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三种心肌标志物诊断的临床价值探析

2014-02-18 04:40刘秀霞刘春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酸激酶

刘秀霞 刘春萍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化验科,吉林 长春 13004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三种心肌标志物诊断的临床价值探析

刘秀霞 刘春萍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化验科,吉林 长春 130041

目的对应用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联合检测方式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1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和同期同年龄段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51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三种心肌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三种心肌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应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三种心肌标志物水平出现异常升高,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临床对心肌梗死疾病进行急性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性疾病,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障碍、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伴有血清心肌酶水平增高、心电图改变。时间是决定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其发病的早期阶段进行及时明确的诊断是使该疾病患者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本次研

究对三种心肌标志物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和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各51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研究对象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1.0±1.6)岁;研究组研究对象中男性32例,女性19例;研究对象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1.2±1.7)岁;心肌梗死疾病患病时间1~8小时,平均患病时间(2.9±0.5)小时。上述几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

1.2.1 对照组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的体检结果显示为健康;(2)以往没有任何疾病史;(3)年龄在40~90岁之间;(4)沟通能力正常;(5)自愿参与研究。

1.2.2 研究组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病情经诊断后确诊为心肌梗死;(2) 排除合并患有其他心脏疾病的可能;(3)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10小时以内;(4)年龄在40~90岁之间;(5)沟通能力正常;(6)自愿参与研究。

1.3 排除标准

1.3.1 对照组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的体检结果显示为不健康或亚健康;(2)以往有疾病史;(3)年龄在40岁以下,或在90岁以上;(4)沟通能力存在异常;(5)不愿参与研究。

1.3.2 研究组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病情经诊断后没有确诊为心肌梗死;(2)合并患有其他心脏疾病;(3)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10小时以上;(4)年龄在40岁以下,或在90岁以上;(5)沟通能力存在异常;(6)不愿参与研究。

1.4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立即采集静脉血,对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三种心肌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6 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详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比较(ng/ml)

3 讨论

肌酸激酶同工酶并不是一种心脏特有的酶,主要在心肌细胞及骨骼肌细胞的胞质中存在,对心肌梗死进行早期诊断通常缺乏敏感性。肌红蛋白是横纹肌组织特有蛋白质的一种,是第1个被临床用于对心肌损伤疾病进行诊断的非酶类蛋白物质;其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非常少,分子质量非常小,通常情况下游离状态存在于心肌和横纹肌细胞内;在缺氧、缺血状态下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肌肉损伤时,其可从受损的肌细胞中以非常快的速度透过细胞膜释放到血液中;在急性心肌损伤之后的1 h内患者血液中该项指标的水平就会明显升高,4~8 h内就会升高至原有的10倍以上[2]。血清肌钙蛋白I是心肌特有的一种调节蛋白,具有心肌特异性;心肌细胞膜完整时其不能进入血循环;当心肌细胞由于缺血缺氧状态而发生变性坏死的时候,血清肌钙蛋白I可通过发生破损的细胞膜进入细胞间质和血液循环,使血液中该项指标含量在短时间内明显升高[3]。

[1]闵翠丽.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比较及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19(12):126-127.

[2]丘健强,钱学贤.心肌肌钙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9,13(1):60-62.

[3]侯艺,郭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两种确定标志物的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3(12):55-56.

R542.22

B

1674-9308(2014)07-0138-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7.086

猜你喜欢
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酸激酶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黄孢原毛平革菌抗营养阻遏产漆酶同工酶动态分析
磷酸化水平对肌红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牛排“血水”不是血
[CX2]NaCl胁迫对萌发期甜高粱和春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线鳞型黄金鲫(框鳞镜鲤♀×红鲫♂)mtDNA及同工酶的遗传分析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