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水库上游湿地公园建设与生态修复

2014-02-23 10:07王晓燕李莉仲崇东
山东水利 2014年2期
关键词:浮岛入库净化

王晓燕,李莉,仲崇东

(1.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4)

峡山水库上游湿地公园建设与生态修复

王晓燕1,李莉1,仲崇东2

(1.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4)

通过建设峡山水库上游人工生态湿地公园工程,采用生态湿地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对入库前的河水净化处理,以营造水质净化核心区、绿色浮岛区、水鸟乐园区、农耕文化体验区、湿地探索区、休闲娱乐区六大功能区。

峡山水库;湿地公园;生态修复

峡山水库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于一体的大(1)型水库,总库容14.05亿m3,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127.1 km2,是国家一级水源地保护区,是潍坊市的重要水源地,是胶东半岛的国家级备用水源地,水质应满足地表饮用水Ⅱ类标准。

峡山水库上游的入库河流有潍河及其支流渠河、浯河,该流域内有不少工业企业和农田,河道沿线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面源污染均排入河中,特别是潍河水系,成为污染排放企业的主要集中地。为保证峡山水库供水安全,入库河流的水质必须净化处理。

1 水文条件

湿地以上潍河流域的降水量在年际、年内变化都比较大,年内降水量多集中在汛期,年最大降水量为1 278.7 mm,年最小降水量为447.8 mm,两极值比为2.9。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3.7 mm,6~9月份降水量为531.3 mm,占年降水量的72.4%。

峡山水库入库水量主要由潍河和渠河两条河流组成,非汛期3年一遇年平均流量分别为4.9 m3/s和1.7 m3/s。本次规划确定峡山水库非汛期水位区间为36.00 m~38.0 m。

2 入库水质及生态环境

2002年峡山水库上游入河废水总量为3 040.8万t,典型污染物(点源和面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14790.13 t和1686.75 t。其中诸城潍河段废水入河量为2 739.4万t,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3 968.23 t和2 125 t;渠河废水入河量为301.4万t,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821.9 t和61.75 t。

峡山水库上游有大片的自然生态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类型,为山东省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湿地由低洼地和浅水区构成,包括潍河、渠河汇流入库处的洼地,渠河、浯河汇流入库处的洼地,潍河、渠河和浯河的河道,河口处水库浅水水面等。

3 湿地公园功能

3.1 湿地水质核心净化区

该区占地1 066.7 hm2,形成湿地生态系统,通过表面流+生物塘处理工艺对上游来水进行水质净化,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同时,辅以建筑、园林、小品等景观,实现水质净化、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生态教育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3.2 湿地绿色浮岛区

该区位于水质净化核心区的东侧,占地547.3 hm2。入库口处及郑公拦河闸的上游水位较深,不宜大面积种植水生植物,辅以植物浮岛技术,对入湿地前的上游来水进行初步净化处理。

3.3 湿地水鸟乐园区

该区位于水质净化核心区的北侧,占地966hm2。水深不超过5 m,是鸟类的乐园。主要结合水域内岛屿的保护性开发,建设供鸟类栖息繁衍的密林带和生态绿洲,修建观鸟长廊、鸟类博物馆,实现人与鸟类的近距离接触。

3.4 湿地探索区

该区位于潍河和渠河两岸,占地380 hm2,主要由坡地林和湿地构成,充分利用现有坡地林区的肌理、植物和湿地水域,种植乡土植物构成生态滨河岸线,将湿地游乐与生态体验相结合,给旅客提供亲近大自然的平台,给研究学者提供一个实践、探索基地。

3.5 湿地农耕文化体验区

充分利用原蓄滞洪区内鱼塘和禾田,还原古老的东夷农耕文明,唤起游人对东夷文化的记忆;修建亲水平台,开发农耕、垂钓、采摘等项目,使游客体验农家原生态生活。

3.6 湿地休闲娱乐区

该区位于水质净化核心区的西侧,主要规划建设国家级旅游景点,结合多样性的生态湿地,建设休闲娱乐项目,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

4 生态技术净化水质

4.1 净化工艺

在潍河和渠河河道内分别建一座橡胶坝抬高河道水位,通过建设引水闸和引水渠道,将水库上游河道来水引入湿地水质净化核心区,通过布水渠均匀流入处理单元进行净化处理。经过湿地水质净化核心区处理后的水库上游来水通过出水闸进入水库。

4.2 净化技术应用

1)人工湿地。峡山水库上游河道来水量大,河水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有排洪除涝要求,水质净化核心区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管理简单,较潜流型人工湿地更为适宜。还起到涵蓄水源、调节水量、生态修复和补充地下水资源的作用。

2)滞留塘技术。河流滞留塘技术通过直接在水流通道上建堰拦水,可以延长河水在单位距离上的停留时间,促进颗粒污染物的自然沉降,提高河水的透明度;利用河滩、河岸以及塘内的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吸附降解作用,降解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削减氮磷等诱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利用溢流坝上的跌水,加强河水自然复氧,最终提高单位距离上的河流自净能力。

3)植物浮岛技术。在受污染的水库上游库面,用木头、泡沫等轻质材料搭建浮岛,以浮岛作为载体,在水面上种植植物,构成微生物、昆虫、鱼类、鸟类、植物等自然生物栖息地,形成生物链来帮助水体恢复。利用植物的生长从污染水体中吸收大量污染物质,并通过收获植物体的方法将其搬离水体。植物浮岛技术还具有为生物提供生息空间,改善景观以及消波护岸的功能。

4)生态护坡技术。河道生态护坡以保护和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建设具有抗洪强度的河流护堤工程,能够提高水系功能和改善水的质量,把河道修复成为水体与土壤、水体与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近自然状态的河道。

4.3 设计负荷

1)水力负荷。设计流量为57.1万m3/d

表面水力负荷为535.3 m3/(hm2·d)

2)污染负荷(如表1)。

表1 湿地水质污染负荷表mg/L

3)湿地水质净化核心区设计参数。CODcr去除负荷为0.67 g/(m2·d),BOD5去除负荷为0.12 g/(m2·d),NH3-N去除负荷为0.005 g/(m2·d),TN去除负荷为0.073 g/(m2·d),TP去除负荷为0.002 g/(m2·d)。

5 结语

目前,以湿地公园建设为依托,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保护和恢复的设计理论以及技术方法等层面的研究较缺乏。不同湿地类型和环境条件下,湿地公园的类型和价值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湿地公园的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和参数计算方法,从而对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形成一套系统的湿地公园设计和方法指导。

(责任编辑张玉燕)

X171

B

1009-6159(2014)-02-0024-02

2013-12-13

王晓燕(1966—),女,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浮岛入库净化
重磅!广东省“三旧”改造标图入库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②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①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科技创新实践——以“嘉峪关生态浮岛探究”为例
150平方公里浮岛漂向澳大利亚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应用组合式生态浮岛净化水体方法探讨
陶色净化
身临其境探究竟 主动思考完任务——《仓储与配送实务》入库作业之“入库订单处理”教学案例