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明胶非法使用缘何屡禁不止

2014-02-22 07:35
质量探索 2014年4期
关键词:明胶药用食用

●刘 畅

工业明胶非法使用缘何屡禁不止

●刘 畅

国家对食用和药用明胶的制造有着严格规定,必须要用新鲜的、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的、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的原皮加工,而且必须用全封闭的流水线进行烘干和粉碎。工业明胶的原料来源则无严格要求,破皮鞋,皮革厂制作服装、皮鞋后的下脚料,甚至从动物的尸体中也能提取。且在皮革的加工过程中,为将生裸皮转变成熟皮,会在鞣制的过程中使用铬鞣剂。这导致工业明胶的铬含量普遍严重超标。

央视在今年的“3·15”晚会中再曝明胶黑幕,称有明胶生产企业使用局部腐烂的动物碎皮作为药用食用明胶原料。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据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办透露,在其不久前开展的食用明胶专项整治行动中,已立案查处涉嫌违法生产销售食用明胶及相关产品的行为4起。尽管就具体违法细节,官方并未详细说明,但业内人士猜测,罪魁祸首仍是两年前轰动一时的“毒胶囊”肇事者——工业明胶,其铬含量严重超标。

事实上,在毒胶囊事件两年之后,从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国内目前对于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药用明胶用于食品、药品行业的情况,还并没有开出根治的药方。

冒用之害

明胶本是好东西。按用途,明胶分为食用明胶、药用明胶、工业明胶。

食用明胶是一种强有力的保护胶体,乳化力强,进入胃后能抑制牛奶、豆浆等蛋白质因胃酸作用而引起的凝聚作用,从而有利于食物消化。酸奶、果冻等食物里都会有食用明胶,就是因为其有吸水性强、粘度高的理化特性,再加上是一种无脂肪的高蛋白,不含胆固醇,食用明胶就成为了一种天然营养型的食品增稠剂。因为具有凝胶性、固水性、粘结性和溶解性等多种特性,明胶同样在医药行业有广泛的用途,其中最主要的有硬胶囊、软胶囊、代血浆和包衣等。

工业明胶(俗称蓝皮胶),则是一种精细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板材、家具、火柴、饲料、包装、造纸、纺织、丝绸、印染、印刷、陶瓷、石油、日化、涂料、冶金等行业的各种产品中,并在其中主要起增稠、稳定、凝聚、调和、上光、上浆、粘合、固水等作用。

但可怕的是,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药用明胶用于食品、药品领域。

食用、药用明胶和工业明胶的根本区别在于原材料的选择和工艺流程——尽管它们从外表来看基本没有差别。

国家对食用和药用明胶的制造有着严格规定,必须要用新鲜的、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的、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的原皮加工,而且必须用全封闭的流水线进 行烘干和粉碎。工业明胶的原料来源则无严格要求,破皮鞋,皮革厂制作服装、皮鞋后的下脚料,甚至从动物的尸体中也能提取。且在皮革的加工过程中,为将生裸 皮转变成熟皮,会在鞣制的过程中使用铬鞣剂。这导致工业明胶的铬含量普遍严重超标。

铬超标的危害多多。如损害皮肤,导致皮炎、咽炎等;损害呼吸道系统,引发肺炎、气管炎等疾病;损害消化系统,造成胃炎、胃溃疡和肠道溃疡等。

当然,工业明胶的问题并不仅仅在铬超标。在上述皮革处理过程中,防腐时可能用到五氯苯酚,准备工作会用到硫化钠,染色工艺会用到偶氮染料,打光工艺会用到甲醛等等。这些危害难以评估。

芜杂乱象

工业明胶冒充食用、药用明胶的情况有多严重?媒体曝光的情况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业内资深人士透露,正规的明胶生产企业非常少,因为生产优质明胶对原材料控制和工艺技术的要求均比较高,资金投入也非常大。如果生产食用明胶和药用明胶,要求则更高,“比如要全不锈钢设备,要控制细菌数量,还有严格运输和储藏要求,能达标的企业太少了”。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秘书长姚龙坤曾公开表示,目前,全国明胶企业中获得食用生产许可证、有资格生产食用明胶的企业仅有20余家。“2011年,全国食用明胶产量在5万吨左右,但仍有1万吨的缺口。”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也指出,如果不算被工业明胶替代的“食用明胶”,合格食用明胶的实际缺口可能更大。

获得国家药监局批文,有资格生产药用明胶的企业更少,仅4家,共计年产能3万余吨。而全国药厂每年需要至少10万吨以上的药用明胶。如此大的缺口,如果说全是靠进口的话,显然不太现实。

尽管貌似药用明胶缺口更大,但有食品安全专家认为,使用工业明胶的“大头儿”还是在食品领域。因为可能用工业明胶的食品太多,如糖果、饮料、肉皮冻、水晶肠、肉罐头、小笼包……“只要工业明胶能够冒充食用明胶,那么所有使用食用明胶的产品都有可能遭到污染。”这位专家判断,小作坊里生产出来的乳酸制品和肉制品使用工业明胶的嫌疑最大。如含食用明胶10%左右的软糖、含食用明胶20%左右的肉冻产品,还有含食用明胶量较低的高浓度饮料、冰淇淋、乳制品等。

在毒胶囊事件中,被查抄的非法企业——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的登记资料里,就明确记载了用于食品添加剂、冷饮、乳制品和饮料的信息。

利益驱动

《中国药典》明确规定,药用胶囊以及使用的明胶原料,重金属铬的含量均不得超过2mg/kg。而食用明胶国标也同样要求,重金属铬的含量在1-2 mg/kg。而无论是工业明胶的非法生产、售卖者还是购买者对此心知肚明。毕竟,价格在那放着呢。促使不法分子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还是利益驱动。

中国明胶协会理事长王敬忠曾算过一笔账:1吨正规食用明胶的原材料,价格高达2000~3000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脚料,1吨仅需要 100-200元。而市场上,1吨食用明胶的售价一般在4万元左右,药用明胶约5万元/吨—7万元每吨,而工业明胶售价一般不超过2万元。

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明胶价格以1万粒为计价单位,优等明胶价格150元上下,平均1分多一粒;而工业明胶仅60元上下,平均1粒仅为两三厘钱。

所以,连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孙忠实也承认,“在我国,很多企业还处在为了积累资本而不惜采取非法手段的阶段,不仅药品行业存在这种情况,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就是图利。”

检测短板

让无良业者心存侥幸的原因还在于,工业明胶和食用、药用明胶的差别从外观上难以看出。由于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的混合物,它没有固定唯一成分,因此目前国内尚无方法标准检测确认为工业明胶,在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上,工业明胶的检测方法一栏就显示为“无”。

专家表示,目前只能通过检测明胶产品或使用明胶的食品中铬含量及重金属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这一检测方法的合理性在于,如工业明胶采取措施避免铬超标,须去掉其中的六价铬,而这会导致其成本急剧上升——与食用明胶相比,价格优势全无。

而对于食品、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对是否铬超标的检测同样意味着成本的大幅提高,如昂贵的设备,检测增加的人工、时间成本等。这也使得很多药品、食品生产企业对铬含量的检测缺少动力。

在2013年第2期《药物分析杂志》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提出建立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法快速筛查铬超标明胶的方法。研究指出,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可行。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这一研究成果是否得以推行,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没查阅到官方说法。

监管缺失

在围绕工业明胶的产业链上,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监管缺失。

目前,明胶有食用添加剂明胶标准、食用明胶标准、药用明胶标准和胶囊用明胶标准等,但工业明胶显然还处在“无监管状态”,“由于工业明胶被用于火柴制造、电解、粘合、纺织等多个领域,对产品的要求差异很大,所以至今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也无法严格监管。”专家介绍,工业明胶“主要是理化指标,比如冻力、粘度等,主要看需求方的要求。”

因此,大多数非法企业都打着生产工业明胶的幌子躲避监管,在明目张胆地生产之后,通过“黑道”销售进入食品及药品领域。如此简单的“跨界游戏”让非法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起来,甚至挤压正规厂家和产品。

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背后,其根本还是执法部门乃至地方政府的监管出了问题。许多违法违规案件,都是在地方政府、地方监管部门的眼皮子底下,也不是一天、两天,影响也比较恶劣,为什么不去查处?因为在一些地方执政者看来,一旦查处,势必会影响地方的税收、就业等“小利益”,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 眼”。而对于全国百姓的健康大利益而言,地方就考虑不了那么多了。这也导致地方监管部门缺乏执法动力。因为如果严格执法,不但没有激励政策,搞不好还会惹来麻烦。相反,如果不执法,不积极作为,拖延履行职责,就不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或者说没有人去追究他的责任。“出了大事,就认倒霉。”

因此,要想彻底管好工业明胶,就必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通过科学的手段,不间断的、无缝隙的监管,甚至考虑制定相关针对性的法律条款,加大惩罚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以对不法分子产生足够的威慑力。

猜你喜欢
明胶药用食用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TG酶与单宁酸对鱼明胶凝胶强度的影响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豆制品食用指南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超高压明胶理化性质分析
ORS-ICP-MS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多种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