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边境山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稳定性研究
——基于云南5个边境民族自治县的抽样调查分析

2014-02-23 14:38彭义敏余红成张河川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滇西教师职业边境

彭义敏,余红成,张河川

(1.云南省教育厅,云南 昆明 650223; 2.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3;3.云南财经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1)

滇西边境山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稳定性研究
——基于云南5个边境民族自治县的抽样调查分析

彭义敏1,余红成2,张河川3

(1.云南省教育厅,云南 昆明 650223; 2.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3;3.云南财经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云南欠发达地区进行抽样调查,从实证调查的统计数据,揭示了教师稳定性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因素,以期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稳定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滇西边境山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稳定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教师队伍,但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新形势下,云南滇西边境山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本研究对云南省河口、金平、沧源、耿马、贡山共5个边境民族自治县抽样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教师队伍稳定性问卷调查”,共向10所中学抽样500名教师,向25所小学抽样500名教师发放1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93份。本文以期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了解这些地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情况,考察影响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因素,为进一步加强滇西边境山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一、滇西边境山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现状

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同时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是教师对自身职业满意度的重要评价指标。从“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度”可看出,对教师职业“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教师占60%,“不满意”的占40%,一定程度表明目前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可度较高,如表1所示。

从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31日,调查的5个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教师离职人员数量分别为62人、207人、16人、49人、12人。三年来离职人员所占编制比例,最高为7.7%,最低仅为2.5%。在问及“是否想离开教育岗位?”时,回答“没有想过”的最高比例仅为44%,而回答“偶尔想”的最高比例达到53%,有相当比例的教师“经常想”离开教育岗位,每天都想着离开教育岗位的也有不少,如表2所示。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教师队伍的实际离职比例并不高,教师队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

在职教师的流动倾向非常明显,流动意愿相当强烈,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基础并不坚实。一定程度还表明,教师职业尚不能足够吸引教师的职业热情,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如果有机会的话,都愿意选择其他职业,或者说正在等待着机会。在受访教师中,高达80%以上的年轻教师表示:若有机会就会离开教育行业;有60%以上的年轻教师认为:教书是找不到其他合适工作的无奈选择。在回答“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您是否还会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中,答“会”的仅占17.63%,明确回答“不会”的占54.24%,如图1所示。

表1 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统计(%)

表2 离开教育岗位的意向调查统计(%)

图1 教师职业选择态度问卷调查统计(N=150)

表3 离职教师的流向统计(n,%)

从调查地区的离职教师流向上来看,教师队伍所表现出来的较好的稳定性只是浅表性的,并非是基于教师职业的优越性或者教师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如表3所示。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离职教师绝大部分流向了公务员岗位或事业单位,所占比例达最低达26.6%,最高达93.8%,其次是借调到其他机关单位,所占比例最高达38.6%。流动途径多部分通过公开招考或者人事调动,暂时借调其实也是一种过渡途径,待条件成熟时,将不可避免的通过招考或直接调动的方式转岗。在离职教师中,真正辞职的仅占很少比例,多数还是在“体制内”流动。这说明,在滇西边境山区,教育岗位具有一定稳定性,但是与公务员岗位或者其他事业单位岗位相比较,并不具有优越性或吸引力。

在滇西边境山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在国家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少数民族师范生定向培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后,专科以上教

师比例较大。教师学历总体上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如表4所示。

对于这些地区来说,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是人才相对集中的群体,学历较高,绝大部分人接受过高等教育,而由于基层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在引进人才上也不容易,所以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成了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才资源库”,不断有优秀、骨干教师流向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岗位。教师队伍中的这种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而且这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很不利的。

表4 义务教育教师学历情况统计(%)

表5 教师队伍压力调查统计(%)

图2 造成压力因素调查统计(问题:是否) (%)

二、影响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所调查地区的教师队伍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工作负担很重,这是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问及“工作让我有快要崩溃的感觉,压力很大,工作负担很重”的问题时,回答“没有”的仅占 7.56%,回答“经常”、“每天”的占51.47%。如表4所示。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教师队伍压力存在的普遍性?这些因素是否可以消除?压力大、负担重是否是影响教师队伍稳定性最根本的原因?课题组为此设计了有关产生压力原因的11个方面条件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回答体现出很大的同质性,对分析压力原因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如图2所示。

第一位:认为“担心学生出安全事故、学生成绩等问题”是造成教师压力的首要因素,

统计比例高达84%。究其原因:一方面社会、学校、家长都对学生的安全保障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家长、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的期望很高,在滇西边境山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等环境限制,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多较差。对于教师来说,这些因素不可避免转化为了巨大的压力。

第二位:经济负担(住房、继续教育、赡养、抚养等支出)是造成教师压力的重要因素,统计比例达79%。这是因为,即使是在农村,住房、继续教育、赡养、抚养等支出都是刚性的,而且与物价上涨的幅度相比,滇西边境山区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收入增长有限。虽然国家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并逐步提高。但实际上,教师工资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一直不对等,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半数的农村教师和县镇教师反映没有按时或足额领到津补贴。从前文所统计出的教师离职流向来看,这也是一致的。同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在帮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解决这些实际困难方面的有效措施不多。经济负担造成了教师很大的压力,对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其他因素:工作成就感、子女教育和就业等切身利益、职业社会地位、职称评定等各种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带来压力。工作量大也是产生压力的因素之一,认为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8-10小时”的占58%,认为“超过10个小时”的占30%。

尽管多种因素造成教师心理压力较大,但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来看,学校对于教师队伍压力问题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所采取的帮助教育预防或减轻压力等干预措施明显不足。当问及“您所在学校是否重视教师的压力问题,并采取了积极措施去帮助教师预防或者减轻压力?”时,认为“不重视,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回答达到64%,如表6所示。

表6 学校对教师压力的态度调查统计(%)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调查显示,滇西边境山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尽管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超过60%的教师对教师职业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但教师普遍感到压力较大,教师队伍稳定性缺乏牢固基础,这种局面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相当不利,必须要足够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根据研究数据和实际情况,本课题组提出以下5点建议。

(一)要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确保义务教师群体数量、结构和质量均衡

要继续通过定向培养、特岗教师招聘等方法来保证足够的师范毕业生到滇西边境山区从教,切实减轻教师因“人少事多”而造成的沉重课时负担。要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尤其要把好这些地区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关。要科学合理设置条件,统一时间、程序和考核标准,坚决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要积极鼓励优秀教师定期到这些地区支教或跨校兼职等。要针对滇西边境山区音体美等专任教师、年轻教师、女教师稀缺等问题,给予这些教师在工资、津贴、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待遇优惠配套政策,吸引他们到这些地区长期任教。

(二)要健全边境民族地区教师政策补偿机制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各种倾斜配套政策,提高义务教育教师待遇,鼓励优秀教师终身从教,尽量减少义务教育教师“跳槽”现象。一方面,要加强经济补偿。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给予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基础上。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和出台一些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措施,设立专项补助,统一补助标准,全面提高边境、山区和民族贫困地区教师补贴,确保在农村、民族、山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工

资待遇高于当地城镇教师工资。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机制,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逐步提高农村学校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

(三)要切实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

要建设农村教师周转住房,让农村教师有房可住;财政、教育、社保等部门和社会各界要把教师家属就近就业纳入政策范畴之内,为教师家属就业或创业提供倾斜政策,使他们能享受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对于长期在农村从教的教师子女,可给予一定的升学优先。

(四)要建立健全压力疏导机制

教育主管部,特别是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身心压力问题。要建立和健全各种压力疏导机制,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和心理咨询,适时给予压力疏导,消除压力因素,保证教师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稳定的心态,更好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五)要关注教师自身职业能力发展

义务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建立灵活的教师培养制度,要在时间和经费方面,支持教师去学习、培训,提升学历,帮助教师制定完善的成长计划,安排优秀教师有计划地轮换到中心城市好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 2013,11.

[2]史运刚.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因素调查分析[J].学周刊, 2013,(31).

[3]王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野下农村教师问题研究——基于纵向与横向实证调查和政策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3,(3).

Study on the Stabil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eachers in Border Mountainous Regions of Western Yunnan:A Sample Survey based on 5 Border Ethnic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ies in Yunnan

PENG Yi-min1,YU Hong-cheng2,ZHANG He-chuang3
(1.Yunn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Kunming 650223;2.Yunnan Open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3;3.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Yunnan.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ts compulsory education.Through questionnaires,a sample survey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Yunnan has been conducted and from these empirical statistical data,the status of the stability of teachers is reaved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teachers are analyzed so as to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to strengthen the stability of teachers for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border mountains of Western Yunnan,compulsory education,teachers,stability

G526.5

A

2095-6266(2014)01-028-05

2014-2-15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教育部滇西边境山区共同推进计划背景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Z13002)。

彭义敏(1983-),男,云南寻甸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滇西教师职业边境
边境扬威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大四公费师范生为例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