法,选取腹股沟做长约4 cm的切口,并需要切开腹股沟管与腹外斜肌筋膜,易造成阴囊血肿,同时也增加了术后感染的机率,并且切口较大,切口愈合后所形成的瘢痕影响皮肤美观。而小切口手术方法是依据小儿腹股沟特点衍生,其优势主要在于:切口不经腹股沟,在腹皮横纹下做一1 cm切口,由于位置较低,缩短了解剖部位的剥离距离,有效减少了内剥离操作造成的机体损伤,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患儿长大后,切口常被毛发所覆盖,对皮肤的美观无明显影响。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与孙兰峰等人研究结果相符[6],这一结果提示:采用小切口行小儿疝气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对比表

[1]夏杨军, 钱立印, 葛亚博.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29):125-126.

[2]马文涛.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J]. 医学信息, 2014, 24(3):214.

[3]杨树留. 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 2013, 17(25):87-89.

[4]杨琼, 彭凤裘, 李珍, 等. 普通8号注射器针头行改良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护理配合[J]. 广东医学, 2014, 35(5): 801-802.

[5]王润霞.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患者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21): 593-594.

[6]孙兰峰.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 2013, 330(7):102-103.

R726.5

B

1674-9308(2014)07-0050-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7.030

猜你喜欢
疝气疝囊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