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河口治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4-02-23 10:07范守伟王树荣孙德强
山东水利 2014年2期
关键词:滩地山东半岛防潮

范守伟,王树荣,孙德强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半岛河口治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范守伟,王树荣,孙德强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分析了山东半岛河口治理现状,针对目前河口治理存在的6大问题,提出河口治理模式建议,可为大中型河道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山东半岛;河口治理;治理模式;问题分析

山东半岛位于山东省的东部,总面积5.92万km2,海岸线全长近2 800 km。区内河流以防洪除涝、防潮、上游污染控制为基本的治理模式。各河口地区虽然进行了多年治理,但生态环境恶化、潮水侵袭、水土资源供需危机等问题依然突出。

1 山东半岛河口治理现状

根据现有山东省流域规划报告、各地区规划报告,以及水利、海洋等部门的相关公报,通过现场调研了解到河口的治理现状及治理模式。

目前半岛河口治理中,以防洪除涝、防潮、上游污染控制为基本的治理模式,各河口均不同程度地进行相关治理,大量修建防洪潮闸;注重了生态湿地保护及滨海景观水利建设,有利于维系河口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水资源利用以水闸拦蓄淡水为主,地下水库开发成为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新趋势,有效缓解了地区水资源危机。

根据山东半岛18条河流治理统计,其中采取防洪除涝、防潮及污染控制治理模式的为100%;进行地下水库开发的为50%;采取生态湿地修复保护的为61%;开发进行生态景观旅游的为33%;进行小流域治理的仅为11%,各河口治理多为几种治理模式的结合。

目前,黄水河、王河、白沙河等河口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总体治理效果,因此需要进行单项治理;而小清河、支脉河、潍河、弥河、北胶莱河、五龙河、乳山河、大沽河、黄垒河、潮白河等大部分河口需要进行多项综合治理,部分河口正在规划治理中。

2 河口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河流入海水量减少

入海水量指实际流入海洋的水量,主要包括未开发利用的雨洪径流量及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退水量或排污量,其中主要为人类未开发利用的雨洪径流量。

山东半岛历年入海水量计算采用《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水资源评价成果,包括小清河区、胶东诸河区、日赣区,详见表1。

表1 山东半岛各分区年平均入海水量亿m3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河流开采量大大增加,年均入海量1980—2000年与1956—1979年系列相比平均下降了70%。

2.2 入海污染严重

根据《2009年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统计,山东省2009年有85.9%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赤潮发生次数增多,莱州湾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和盐渍化加重,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莱州湾西南部、胶州湾东北部和丁字湾附近海域,海洋环境形势依然严峻。2009年一般排污口污水入海总量约10.2亿t,污染物入海总量约15.8万t。入海污染物主要为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分别为8.70万t和6.79万t,各占污染物入海总量的55.0%和43.0%;其余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和石油类等。

2.3 河口滨海湿地功能退化

目前,山东省湿地总面积约为1.71万km2,占山东省陆地总面积的7.58%(不包括浅海水域湿地面积)。主要分为河流、河口、海岸、湖泊、沼泽共5类湿地。河口湿地中,主要有黄河口三角洲湿地、莱州湾、胶州湾等湿地,详见表2。

表2 山东省主要河口三角洲及河口海湾湿地表

目前,山东半岛地区河口湿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随着工农业用水量的急剧增加,湿地水资源得不到有效补给;上游污水排放致使河口湿地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口滩涂违规占用,破坏植被,缩小了湿地面积。上述等问题造成了湿地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

2.4 海平面上升与潮水侵袭

根据《200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9年山东海平面较常年(1975—1993年平均海平面)上升了70 mm,预计未来30年,山东沿海海平面将比2009年升高89~137 mm。

目前,山东省海水入侵的面积已超过2500km2。莱州湾南侧海水入侵面积大、范围广,严重危害了当地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其中受海水入侵氯度>250 mg/L的已超过2 000 km2,氯度>500 mg/L的达1 200 km2,海水入侵的最远距离达到45 km。海水入侵引起了甲状腺肿大、氟班齿病、布氏菌病等地方性疾病。

目前,山东省入海河口防洪防潮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河口防洪防潮体系不完整,总体能力低;工程标准偏低、质量较差;防潮排涝建筑物老化严重;防潮堤管理比较混乱,投资渠道不畅。2.5河口管理范围界限不清、管理难度大

目前,山东省河口治理常用的规划范围为(引自《山东半岛流域综合规划报告》,2010年):对于建有控制闸的河口,规划陆上范围为闸下河道及两侧5~10 km以内区域;对于没有控制闸的河口,规划陆上范围为感潮河段及两侧5~10 km以内区域;规划海域范围为规划河道范围所涉及的海岸线向10 km以内海域或者河口拦门沙影响的海域范围(二者取大)。

山东半岛大部分河流入海河口没有明确划分河口管理范围,包括河口上端、下端以及两翼范围,尤其是河口与海洋的边界管理划分问题最为突出。河口治理规划没有明确的治理对象,容易造成水利、林业、农业、国土资源部门、海洋渔业部门等单位间的管理混乱,协调不畅。

2.6 河口滩地违规占用、无序填海

按照规定: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堤脚外侧5~10 m的护堤地;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划定。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种植高杆农作物等;在堤防安全保护区内,禁止进行打井、钻探、爆破、挖筑鱼塘、采石、取土等危害堤防安全的活动。

由于受渔业、土地开发等经济效益的驱使,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和管理部门间的交叉管理等因素影响,山东半岛各河口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河口滩地违规占用问题。附近渔民违章围海造田、开挖鱼塘、搭建厂房、种植作物等,占用滩地及滞洪区,压缩和改变河道行洪断面,存在安全隐患。

3 结语

河口治理旨在保障地区的防洪安全,维系地区生态环境长期良性发展,合理有序地开发水土资源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根据山东半岛河口治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自然、社会等因素,宜以防洪潮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为重点治理模式,以泥沙流路控制、经济开发(航运港口、滩地开发等)等为辅助治理模式,多种模式综合治理,并加强滩地保护及清障,以维持山东半岛河口健康,促进河口资源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崔春梅)

TV856

B

1009-6159(2014)-02-0022-02

2013-12-13

范守伟(1963—),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滩地山东半岛防潮
洞庭湖区滩地及稻田洼地资源分布研究
影音室里的防潮处理
山丘区中小河流滩地时空演化与扰动因子分析
中药制剂吸湿机制及防潮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ZYJ7型道岔接点组防霉、防潮技术改造
黄芪多糖防潮颗粒的制备
论山丘区中小河流滩地生态修复体系构建
基于形态指数的山丘区中小河流滩地分类方法及演变分析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的研究
基于熵权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